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明
读罢《俄狄浦斯王》,似乎心里还回荡着皇宫里歌队的哀声,俄狄浦斯的悲剧英雄形象也倒映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在一系列古希腊悲剧中尤为突出,它以布局、人物、语言、思想以及庄光的场景和歌唱演绎了俄狄浦斯这位勇敢的英雄的悲剧,因主角的高尚和美好映衬出更强烈的悲剧性,使得盛大的哀伤荡气回肠。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亚里士多德曾评价它为“古往今来悲剧的最高杰作”。它取材于忒拜系统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谕中得知:他的儿子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于是在他出生时,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仆人抛于荒山野岭,但却被科任拖斯国王玻吕玻斯收养。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杀父娶母”的预言一一应验的故事。其核心精神是写俄狄浦斯为了逃脱神谕,不断地与命运抗争,但他愈是反抗命运的安排,愈是不断走向命运的圈套。
几乎所有西方著名批评家、美学家和哲学家都就其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这样一个人试图摆脱宿命,又难逃命运牢笼的故事为什么会引起了人們经久不衰的兴趣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俄狄浦斯这个主角人物的塑造。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正面人物或称为英雄的人物,若是遭遇不幸,更易引起人的怜悯惋惜之情。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悲剧人物必须善良,否则不能引起观众怜悯和恐惧的感情,悲剧冲突的本质就是好人犯了过失。而俄狄浦斯正是如此,他并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犯了过错,而且是因不知而误犯,如此犯了过失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更叫人唏嘘感叹,也更能达到悲剧效果。 首先,俄狄浦斯是一个正义的英雄。他破译狮身人面妖兽的妖谜,摧毁妖兽而拯救下城邦,使忒拜城的公民把他看作是天灾和人祸的救星。另外,在剧本的开头可以看到,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对臣民有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而且当知道城邦里出现了灾难,。面对在受尽折磨的子民,他果断地肩负起寻找真凶的责任,立即派国舅克瑞翁到光明神阿波罗的庙上去求问要怎样才能拯救这城邦,以消除瘟疫,给城邦以安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一个勇敢负责的英雄应该得到善终,最后惩恶扬善,备受爱戴。因此在剧目开篇,索福克勒斯就已经把观众内心的天平悄悄偏向了俄狄浦斯一方,这种情感铺垫为后面的悲剧转变埋下了揪心的种子。
其次,俄狄浦斯是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独立的儿子和臣民。当阿波罗恐怖地预言他命中注定要玷污母亲的床榻,生出一些使人不忍看的儿女,而且会成为杀死生身父亲的凶手后,正直忠诚的他毅然逃到外邦,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说,俄狄浦斯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这一点是观众看剧后感受到的,也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俄狄浦斯对命运有所了解,不愿受命运掌控,也不愿看到自己犯下这样的过错而去尽力挣脱。这份努力正是让人所心疼和无奈的,他企图摆脱神谕,岂料步步都在实践神谕。他明明是拯救国家的英雄,却也是那个为国家带来灾难的罪人,强烈的身份对比让人感叹命运对他无情的玩弄。前后的突转形成了强烈落差,我们看到如此正直勇敢的俄狄浦斯也不能避免厄运,承受那份非他故意的过错的苦痛,心中自然激起强烈的怜悯恐惧之情。
最后,俄狄浦斯的大公无私以及对国家对臣民高度的负责最让人心痛。在追查杀害老王的凶手一事中,尽管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入命运的罗网,却仍然一查到底,决不逃避罪责,直到王后自杀,他毫不畏惧地从王后的衣袍上摘下两只她佩戴的金别针,举起来朝自己的眼睛狠狠地刺去,实践诺言,进行自我惩罚。他忍受着肉体上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自我放逐流亡,远离城邦,并真诚地为城邦消灾造福。没有人忍心苛责他,他也是整个宿命的受害者,未尝有人为他追查驱难,甚至亲人之间,歌队,臣民都无可奈何,他却为此承受了最大的代价。正因为这份无私和让人敬仰的孤独的承受,让人为俄狄浦斯的结局悲伤心碎。
亚里士多德曾说:“悲剧人物要比现实中的人更好,但又不是纯粹的好,纯粹的好人和纯粹的坏人都不能构成悲剧”,“悲剧中的人物,就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十全十美。”的确,俄狄浦斯的人性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他冲动易怒,不够理智,虽为英雄却也不尽完美,但无可否认,俄狄浦斯身上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人性的闪光点,他的形象寄托了索福克勒斯对“理想的人”的观点。他有着可爱可赞的一面,也正因如此,立体的形象犹如在眼前,怎能不让人觉得悲壮痛心。
《俄狄浦斯王》全剧尽回荡着悲壮的乐调,哀伤的唱诗和步步为营的情节让人一点点走入俄狄浦斯命运的漩涡,看他宛若陷进流沙却无可奈何。最让人心痛的往往是最深刻的东西,也因此,反抗与勇敢成了全剧最具血肉的人格,也因此,悲剧不仅让人悲,也让人看到背后弘高的力量。
(作者单位:邯郸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