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任务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7-11-30 02:22黄秀云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初中信息技术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高度普及,并逐渐渗透在各个时期的教育教学中。现如今,初中教育教学中逐渐将信息技术课程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操作技能。全面提高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为今后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建设奠定素质基础。在初中阶段的信息课程的设计上,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块。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于实践任务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设计

一、 前言

区别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更侧重于上机操作技能的传授与讲解。只有在强有力的操作基础技能的支撑下,初中生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而任务设计,是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所创新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该种全新的授课理念与授课模式,更有效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教学阶段的贯彻与落实。因此,教师应加强任务设计的调整与创新,从而保证操作任务设计合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以全面的训练。

二、 任务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的重要意义分析

自从初中学校实行信息技术推广教育后,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一直是初中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能够让初中生真正意义上掌握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加强任务教学的合理设计。根据学科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以及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操作的基础水平,优化设计实践任务的内容与实践形式。从而保证初中生在完善性的上机训练中,掌握有关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内容,以及实际的操作技巧与操作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校今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初中生在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三、 任务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途径探究

(一) 根据学生基础差异,优化任务分层

受到家庭条件的影响,不同学生之间接触信息技术的程度有所不同。尤其受城乡经济影响。城市中心的学生可能从小便接触信息技术,电脑是每个家庭的标配。而对于家庭条件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讲,接触信息技术这一学科领域比较晚。这一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初中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在设计具体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建设情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对应操作难度的实践任务题型。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信息课中的表现作为分层依据,将学生群体分层按照基础的优劣,依次分层A、B、C三层。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题目类型,从而将具体的信息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强化训练。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可以为其提供操作模板,鼓励学生在模板操作的规范性指导下,逐渐实现操作技能的掌握。

(二) 丰富任务设计内容,增加任务实践的可选择性

初中生群体更侧重于独立个性的展现,这也符合该时期学生叛逆心理状态。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内容时不要过于笼统和形式单一。有时候,個性丰富、形式多样化的任务设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面临的不同任务设计形式,可以结合自身的喜好以及擅长范围,自主选择任务内容,从而为接下来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兴趣基础,更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以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比方说,在讲解PPT的实际制作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PPT的背景、构成元素,以及背景音乐等。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任务作品都具有独特性、创新性。

(三) 创新多元化课堂形式,提高任务实践的执行力度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传统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在教师完成讲解之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模板进行机械化的模仿。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实践技巧的掌握。因此,教师在信息课程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需求加强课堂形式的调整与创新。在任务设计理论知识讲解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建,以及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在任务设计内容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就任务内容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从而梳理任务执行思路,为接下来的上机操作提供理论支撑。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配合完成上机任务的具体操作。比方说,在进行Flash动画设计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就Flash动画设计中的形变动画、动画元素、音频插入等进行具体操作设计。

(四) 优化评价机制,发挥任务设计教学价值

传统教学评价,在理念和形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单靠学生在测试中的表现是不能做出准确的教学评估的。因此,教师在此需要加强评价机制的有效创新,在注重学生任务实践作品的评价时,更要侧重于学生于任务实践过程表现能力的重点考察。包括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探究能力、创新与合作能力等,从而为学生制定更加全面且具体的评估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得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真实水平相符合,更有助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与教学创新。同时,教师要加强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不足加强改进,最终实现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为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奠定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基础。

四、 结论

综上,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理论性教学根本无法适用于该学科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从而保证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全面训练初中生关于该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双重提升。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与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实践任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贯彻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将素质教学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彦秋.任务驱动:一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9):123-124.

[2]蒋淑珍.浅谈任务驱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20):84-85.

[3]辛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88-89.

作者简介:

黄秀云,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初中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