■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多业态经营,走出海晶转型发展之路
■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长芦塘沽盐场)是国家大型海盐生产重点骨干企业。公司东临渤海,毗邻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处于天津滨海新区中心位置,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之一,以“海晶牌”工业盐蜚声中外。
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立足制盐业、多元发展的理念,针对海盐生产在区域经济中发展受阻的严峻形势,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这一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搞好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加快结构调整为用力方向,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公司转型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现代制盐业为基础,以现代化工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多元发展”的成功之路,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公司科学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伴随国家投资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盐田大量被征占,海晶集团面临生产调整、传统海盐发展受阻的巨大挑战,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持续低迷的盐化产品市场,更使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不断下降,生产经营举步维艰。面对生存与发展的抉择,公司领导班子统筹谋划,充分把握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天津自贸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对公司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新定位,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立足制盐业、发展化工业、壮大服务业,冲刺一百亿”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确保规划目标实现的“一二三四”具体工作举措,使公司步入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对比,公司营业收入增长3.28倍,年均增长率33.7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74倍,年均增长率22.4%;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平均增速9.28%,成为公司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优的五年。进入“十三五”,公司在巩固“十二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确立了“做优制盐业、做强化工业、做大服务业”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非盐经济所占比重,使公司持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公司坚持把加快结构调整摆在首要位置,围绕目标定位,大胆实践,推进转型发展。在产品结构调整上,以现有产品的转型升级为重点,实施了氢氧化镁、耐高温尼龙等中试项目,先后开发了系列功能盐、高品质食用盐、低粘易脱模、功能纤维等系列新品,工业产品近40种。2016年“海晶”牌工业盐、“海晶隆”牌己内酰胺产品被评为“天津市名牌产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借助滨海新区加快发展之势,与政府服务功能对接,加大房地产、物流、市政环卫及大贸易的发展力度,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2016年,公司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66.67亿元,比“十一五”末的7.5亿元,增长了7.89倍,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由43%提高到80%。2014年公司在天津市开发的“瀚澜苑”项目入选为“天津影响力地标楼盘”。在资本结构调整上,按“新三板”上市审批程序,引进增资主体,开展券商内核,2016年海光药业公司顺利实现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成为渤化集团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为进入一级市场打下了基础。多年来,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拓展,现已形成涵盖制盐、化工、化学制药、锦纶化纤、塑料制品及商贸、建筑、房地产、环卫服务等多领域,主业突出,相关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
项目建设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转型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多年来,公司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海光药用盐改扩建、聚合锦纶纺丝调整、7层共挤塑料薄膜、盐田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十二五”以来累计投资近10亿元,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经充分调研论证,投资建设了山东肥城年产120万吨精制盐项目,历经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克服异地建厂的诸多困难,于2015年6月24日正式投料试车,经查定,产品质量指标达到国家优级盐标准,处于国内同种工艺领先水平。2017年1-4月生产精制盐30万吨,实现利润400余万元,进一步稳固了公司工业盐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同时,加强对外投资合作,与大沽化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海力达化工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丙烯腈项目;下属海建发公司与万科集团合作开发河西房地产项目,通过对外投资、合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公司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投入,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强化联合创新,与天津大学等10余家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产学研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装备,开发了一批具有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其中“提溴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等8个项目通过市级鉴定验收。同时,主动承接制溴技术、提溴自动化控制服务项目,加快科技成果效益转化。强化自主创新,筹建了尼龙工程中心,先后建立了锦纶化纤研发分中心、树脂研发分中心、医药研发中心,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问题重点攻关,实施了氢氧化镁中试、小型盐田多功能机械研制等30余项基础研发项目,推进现有产业升级调整。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实施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首席专家及专业技术带头人的履职考评,为技术人员搭建了成长平台。“十二五”以来,公司取得专利36项,承担完成了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攻关课题,累计实现新产品产值达到29.2亿元。
作为传统海盐生产企业,土地和卤水是公司最大的优势资源。多年来,公司把发挥资源优势作为助推转型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做文章,拓展了公司创收渠道。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借鉴同行业的成功经验,建立卤虫增殖试验区,进行卤虫增殖技术开发;引入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单位,实施虾蛤混养、精养,有效提高了卤水资源创效水平。同时,加强水面发包管理,严格跟踪管控,年水面发包及精养创收1700余万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承揽土地填垫、建筑施工等工程,完成了南疆电厂土地整理、国际物流堆场建设等施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对外创收能力。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光伏发电项目调研,与南疆电厂签订了光伏电站项目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与两家央企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积极探索盐、渔、光互补,综合利用盐田水面的发展模式。
客观分析,企业转型不仅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更离不开高效组织管理体系的支撑。对此公司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发展意识,转机建制、精益管理,夯实公司转型发展的基础。深化公司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及“一二三”改革工作思路,主动承担改革试点工作任务,吸收社会和民营资本,推进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进新机制,强化“三项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整体组织绩效,构建了推进转型发展的高效组织体系。创新管控机制。依托OA办公自动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危化品生产安全环保视频监控系统,设定了工程招标、物资采购、合格供应商准入网络审批流程,规范了基础管理,降低了运行成本。加强跟踪考核。坚持“一厂一策”, 实行重点工作部室与单位联动考核,开展管理问题立项攻关,加强部室绩效考核,综合测评、突出绩效,多年来确立50余项管理攻关课题,增强了工作执行力,为公司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职工心中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10余个市级、区级荣誉称号,连续多年保持了“天津市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海晶集团蓬勃发展活力。
新形势下转型发展是传统制盐企业焕发活力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海晶集团在转型发展上大胆尝试,与兄弟单位携手并肩、积极探索,为行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编辑:梁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