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国 王业琴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模式。通过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以学生导师课题研究为导向、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导向、跨专业联合指导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形式为导向等模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毕业设计 多元化 模式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26-01
随着卓越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1-3]。针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探索,本文提出了多种途径指导毕业设计,改革传统的指导模式。
1.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设计部分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由于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毕业设计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教师还承担着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精力过于分散,教师负担过重,人均精力投入远远不够。
(2)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毕业设计与科研、工程实际结合不够,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技术需求脱节,毕业设计的真题少,理论、仿真题目多。
(3)毕业设计选题困难,学校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例如学校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不能雷同,而且对毕业设计题目的重复率有所限制,渐渐形成了目前的题目缺乏新意,学生不感兴趣,只能敷衍了事,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够。随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设计期间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高峰期,工作未落实的学生其精力主要放在寻找工作上,而考研学生一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参加研究生复试,也将毕业设计放在了从属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
(5)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单一,学科交叉较少。目前学科之间相互独立、毕业设计也是各自为政,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比较单一,无法突破学科的界限,达不到宽口径人才培养的要求。
(6)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监控不到位。目前毕业设计主要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环节。前三个环节大多留于形式、走过场,过程环节的成绩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影响较小。
2.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途径
2.1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
按照“面向工程实践,注重学科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彰显应用特色”的指导思想,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形成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围绕学科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彰显应用型特色,进一步推进校企互动、系内外互补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2.2 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以科研课题组为指导团队,引导大三学生提前了解教师科研项目,本着学生感兴趣、自愿的原则吸收一部分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组建毕业设计团队,教师根据项目分工情况,依据学生知识结构、特长进行目标明确的分工,做到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从而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2.3以学生导师课题研究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部分专业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工作,导师也更了解所带学生的特长和能力水平,积极动员导师引导专业素质较高学生提前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增强学生解决自身专业知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符合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要求情况下,允许学生自主选题,最终老师负责题目审核,这样使学生有目的、有动力的学习,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2.4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充分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鼓励学生以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选题,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学科竞赛内容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或项目背景,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参赛团队往往是多个专业或几个学科学生的集合。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跨学科、专业和年级组队参赛,以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交叉与融合。
2.5跨专业联合指导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鼓励学科交叉,发挥教师和学生专业优势,根据专业特点跨专业联合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正常指导工作,联合指导教师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跨专业的技术问题,与指导老师一起解决毕业设计的创新问题,在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指导中,改变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联合指导教师为辅的“团队”指导模式。
2.6以校企联合形式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与区域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联系,企业参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学院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协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安排课题组青年教师为期半年的企业工程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聘请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以校企联合形式指导毕业设计,使得毕业设计内容,目标更符合工程实际。
2.7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三位一體”的指导模式
基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一体化角度把三者密切结合,合并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为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实现一体化,很好地解决了三者之间的矛盾。
3.结论
毕业设计是对大学生所学知识成果的综合体现,实践证明,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倩倩,贾坤.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23-224.
[2]拓耀飞,张菁,刘建勃,孙志勇.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3):118-121.
[3]刘红娟,单健, 康玺, 曹锦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7(3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