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民
[提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巨大的养老需求即将释放出来,形成一个崭新的养老产业,而养老产业所依赖的养老金融服务,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商业银行应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抢占市场先机。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原有的组织架构、产品规划做出调整,通过创新去适应市场需求。本文系统分析养老金融的需求及其发展现状,并就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2日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剧烈的市场竞争,但同时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临近,养老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新兴的业务领域。商业银行有必要通过金融创新,把握好养老产业的金融需求,既能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又能形成全新的增长极,获得巨大的金融效益。
一、我国养老产业整体形势
(一)迫在眉睫的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始于1999年,且呈现不断加速的局面。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显示,以65岁以上老龄人口看,2015年为1.5亿人,占比为11.6%;预计2030年达到2.8亿人,占比为20.2%;2055年达到峰值4亿人,占比27.2%。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这些国家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老年型社会均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例如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而我国这一周期仅25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用25年时间去适应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承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在长期计划生育的社会背景下,城市里的独生子女家庭,广泛出现一对夫妻要承担四位老人养老重任的局面;农村则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对原有的“养儿防老”模式构成冲击。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异的收窄,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养老问题都异常严峻地突显出来。这种国情决定着,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必须采用社会养老的模式。
(二)老龄化进程中的产业机遇。养老产业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保健业、服务业、日用品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需要提供老年生活护理、健康陪护、专用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的服务,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丰富的产业需求形成了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的巨大能量。1998年,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养老产业产值就已经超过了3,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突破7,000亿美元。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体现为养老设施市场化程度低、养老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均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缺口大、养老机构的千人床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且存在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正在着手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从建设、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加强养老产业的发展,这为养老金融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二、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
老年人群体迈入暮年以后,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但是具备养老积蓄,也有着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一个繁荣的养老产业,离不开完善而高效的养老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从养老产业需求出发,去规划相应的金融服务。
(一)我国养老金融需求特点。由于养老制度不健全,我国的基本养老金收支缺口巨大,2011年收支缺口达767亿元,周延礼在2017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上预计,在未来5~10年中,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是8万亿~10万亿元。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的市场不仅仅是个人客户,还有养老机构等企业客户。他们共同构成了养老产业链条,并且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这就需要多渠道地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作用。
一般来说,个人养老投资对长期、大额的资金需求较为突出,合作的稳定性强,客户会在追求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更加看重资金的流动性、金融价格和融资成本。相对于收益,他们更愿意和管理规范、口碑好的机构合作。由于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且行动相对不便,所以他们很少追求创新型产品,而是更加看重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的养老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养老金融投资周期较长、收益慢,大量养老项目还没有实现稳定盈利,因此可承受的融资成本也不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许多商业银行先后上马养老金融项目,希望能杀入这片“蓝海”。这些银行逐步推出了专注于养老产业的金融产品。先后有17家国内上市银行均针对个人客户开办养老金融业务,但暂时还没有出现以养老产业为目标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的业务内容包括:养老金相关业务、养老保险及理财产品、老年客户综合服务这三个大方向。
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发展历史悠久、信誉好,比保险、基金等机构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同时,商业银行涉足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方面的业务,早已成为受众的长期合作方,累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
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现实需求,初步建立了养老产品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业务:一是养老金代发相关业务,提供资金管理、结算等基础服务;二是推出定制产品,根据客户现有养老资源开发专属理财产品;三是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推出增值服务,包括老年公益讲座等,向非金融领域拓展;四是开展以房养老业务,实现空巢老人资产变现,安度晚年。
三、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对策
(一)组建养老金融业务核心团队。建议采用事业部管理模式,组建直接对总行负责的养老金融中心,下设产品服务研发、营运管理、风险控制、人才梯队建设等多个部门,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团队。在区域市场,明确总行与支行的利润分配机制,实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业绩考核、风险管控,以此做到资源最优配置,逐步提高养老金融的运行效率。
养老金融业务的管理,需要有银行、投资、风控和养老等方面知识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在加强管理团队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注重吸收投资、税务、遗产、房地产、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專业人才,形成强大的人才梯队。endprint
(二)構建针对养老产业的多元化资金支持方式。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养老产业相关的政策动向,支持养老领域影响力大、综合实力强的龙头企业,组建多层次的信贷产品体系,推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贸易融资等多种信贷模式。盘活商业银行在服务网络、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现有资源,使资金精准服务于偿还能力强的养老项目。同时要通过金融创新,酌情放宽抵、质押品范围,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体系。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利用规模优势开发养老金融产品。
(三)针对个人养老需求提供多层次、个性化服务。个人客户需求比较多样化,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客户健康状况、资金实力、现实需求等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银行集团具备了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多种金融业务的全牌照,可以通过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实现不同市场板块之间的业务联动,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随着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可以便捷地获知个人客户的信用情况和经济实力,这就为精准化地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提供了抓手。应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产品,实现个人养老金融业务的高速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盖英文,孙慧妍.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实践分析[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6.1.
[2]苏晓玮,赵震宇.信贷支持吉林省养老服务业研究[J].行政与法,2016.8.
[3]史倢安.咸阳市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J].西部金融,2016.8.
[4]周杰.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6.4.
[5]瞿理铜.湖南省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3.
[6]贺强.建立中国养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J].国际融资,2011.4.
[7]邹宏.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探析[J].银行家,2012.6.
[8]乔蕾,郭秀君.淡马锡与挪威全球养老基金经营管理的比较分析[J].新金融,2009.
[9]陈游.中国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的机遇——借鉴美国经验[J].现代经济探讨,2014.
[10]高新雅.商业银行在养老金金融市场的发展机遇及应对策略[J].国际金融,2011.
[11]廖霏.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机遇和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2014.
[12]夏玉梅.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四大问题待解[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