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应用型为特色的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7-11-30 06:33白迪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44期
关键词:课程群工程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建设课程群改变课程改革中单兵作战的模式,强调课程建设的辐射作用和关联效应,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性,凸显若干门课程为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定位。课程群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从专业培养目标层次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以“就业面”作为培养目标,满足当前社会对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群 工程应用 农业电气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27-02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电气工程人才在我国供不应求。随着电气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力人才的需求形势也将越来越旺盛。目前关于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就是高校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企业招聘学生后,往往需要长期培训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需要。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所学不能所用”,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以单门课程建设和教学为中心,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相互孤立的,也就不能培养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文通过制定课程群划分标准,深入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中每门课程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课程间内容的衔接,按基础理论类、变电工程设计的实现类、设备运行维护应用类为序,构建一个课程间相互连接的递進式的课程群体系。以农电专业为例构建“变电工程课程群”开展探索与研究,该课程群对农电专业学生的变电工程设计知识与能力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点”形成“面”,呈现给学生出具有应用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群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

课程群体系的建设研究,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专业课程体系全面优化整合[1],深化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2]。本文通过以农业电气化专业为例进行课程群的建设研究,建立基于农电专业课程群教学和师资团队体系。

本文中的“课程群”界定:课程群建设旨在探索以课程群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较为鲜明的教改特色和课程优势,在优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完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所要求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本文的研究实施能起到农电专业的教学质量并辐射其他专业教改的目的,重点进行课程的整体规划,以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点,课程的联系为线, 课程的综合应用为面,创建课程群构建标准并划分课程群。围绕课程群知识体系与教学大纲设计、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优化整合、课程群师资团队建设、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建设研究[3]。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契合点

通过课程群建设找到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契合点[4],探索课程群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划分课程群,创建课程群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体系[5],形成课程群师资团队建设模型。

采用逐级递进的方法,创建课程群。具体方法如下:

(1)课程群的划分策略及标准研究——建立科学的课程群划分标准,构建课程群;(2)课程群教学大纲设计——建立“变电工程课程群”教学大纲;(3)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在专业建设团队的背景下,组建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课程群团队,建立课程群师资团队建设模型;(4)课程群教学与实践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对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对整个课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建立适合能力与技能培养的“变电工程课程群实践平台”;(5)创新课程群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创新形成有效的以课程群教学为背景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创建课程群划分的策略及标准;提出以课程基础知识为点,课程的联系为线,课程的综合应用为面,构建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单位整合课程内容、建设综合实训项目,建立课程群教学大纲和实践大纲;以课程群为单位培育教学团队,开展课程群建设的教学、教研和科研活动。

三、农业电气化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施过程

1.研究步骤

(1)课程群的划分策略及标准研究。通过分析课程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课程间内容的衔接,按基础理论类、变电工程设计的实现类、设备运行维护应用类为序,构建一个课程间相互连接的递进式的课程群体系。

(2)课程群教学大纲设计。围绕课程群体系编写课程群教学大纲,以能力应用为主线将课程群内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编排。

(3)课程群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在专业建设团队的背景下,拟组建以课程群为单位的课程群团队。以课程群团队为基础进行教学、科研项目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引入课程群教学中。

(4)课程群教学与实践内容的优化整合研究。在课程组织上,对整个课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

(5)创新课程群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教师将项目导向教学法引入课程教学,并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去阐述抽象的理论,将抽象理论再一次回归到现实,以弥补学生由于工程设计经验的欠缺而导致的感性认识不足,帮助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认识统一到现实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2.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通过对省内外课题资源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掌握省内外课题资源研究的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如何系统科学地解决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探索开发、建设、利用校外资源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培养的每一批次青年教师的培养前后跟踪分析研究,通过对其在教学、科研中的情况,做出培养质量报告,逐步改进培养中的问题。

四、结论

通过建设课程群改变课程改革中单兵作战的模式,强调课程建设的辐射作用和关联效应,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群建设强化课程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性,凸显若干门课程为共同培养目标的服务特征,突出各门课程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定位。课程群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从专业培养目标层次的角度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保障和技能的实现,以“就业面”作为培养目标,满足了当前社会对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嘉才等.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增刊):71-75.

[2]郭必裕.课程群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3]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

[4]白迪.基于“项目导向”《供电设备》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5]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

猜你喜欢
课程群工程应用
联梁型钢大跨度悬挑脚手架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工程专业围绕教学关键点的网络软件课程群构建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
公有云平台在信息学科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