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桂迎 毛茜
摘要: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本文主要通过对设计创意在纪念品中的运用多个角度呼唤出对南京城市的符号。重新审视南京这座古城,赋予其新的形象,展现它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南京;城市;符号;街巷名
一、南京城市符号-街巷名创意来源
从农村到城市,激起了我对新世界的好奇心。在平时的课余时间会和同学到处走走看看,可是路痴范我很容易迷路,经常百度地图,发现南京有很多条路的名字很有意思。在查阅图书时,发现南京的很多路名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故事。可是现在除了年长的老人,很少有人知道,就连南京当地人对自家门前路名的由来都不知道。就这样,城市的地名文化韵味就逐渐消失。因此,我想通过这次课题设计以《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为名,唤醒大家符号中的城市,将中国的路名继续传承下去。
南京这座城池,不僅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着悠久历史。2500多年间,南京经历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历史上的老地名多达2.5万余条,这些老地名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了古都千年的符号。
此次设计课题以城市符号为主题,目的是将城市道路的古文化崛起,使这些路名街道的故事代代相传,让路名文化成为这一城市新的标记。唤醒符号中的城市,将符号永存,让来到这的人更加深切的了解这座城池范历史文化,让更多像我这样的路痴识别方向,更快找回目的地。
二、“街巷名”品牌形象设计
(一)创作背景
南京拥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经历了十多个朝代的更迭,历史上的老地名多达2.5万余条,这些老地名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了古都千年的符号。光南京的古名就有很多叫法:越城.石头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上元.白下.升州.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地名已经渐渐消失。
颜色地名:南京的地名想组成七色光可能差了些,但五色是有的,有“青石街、赤壁路、黄鹂巷、白鹭村、黑簪巷”。
对联地名:还有人把南京的地名排成了对联。比如:“殿后空前,南国妖娆,地联集锦吟钟阜;崇平尚仄,京腔圆润,名对成书赋石城。”其中就提到了大家熟知的钟阜路、石头城等地方。还有“双石鼓双龙巷两亩地,半山园百马营十间房”,全部由含有数字的地名组成,读起来也平仄相对,颇有韵味。
五行地名:含有“五行”的街名有“金粟庵、木履巷、水佐岗、火瓦巷、土城头”。
“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这个文创设计是将南京的老地名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主要针对是南京当地及旅游人群进行销售。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了更多旅游者的好奇心。
(二)“南京城市符号”街道名设计
在创作过程中,我选取了南京街道名中比较有特色的作为代表进行设计,以便在路名识别以及产品打印宣传。色调主要采取的日常生活中路牌常使用的蓝白色调作为主要产品设计色调,以简洁的线条、文字、图形进行设计。设计主要是根据查阅街道名的历史故事,以及字面的含义进行艺术的创作。
1.以数字顺序进行创作设计
以数字组成的南京老地名串联起来十分古风古韵,“一枝园,二板桥,三省里,四圣堂,五间厅,六角井,七桥瓮,八步沟,九莲塘,十字街”,读之如穿行于暖风和润的江南水乡,亭台楼阁回环曲折。
六角井街巷位于中华门西,东起中华门广场,西至陈家牌坊。旧有明代一井,井栏六角,故名。将方框透视,体现井透视感,并运用数字6相结合,简洁而深刻。
2.以方位顺序进行创作设计
有“东西南北中”都有的“方位”的地名串联,“东箭道、南捕厅、西流湾、北极阁、中农里”,每个名字似乎都有武侠的意味,杀气腾腾。
南阴阳营运用的是简单文字与拼音的搭配,一半蓝色一半白色代表阴阳两级别,一个向下的箭头,代表的上北下南的寓意。
(三)街道名铭牌设计
城市街道肯定少不了,铭牌的存在,也就是路标。它的主要作用是向行人指示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路口的指示牌能正确的指引行人到达准确位置。然而路标指示铭牌的设计也是一种学问。铭牌设计不仅展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一个城市的特色。此次设计的铭牌主要采用的还是常用的指示牌颜色蓝白色。采用的主要是繁体字以及拼音加注,展现一个南京城市的文化古老。简洁易懂。
在此选取比较有特色的几组地名制作成蓝色铭牌形式,便于制作一些文化纪念品。一组为桥,另一组为东南西北四字对称的路名。
四、品牌创作的衍生产品
(一)街巷名品牌创作衍生产品
根据“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这一品牌的创作,在此次设计中展现了其他衍生产品:如杯子、文化衫、卡片、书签、笔记本等。是人们生活需要的日常用品,促进消费与文化的传播。
(二)街巷名视觉形象在市场上的应用
“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品牌创作主要目的是将城市道路的古文化崛起,将传统文化进行得到更好的传承。“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品牌创作属于文化产业创作,现如今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星火燎原的良好势头,依托街道路名的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增强文化发展"软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加大,街道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因此作为新型品牌创作“南京城市符号之街巷名”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雍玉国.南京地名大全[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作者单位:东桂迎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毛茜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