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萱
摘要:陕北民歌具有深刻的纪实性,独特的艺术性,而且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通过研究和翻译陕北民歌,有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译介;陕北民歌;文化自信
一、陕北民歌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关系
在2016年5月17日召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提文化自信,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重塑中国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民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是民歌的特征之一,不同地区起源的民歌承载了该地区特定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多方位的文化因素,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养育中国革命的圣地。自秦汉以来,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形成了具有边塞风情的陕北特色文化。美国记者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写道:“走进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高坡上的音乐巨著,是瞭望陕北的百科全书。
陕北民歌在流行、演绎的过程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自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后,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陕北民歌的影响力迅速扩张,蔓延成一种全国性的歌唱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陕北民歌《东方红》走向世界,用中国文化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的陕北民歌与中国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黄土高坡》、《就恋这把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使得陕北特色文化风靡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文化大融合,陕北民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陕北民歌与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山丹丹》大胆引入西方交响乐元素,创造了交响乐化的信天游,而歌舞剧《山丹丹》也被中宣部和文化部列为庆祝建国60周年献礼剧目;2010年1月31日,《兰花花》、《南泥湾》等带有浓郁陕西风情的陕北民歌唱响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另一方面,陕北民歌融合于其他影视及文学作品中,成为陕北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随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剧中的音乐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关注和喜爱。片头曲、片尾曲、插曲、背景音乐都选用陕北民歌,将剧情气氛、人物心情、地域特色表现地淋漓尽致,成了另一种至关重要的影视语言。2008年,陕北民歌顺利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意味着陕北民歌的价值和保护被提到了一个国家级认可的高度。陕北民歌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陕北民歌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得到了陕西省委的高度重视,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的倡议下,2009年9月陕西省启动了“陕北民歌译介工程”,旨在“将优秀的陕北民歌(包括红色民歌)以新的语言形式推介到世界和当代各种文化活动及学校教育中”,让更多的人了解陕北民歌,让陕北民歌走出国门,唱响世界。
二、近年来陕北民歌译介成果
近年来,陕北民歌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宏印教授出版了《西北回响》,首次对105首陕北民歌进行了英译,该译本是陕北民歌向外翻译传播的首创。2009年10月和2012年12月,已成功举办两届“陕北民歌译介全国学术研讨会”,将陕北民歌译介研究推向历史新高。来自全国外语界和音乐界的专家、学者们就陕北民歌的翻译理论、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会议学术论文及由英、法、德、意、俄、日、韩、阿、西等语言翻译的200余首陕北民歌作品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目前,陕北民歌翻译研究主要从宏观角度、语言学角度、美学角度、文学角度、音乐角度、文化角度这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如,缑斌《论民歌翻译的学科定位、历史现状及其策略》,通过界定民歌翻译的学科定位,介绍历史现状,使译者不仅可以明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性质、范围、对象及其原则,而且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中的策略选择。王沛《陕北民歌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介绍了陕北民歌大量运用叠字、垫字、虚词、拟声词及各种修辞格的语言特点,提出了对应的翻译策略。这些论著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很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三、结语
好的翻译对于文化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薛范先生通过翻译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激起了很多中国人对苏俄音乐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视察期间提出,陕西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文化立世,文化兴邦。陕北民歌强大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来自其反映了博大精深的陕北文化。探寻适用于陕北民歌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每位外语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垄耘.说陕北民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缑斌.论民歌翻译的学科定位、历史现状及其策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4).
[4]王宏印.西北回响[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5]王沛.陕北民歌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