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17-11-30 06:33韩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关键词:工作室探讨实践教学

韩磊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如何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应用无缝衔接,变“练”为“战”是各专业不断追求的共同目标。本文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着重从工作室的建立条件、教学组织两方面进行探讨,力争为相关专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作室 实践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37-02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永恒的话题,以“双师型”教师、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的教学改革层出不穷。然而,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对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这类应用广泛而又技术性强的专业,“工作室”制是提高教学效果较为显著的方式之一。

一、工作室的建立条件

1.专业选择要恰当

拟采用“工作室”制开展实践教学的专业,应从市场需求量大、行业发展前景好、技术应用性强,甚至适合开展创新创业的角度考虑。学生在工作室实践跟在课堂学习的最大差异在于——“学生”变“学员”,“被动”变“主动”,“作业” 变“产品”,教学过程中需完整了解和体验项目流程,更加接近到企业工作的状态。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而且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成功率。

2.学校政策和硬件条件是基础

因工作室与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根本差异,故学校政策支持和硬件条件保障是前提,如:我校规定被选拔进入工作室的学员在工作室学习期间,对于专业必修课程可以不跟班上课,但学期末必须参加课程考核。工作室学员在工作室完成的项目可以代替任选课学分或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对应的实践性环节课程。同时,将成功立项的工作室纳入实训室建设计划,确保其设施设备性能达到行业主流水平。

3.指导老师是核心

工作室实行导师管理制,可为一名或多名。其导师应由师德师风好、专业能力强、有一定项目来源且有项目实施能力和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全权负责学员选拔、指导、管理、评价与考核,制定并落实工作室人才培养和各项工作计划。如:我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做法是鼓励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企业工作经历(或自主创办企业)的老师担任工作室指导老师,从而为工作室的真实项目来源和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二、工作室的教学组织

1.学员选拔

“工作室”制属于各专业(方向)基础之上的“精英化”培养,是对原有专业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故须对学员人数作一定限制,一般不超过对应专业(方向)学员人数的10%。此外,学员选拔须扬长避短,着重选择专业兴趣浓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领域有所擅长的学生。我校的规定是: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原则上为大二以上学习完专业基础课程并考试合格的学生。

2.教学形式

工作室主要通过项目实施、技术攻关、技能大赛、区域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及方法,学会使用先进设备,学会专业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造思维,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素质和文化素质。

如:结合影视行业的特征,本人指导的影视制作工作室主要以真实项目实施和参加专业比赛作为主要任务。其中,真实项目主要来源于校内各部门、本人所兼职的公司、学员自行承接的其他项目。所有项目均根据团队学员各自所长进行任务分配,从客户洽谈——签订合同——构思策划——拍摄制作——客户审核——修改交付——费用结算等全部流程均由学员完成,本人则帮助团队进行可行性分析、答疑解惑、进度控制、技术及质量把关等,并为能力突出的学员提供寒暑假到影视公司实习的机会,使其更加了解行业要求。另外,在无真实项目的空档期,则引导学员制作练习作品及参赛作品。

3.考核评价

为了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学员的考核评价依据主要为所参与的真实项目或参赛作品的完成质量。以此成绩代替任选课学分或相关实践性环节课程成绩。如:本人指导的影视工作室学员真实项目或参赛作品成绩=技术要求50%+形式与美感30%+流程规范性20%。

4.实际效果

本人牵头的影视制作工作室通过以真实项目为核心形式开展教学实践的两年来,学员的主动性、责任感、成就感和明显提高,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熟悉掌握了行业主流技术标准及设备应用,实践动手能力明显提高。此外,该工作室还对丰富校园文化、配合学校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学员就业对口率更高,工作上手时间更短,稳定性更强。

总之,工作室是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政策环境是基础、指导老师是核心、项目来源是前提。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采用“工作室化”教學模式,不仅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与行业需求接轨,较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2]姜翠.基于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3]蔡忠弟.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系统性建设研究.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

猜你喜欢
工作室探讨实践教学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