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洁
摘要: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文学作者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体验。基于此,本文围绕意象性、含蓄性、观念性、生动性四个方面对《葬礼蓝调》、《老人与海》、《我能用什么留住你呢》、《雾都孤儿》等具体的优秀英语文学作品进行了赏析,意在通过本文为日后人们对英语文学作品语言魅力的解读提供理论贡献。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老人与海》
英语文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叙事结构、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写作元素在时间沉淀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为全世界人民贡献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和精神财富。所以,有必要对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进行赏析,以便了解蕴藏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多元化的情感和内涵。
一、英语文学作品的意象性赏析
将作者情感融入到意象中,是诗歌、散文等英语文学作品在架构虚拟情境时经常用到的一种语言表现手法。通过对环境、事物的描写,作者可以将内心的思想情感饱满而隐晦地表达出来,从而激发阅读者的主观想象,引起阅读者的情感共鸣。例如,在美国诗人奥登的著名诗作《葬礼蓝调》中,“Stop all the clocks,cut off the telephone”、“Prevent the dog from barking with a juicy bone”、“Let the traffic policemen wear black cotton gloves”、“Put crepe bows round the white necks of public doves”等句子并没有写到与葬礼有关的字眼,却通过“关掉时钟”、“切断电话线”、“让狗停止喊叫”等行为渲染出安静冰冷的环境氛围,通过“让交通员戴上黑手套”、“鸽子白颈系上黑纱”描绘出沉重、阴郁的色彩基调,继而将读者带入到诗作所描写的葬礼情境当中,感受作者传递出的悲伤情感[1]。
二、英语文学作品的含蓄性赏析
简单来说,含蓄性就是把作者写作情感浓缩到简短的语言当中,为读者语言内涵、展开思维想象创造条件。正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为学生上英语课时所讲,要含蓄地表达爱意,只需要说上一句“今晚的月色真美”便够了。许多英语文学作者喜欢在写作中加入“句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感表现方式,以美国“硬汉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为例,作者在叙述老人唤醒小男孩这一情景时这样写道:“He took hold of one foot gently and held it untilthe boy woke”,即“老人轻轻地握着男孩的一只脚,直到男孩醒来”。通过简单的一个动作,读者可以由此构想出老人慈爱、温柔而又小心翼翼的动作场景,继而使得“老人”这一角色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地呈现在语言文字当中。
三、英语文学作品的观念性赏析
在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呈现出鲜明、激烈的情感基调,会将主观性与客观性综合赋予到文字语言当中,继而给读者造成很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以博尔赫斯的诗作《我能用什么留住你呢》中“I offer you lean streets,desperate sunsets,the moon of the jagged suburbs”为例,诗人将“瘦小”、“绝望”、“荒凉”等本无法形容“街道”、“日落”、“月亮”等意向的词语融入到诗句语言当中,将自己作为一个“凄苦之人”所产生的主观情感强加到客观事物上,使得“我能用什么留住你”这一主题中所传递出的无奈、凄凉之感直击读者的感官,在读者内心世界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继而引发读者对该诗作的共鸣情绪。
四、英语文学作品的生动性赏析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通过优秀的语言描写,作者可以将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场景、事件和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如见其人”的亲身体验之感。例如,在英文著作《雾都孤儿》当中,作者狄更斯通过差异化、细节化的语言、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使作品中说黑话的小偷南希、使用敬语的绅士布朗罗、充满童真的奥利弗等不同角色有血有肉地“活”在了故事当中,为读者呈现出了作品所述时代的伦敦各阶层风貌,大大增强了作品叙事语言的真实性和戏剧张力。
五、总结
总而言之,语言艺术是英语文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可知,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具有意象性、含蓄性、观念性、生动性的特点,将这些语言特点融入到文学创作中,有利于作者笔下所虚构出的人物、场景更加真实化,使得文字内容更加饱满自然。同时还有利于通过作品搭建起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情感桥梁,继而使读者沉浸在文字语言构建出的感情氛围当中,与作者产生跨时间、跨地域的思想共鸣。
参考文献:
[1]王雪.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7(09):52-53.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