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实校本教研需要激活制度力

2017-11-30 09:56柯晓霞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改校本制度

摘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校本;制度;课改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也有人把这称之为“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即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价值;是研究教學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从以上论断中,我们可以这样确认:校本教研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其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课题。

然而,如何使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积极主动地置身于这种教研状态呢?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这不是仅凭校长在会上作个动员,或者成立几个学科教研组、制定几条制度就能一蹴而就的工程。当然,校长的关注,教研组的设立,制度的确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构件。尤其教研制度,它是学校教研管理的支点,是教研机制的依托和保障,更是教育教学质量从校本教研中生发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能否进入到“教中研,研中教”的状态,教研制度起着引擎的作用。但是通过对本市几个县的职教中心调研情况看,真正从制度上生发效力的案例,确证的不多。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显而易见。比如,对制度的制定缺乏研究,口号性、套路性条款充斥其中,或是虽然订立了制度,却如同聋子的耳朵瞎子的眼睛,要么执行力不到位,要么原本就缺乏操作性,使校本教研制度的存在只是应对上级检查。因此,要使校本教研真正具备它应有的功效,首先得激活制度力。

要激活教研制度力,先要着眼于制度本身,即在制定制度之先要有一个充分的调查研究,确定制度能够生成推力或引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内容表述,使制度发力有明确的针对性。

比如,“当年校本研修未满规定学分,当年不得评职晋级”。这项制度内容抓住教师“职称评定”是教师待遇的依据,“评职晋级”也就成了教师必然关注的焦点,让“校本研修学分”作为“评职晋级”的门槛,就能借力生力,使教师对“校本研修学分”所涉及的内容不得不上心留意。

再如,“教研组长要用好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并将每周活动安排、内容主题、过程记录、考勤结果、情况总结在上报学校科研处的同时并在教师微信群、QQ群平台公示”。这个条款,既点明了教研组长教研责任和操作环节,同时又把教研管理(上报科研处)、民主监督(群平台公示)介入到教研活动的开展当中,使制度的推力和引力同步作用。

比如在表述教研形式和成果呈现的制度内容“教师教研形式包括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上公开课、评课、集体学习等,写教学反思、具有独创性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论文,以移动互联平台的教育教学研讨对话(微信、QQ等),校本微型课题研究、参与更高一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参与各级教育教学赛事以及培训学习、学校规定的以老带新结对辅导学习,制作有创意的微课、课堂实录、个人或参与团队创作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等”。这里就将教师参与教研的样式、类型、可借助的平台以及成果呈现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罗列,涵盖了不同层次的教师所能实施的教研需求。同时,所罗列的教研内容和项目也体现了递进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便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能留意到教研、关照到教研、参与到教研。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内容罗列是动态而非静态的,需要逐年补充或删减,这要根据发展状况而定。

要使学校的教研氛围足够浓郁,就得最充分、最公正、最透亮地彰显制度。而制度的彰显,首先是校长对教育教学研究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和关注度,校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足够高的关注,就会对教研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给予周密地关照。在落实制度的职能部门中精心选人用人。那些具有较强教研能力、制度执行能力的人就会入职入位,于是人的能动力与制度的文字力就能成就最佳融合,形成1+1>2的功效。

激活制度力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教研组织机构的合理设置。一个学校的教研必须要有相应的职能机构进行管理和引领。比如,学校科研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其中的岗位职责、考核细则等不仅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要在相应的场所悬挂、网络平台公示。同时,对于管理职能岗位的考核时间应将固定与不定相结合,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只要能说明其作为和效果就行。这其中,无论哪个岗位,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有所为就得有所示”,这个“示”,有两个含义:一是你的作为,应该有具体的表现形式进行彰显,即或者可视,或者可听,或者可感;二是你的作为,必须公示,既证明你在有所作为,又便于民主监督和评议,而且也使教研信息得到共享和互通。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研氛围的形成。

激活制度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组织教师对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制度力的作用是引发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关注与实践,要做到这一点,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使教师了解制度、理解制度、认同制度。因此,组织和引导教师学习教研制度、正确解读制度,要有专题地培训安排,让全体教师深入领会制度内涵,明确感受到制度力的存在,并受制度力的驱使和推动。

总之,制度有力但不能自发,制度再好却基于人用。所以,要让制度活起来,动起来,力而能发,好而能惠,最终仍要以人为本,以人而为。故此,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人的作用不能淡出视野。

参考文献:

[1]高雅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柯晓霞,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校本制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某些单位的制度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