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31-01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互联网上大量的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辅以互联网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沟通互动渠道,将“互联网+教育”的融合推向纵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互联网互动渠道,将原来传统的 “三课”———课堂、课程、课本实现“网络变身”。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手机互动学习APP的使用引入课堂教学,学生提前在课下按照老师的指导预习,课堂上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手机学习APP相结合,老师的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即大大充裕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大学群体多集中在18-25岁之间,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手机网名70%左右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比例最高接近了86%。这就佐证了学生对引入手机APP的教学具有高的认可度和亲和性。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制止学生使用手机,课堂上手机学习APP的使用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尝试。
一、引入手机互动学习APP教学的实施步骤
将手机互动APP引入课堂教学,实现课上、课下的空间互换为表,教师、学生的角色互换为里,结合互联网在线学习,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
(一)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环节。
主要包括按模块或按项目或按课时顺序的整套教案、课件、视频、习题等资源,分门别类地上传到学生的手机学习平台。现在的互联网上很多知名的微课、慕课网站已经有了大量优秀的课程视屏,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个互联网资源。
(二)学生课前预习环节。
由教师在手机学习平台上下发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如:推荐一些好的互联网站如:MOOC中国、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找好的微课视频,也可通过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做练习等方式预先学习,获取所学知识。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是对学生预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答疑解惑,也可以安排课堂训练以巩固所学知识,或者安排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成果展示(小组展示或个人展示均可),以达到内化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问答、讨论、学生讲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在线学习App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过程评价。
(四)评价反馈环节。
通过手机APP查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自测成绩了解对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也可以通过自评、同学评价、老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对前一环节中成果展示进行评价,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的目的。也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学生集中出现问题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做出讲解。
(五)总结反思环节。
通过教学反思和教师间的谈论,优化教学方案,从而优化课程安排,为下一轮的教学积累经验。
二、引入手机互动学习APP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一)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性参差不齐,自学效果可能不理想
利用手机互动学习APP教学,学生提前学习一步,是一个关键步骤。如果没有取得好的提前学习的效果,会影响课堂教学环节,无法展开学生对知识的讨论和交流。1.老师可以推荐有趣的、生动的教学视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手机学习平台,限定学生每天自己学习的时间,没有达到规定学习时间的学生,扣除平时成绩。3.把班级的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都会计入该小组总的成绩,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促进,也可以提高自学的效果。
(二)手机互动学习APP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部分高等学校己拥有其专属校园手机APP即,如清华大学“清华在线”、复旦大学的“i复旦”。本校没有专属的手机APP学习平台,可以使用其他高校开发的成熟的学习平台,收集学生学习数据,为我校今后自主开发专属的手机学习APP提供借鉴。
(三)使用手机APP教学需要网络支持
课堂教学时使用手机APP教学,老师和学生的手机都需要链接网络,需要有强大的网络支持60几台手机同时上网。需购置一台大容量的路由器,并且需要一位计算机教师作为这方面的专业支持。
三、引入手机互动学习APP的实施步骤:
选择合适的班级作为试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
准备优质的视屏教学资源,可自行录制,也可上网查看。将自制的视屏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课前学习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
通过前期的准备,调研,提出具体的《人体结构学》的教学改革方案,开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手机学习APP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效整合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讨,总结出一套优秀的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及时听取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建议。阶段性评估,总结。
(三)总结阶段
在前期研讨和探索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
四、在本校开展引入手机互动学习APP教学的可行性
(一)本校解剖生理教研室的老师均具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并且有3名老师为副教授职称,可给出专业指导。并且,我们还可以专门邀请一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老师,可以为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网络问题及软件问题给予技术支持。
(二)在此之前,本教研室在对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过使用QQ或者微信等沟通软件学习的尝试,大部分学生对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态度积极,且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好,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改方案。
(三)现在很多成熟的、优秀的微课、慕课网站如:MOOC中国、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视频,为学生课前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不用苦于如何获取课前学习的资料。
(四)一些高校与运营商共同开发的在线学习App,如:南京大学开发的课立方等手机学习平台,已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而且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