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17-11-30 17:28郑桂英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数学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和学习者自身因素。其中,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决定因素,因为人具有不同的遗传素质、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文环境等因素,决定了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他们的认识和接受知识能力水平都有所不同。在同一种教材,同一个教师,同一种教学方法,必然会产生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也就产生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差异,根据教学大纲的不同,从总体目标和个人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来区别开发区,变单一为多元,有差异地适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动脑、动手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各自学到所需要的知识,都能体验成成功的愉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展,各自学到所需要的知识,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探究性学习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

一、 激发兴趣,自主探究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展开积极思维。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探究性与竞争合作的活动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步养成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善地思考过程。”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爱好和特长,结合教材实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热情,让全体学生参与操作实践,让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亲身体验,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理由,提高认识水平,提高解题能力。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将各自事先准备好的圆柱体纸筒展开,各说出展开后的图形:一是正方形,二是长方形,三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出图形面积的公式,然后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我有意识地让展示平等四边形的同学说出理由:他们大多数是把家里用的圆柱形卫生纸中心的纸筒取出展开后发现是平行四边形,再重新围成圆柱形,发现这圆柱体的周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它的高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计算。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并告诉学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原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发现,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都能根据题意,联系实际,展开思索,拓展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很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即使学生将新的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行创新,又能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认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 合作交流,广开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智能、知识基础、性格和接受能力等差异的学生,应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尊重学生特点,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说,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都有参与思考、探究的机会,在发挥自己特长中取得成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自己,提高成绩。因此,不论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还是课外作业的布置,都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采取不同要求。同一题都有让不同层次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机会。对基础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开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在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上引导、鼓励、帮助他们分析、研究,交给学习方法,从基础知识学起,一步一步掌握,去追求、创新。如求“25×16”的积时,学生在计算上掌握基本方法后,启发他们联系学过的整十、整百、整千的计算方法与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等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对计算题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找规律。在探究中学生说出了25×2=50,25×4=100,25×8=200,而“16”可以用2×8,4×4等表示,這样导出25×16=25×2×8=400,25×4×4=400,25×8×2=400,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差生要求在按乘法计算过程算出答案后,向其他同学学习简便方法计算,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让全体学生能够合作交流,在解题过程中各人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探究交流;对自己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修改,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在交流合作中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学习经验,促使下层生的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三、 鼓励释疑,在释疑中创新

质疑释疑对于小学生来说,大多数还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认知少,思维活动能力不活跃,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即使提出了疑难,也不知道怎样解决。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激发、鼓励和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宽学生质疑和释疑的思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求圆柱侧面积、体积时,让学生观察图形,联系所学知识,提出假设、推理、分析,学生得出解题方法,进行释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交给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主动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挥个性特长。鼓励积极主动探索释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发现问题,主动地对问题进行读、想、假设、推理、判断、结合实际设疑解惑,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活动中获得成功。

在探究性学习中注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强化个性学习,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展。二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培养创新精神,探究、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璋瑛.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52):133.

[2]刘浦.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策略[J].师道·教研,2017,(6):60.

[3]陈华凤.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129.

作者简介:

郑桂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山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