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礼之意识形态研究

2017-11-30 23:24王岩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2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王岩

摘要:五经之“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发展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此“三礼”一并收录到《十三经》。《燕礼》作为《仪礼》中的一篇,在《礼记》中与之相对应的《燕义》对燕礼进行了超乎形式之外的更具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地解释。本文所讲燕礼是主要参考《礼记》中的《燕义》展开论述的。研究发现,自春秋战国以来,燕礼不啻限于诸侯以及君臣之间日常宴饮娱乐的私人领域,更在君主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一种君臣同乐的方式来实现深刻的意识形态理念,主要体现为强烈的尊君意识,鲜明的等级观念,礼尚往来的思想意识,以及不可或缺的客套礼仪的传统观念。

关键词:燕礼;燕义;意识形态

五经之中成书最晚的当属《礼记》,我们通常所说的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礼”在汉代的时候还未指称《礼记》,当时指的是《仪礼》,它是最早出现的关于“礼”的典籍,发展到后来的“三礼”之说,《周礼》主要记载政治典章制度,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各种礼仪规范,《礼记》最开始只是作为注释《仪礼》的附录。在西汉时期,真正重要的礼学典籍是《仪礼》,现存十七篇,可大致分为八大类:冠、昏、丧、祭、射、乡、朝、聘。《仪礼》的一个特点是要让仪式不断地重复,而每一次重复都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其中不免包括很多细小琐碎的繁文缛节,以至于发展到后期,其礼仪形式越发不易被后人接受与传承,而給《仪礼》做注并讲解其礼仪何以由来的《礼记》更多地被后人所熟习。《燕礼》作为《仪礼》中的一篇,在《礼记》中与之相对应的《燕义》对燕礼进行了超乎形式之外的更具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地解释。本文所讲燕礼也是主要参考《礼记》中的《燕义》展开论述的。

燕礼之“燕”通“宴”,义为安闲、休息。据《仪礼·燕礼》大题下贾公彦《疏》说,燕礼有四种:诸侯闲暇无事时与群臣相欢而燕饮,一也;卿大夫有王事之牢,诸侯举燕以庆慰之,二也;卿大夫受命出聘而归,诸侯为之举燕,三也;四方国来聘之宾而为燕,四也。孙希旦也讲燕礼有多种。有天子燕饮来朝诸侯者,有诸侯燕饮他国来聘之臣者,有诸侯自燕饮其臣子者,有养老而燕饮之者,等等。《仪礼·燕礼》所载,属于诸侯自燕饮其臣子之礼,本篇即阐释其义。郑玄注:“名曰《燕义》者,以其记君臣燕饮之礼上下相尊之义。”

自春秋战国以来,燕礼不啻限于诸侯以及君臣之间日常宴饮娱乐的私人领域,更在君主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一种君臣同乐的方式来实现深刻的意识形态理念,主要体现为强烈的尊君意识,鲜明的等级观念,礼尚往来的思想意识,以及不可或缺的客套礼仪的传统观念。

一、强烈的尊君意识

《礼记·燕义》诸侯燕礼之义: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

国君的席位设在阼阶之上,表明国君的席位是主位,体现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君单独升堂,站立在自己的席上,面朝西方独自站立,此举表示没有人敢与国君匹敌。视君臣关系而按宾主落座,表示用的是饮酒致欢的礼数。国君让宰夫主持并代表自己向宾客敬酒,这是因为臣下没有人敢与国君对等行礼,也是表示对国君格外的尊敬。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这是因为公卿本来已经很尊贵了,现在再让他为宾,就有与国君匹敌之嫌,所以这样做含有避嫌之意,也是为了凸显国君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仪礼·燕礼》:唯公与宾有俎。献公,曰:“臣敢奏爵以听命。”凡公所辞,皆栗阶。凡栗阶,不过二等。只有国君和主宾有俎。向国君献酒时说:“臣不敢冒昧进献酒爵,听从您的命令。”凡是被国君答应献酒的大臣都是一步一级台阶的急趋。都是一步一级而升,再急也不能一步超过两级台阶。如此谨小慎微地对待国君的礼仪,也充分体现了臣下对国君是何等的敬畏与尊重。

以上种种礼仪之举都体现出了强烈的尊君意识,并从此作为一种传统观念世代流传,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燕礼显然比其他礼仪更能将这种尊君意识以一种政治形式发展为一种皇权主义的信仰,从而使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人们心中都毫无疑问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及无与伦比的尊贵地位。

二、鲜明的等级观念

《礼记·燕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国君站在昨阶的东南方,面朝南向卿作揖,使卿近前,卿稍北进,然后面朝西而立;国君又揖请大夫近前,大夫也都稍向北进,面朝北而立。这是要确定群臣的座位。依照卿大夫等级的高低,国君依次先后揖请入内。卿与大夫的座次位置与朝向也都是按照身份地位规定好的。

《礼记·燕礼》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燕礼席位的安排是:宾席在户墉之间,上卿的席位在宾席之东,小卿的席位在宾席之西,次于上卿;大夫的席位在小卿之西,又次于小卿;士与庶子,堂上没有席位,在昨阶下依次站立。饮酒时,宰夫代国君为主人。宰夫首先向国君献酒,国君饮过之后,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卿,卿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大夫,大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士,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最后才是给庶子献酒。席前所摆放的食物也各不相同,国君和宾席前,干肉、肉酱、庶羞皆有;卿大夫席前,有干肉、庶羞而无肉酱;士以下,唯有干肉而已。综上所述,席位有尊卑,献酒有先后,肴馔有多少,这些都是用来表明贵贱有别的。

三、礼尚往来的思想意识

《仪礼·燕礼》:媵爵者阼阶下,皆北面再拜稽首;公答再拜……降,阼阶下皆再拜稽首,送觯。公答再拜。

在宴席间,送爵的人祭酒时,臣下向国君行稽首礼,国君务必还礼,要遵从礼尚往来的传统观念,以致“公答再拜”。臣下向国君行两次稽首礼,国君就要回礼两次,无论国君的地位多么的至高无上,回礼的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在这一来一往的行礼与回礼间,尽显了我国古代之礼尚往来的风俗传统。

《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旅酬时,国君首先举杯向宾客劝酒,饮国君特赐的酒客在饮酒之前都要下堂向国君行再拜稽首的大礼。国君谦让,小臣前去阻止,于是宾客和臣下又升堂再拜稽首,完成拜礼。这是表明臣下应有的礼数。国君以再拜作为答礼,礼无不答,这是表明君上应有的礼数。臣下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国立功,君上一定要以爵位和傣禄作为回报,这样臣下就会都乐于竭尽其能地去立功,因此国家和国君才能够安宁。礼无不答,意思是说,作君上的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君上必须指明正道以引导百姓,百姓跟随引导而取得收获,然后国家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其结果是君上用度充足,百姓生活也不匾乏。所以上下和睦亲密,没有怨恨,这正体现了礼所具有和谐与安宁的作用,所以说,燕礼是用来表明君臣大义的,这种君臣大义实质上就是一种礼尚往来观念在其行为处事中的具体呈现。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一直保持着“重礼”的传统,在人际交往当中也特别讲究礼尚往来,无论是长辈与晚辈之间,还是平辈的亲戚与朋友之间,逢年过节,也是讲究你来我往的礼节。比如春节时期,作为晚辈的小孩子先给长辈拜年祝贺之后,长辈往往会给压岁钱作为回礼。在其他国家,蒙古国的晚辈给长辈拜年的时候要奉送礼金,长辈给晚辈还礼时则是赠送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小礼物。可见这种礼尚往来的礼节传统不只中国所独有,它还具有国际化的全人类的普世性。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现今社会也存在着相当的普世价值。

四、不可或缺的客套传统

“客套”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客气、谦卑的态度,以显示出对别人的尊重。

《礼记·燕义》: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国君作为一国之主,地位至高无上,可他却要对到来的宾客下堂行礼,随后即将迎来的是臣下对他行的稽首大礼,在此与其说是礼尚往来,不如说是国君对宾客的一种客套之礼。国君的尊贵地位显然是宾客比不了的,然而国君却先下堂行礼,正是表现了身为国君恭谦礼让的高风亮节,实为一种客套之举。

《仪礼·燕礼》:公坐取大夫所媵觯,兴以酬宾……大夫答拜。

在宴席期间,主宾一而再地下堂行稽首礼,而国君却不直接受礼,让小臣代为辞谢,使得主宾只得登堂之后,再次拜谢,再次行稽首礼,然后国君再次还礼,才得以礼毕。为何国君不直接受礼以免得主宾反复地从堂下再到堂上一再地行礼,其事就是为了显现君主与臣下间恭敬谦让的客套礼仪。

《仪礼·燕礼》:公与客燕。曰:“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君贶寡君多矣,又辱赐于使臣,臣敢拜赐命!”

国君与四方来的使者宴饮。国君派人对别国的使者说:“敝国国君有不好的酒,以请您与敝国国君坐一会儿,派我来请您。”别国的使者回答:“敝国国君,是受到恩惠的人,贵国君屈尊对使臣有所赐,臣冒昧地辞谢。”国君的使臣说:“酒不好,国君派我再次邀请!”别国的使者又回答:“敝國国君,是受到您的恩惠的人,您屈尊对使臣有所赐,臣冒昧地再次辞谢。”国君的使臣又说:“酒不好,国君派我再次邀请。”别国的使者回答:“我再次辞谢,没得到允命,怎敢不从命。”于是主国使臣转达国君的命令说:“敝国国君有不好的酒,派我来请您和敝国国君坐一会儿。”别国的使者回答:“您赐予敝国国君许多,又屈尊赐予使臣,臣冒昧拜谢宴饮的命令。”

经过对上面一段《礼记·燕礼》原文的翻译,我们会不由得慨叹为何两国使臣在传达各自国君之意时表达得如此繁复拖沓,双方都三番五次地强调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方反复地邀请,谦虚地强调酒不好;一方反复地推辞,强调不好意思再受恩惠。就是在这一推一让间尽显了中华传统的客套礼仪。

综上四点所述,燕礼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主要有强烈的尊君意识,鲜明的等级观念,礼尚往来的思想意识,以及不可或缺的客套礼仪观念。这些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礼制核心,其中有传统文化之精华,也不免有封建礼教之糟粕,时至今日,我们要用批判吸收的眼光来对待这些源远流长的礼制思想观念,我们要讲礼节,懂谦让,同时我们也要崇尚平等,反对阶级差划和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通过研习燕礼之义,希望能使国民更加坚定对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在世界上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郑玄注.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上中下)[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阮元校.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礼记[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3]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之四,黄侃经文句读,周礼注疏,附校勘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胡培翬.仪礼正义[M].商务印书馆,1937.

[6]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一):礼与中国传统文化[J].文史知识,2001.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