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杰
2014年,第一届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刚刚揭晓,许多地方和学校已吹响了备战第二届的号角。笔者在参与了一些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相关培训的情况下,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意义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意义可概括为反映现实、烙印标签和促进提升。
反映现实的意义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反映教育理念。2014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产教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高职贯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成效,彰显了教育理念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好理解做中学、知行合一、在社会服务中成长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反映教育教学实践,这是成果奖更为直接的导向。教学成果奖较好地反映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案、操作细则、效果评估、推广价值等方面,是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集中展示,可以视为近年来职业教育实践策略的百科全书。三是反映勇于探索的智慧。教学成果还表现出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勇于探索的智慧。理论走向实践并非总是顺其自然,实践升华为理论也不总是水到渠成,其间往往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比如,体制机制制约、人员素质制约、资源利用的制约,等等。诸多因素往往使一些实践探索步履维艰。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迎难而上,排除干扰,创造性破解大量难题,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可以说,每一项成果都闪耀着这种勇气与智慧的光芒。
烙印标签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首先,代表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将职业教育单列一个类别,本身就代表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国家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之一。这种重视带来的信心倍增显然要远强于成果奖一纸证书和一枚徽章带来的精神荣誉和物质奖励。其次,标志着职业教育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2014年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许多值得推广的成熟经验,并为之做好了准备。最后,获得奖项意味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最新探索的肯定与承认。而且,这种肯定与承认还具有一种标签性意义,即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如何落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但这并不代表对具体实践细节进行了操作化规定。一千个院校可能有一千种做法,一百个校长可能有一百种理解。而教育成果奖的评选则对制度和政策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诠释,而且是以实践成果的方式。同时,这种承认还具有较大的激励价值,是激发新一轮探索、激荡更广范围的积极性的一种努力。
促进提升至少有三个方面,即促进职业教育的理论提升、實践反思和社会地位。理论提升方面,促进了理论化的提升,既有对传统理论的验证与拓展,也有基于新环境下的新的理论努力。社会地位的提升方面,成果奖既展示了职业教育的成功实践,也对全社会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具有启迪作用。
二、特点回顾及原因分析
关于2014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性,不少学者进行过分析。笔者这里摘取几方面并进行适当拓展。
一是地区集中。成果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等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大部分获奖成果来自东部和发达地区,其中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5省(市)共获奖197项,占获奖总数的43.68%。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当然,这与相应省份整个教育系统的发达有关系,比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产生也大致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因此,更为全面的解读或许是,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既具有推动作用,也充分依赖于其发展。
二是宏观居多。比如,成果多集中于涉及面广的体制机制改革、办学模式的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巨大改进。且人才培养实践改革类的成果所占比例最大(35.03%)。但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要求又不仅仅局限于实践经验。对此,或许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解读:一方面,职业教育宏观层面的改革还处于进行之中,许多探索仍然处在进程之中;另一方面,指向具体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探索仍需努力,对于职业教育类型确认和规律研究仍然有待改进。
三是“双高”居多。成果完成人多具有“双高”性,即职务高和职称高。69.36%的获奖成果由职业院校党政领导担任第一完成人;76.14%的第一完成人拥有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等)。这既可理解为管理者和高职称者具有成果得到承认的需要,也似乎可以理解为只有“双高”容易被认可。这可能也会是未来第二届成果奖的特点之一。
三、工作做法
首届成果奖评选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地方很快行动起来备战第二届。总体来讲,备战包括多培训、找理论、善总结、巧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培训方面。教育成果奖相关的培训既有包含在常规的校长、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等培训之中的插曲,还有直接以教学成果奖为名义的专项培训。其范围既包括在2014年评奖中表现优异的发达省市,也包括表现欠佳的中西部地区,不少地区甚至举行了职业教育全系统范围内的相关培训,特定院校举行的专题培训则更多。显然,这为下一届教育成果奖的成功举行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理论方面。有些院校的实践探索其实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为了增强其应用价值和推广性,成果完成者也会专题做一项工作——为实践找到理论依托。尽管这种努力或许更多地发生在实践之初的方案设计上,但这种指向的努力依然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践的理论化反思。而且,这还为专业的理论工作者提供了与实践亲密接触的机会,使理论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总结宣传方面。为了提交相应的完美文本,职业教育成果备战往往在策略总结、操作方案总结等方面也多下苦功。另外,为了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研究成果完成者也会向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推销”这种研究,这可视为促进成果的良性转化。
四、如果没有教学成果奖
成果奖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以下以“如果没有成果奖”之角度进行讨论,权作提醒与共勉。
若无奖,会不会协同少?从教学成果奖的完成单位来看,相当多的成果汇集了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相关研究机构、企业等诸多群体。虽然有些成果或许在申报时才邀请了相关各方进行研讨,但大家还是因为教学成果奖而坐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这样高级别的教学成果奖,这样的协同创新将会更少,至少在相关方面的总结将会减少,许多实践或许更多地表现在散点式的操作上,而不会深化为指向规律的总结。
若无奖,会不会理论反思少?如果没有教学成果奖,不少实践将不会引向理论。尤其是对于中职教育而言,这种影响或许更大。当然,实践不是为了验证理论或表彰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实践者经常反思理论,那么理论的生命力将大受影响。可以预见,当理论化的反思不再只是大学教授和科研院所研究员的专利,而成为广大一线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话,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必将迎来更为美好的未来。
若无奖,会不会实践推广不足?没有了教育教学成果奖,大量的实践或将局限于狭小范围“自娱自乐”。即使被上层管理部门发现而成为典型,其推广范围也会局限于一地。教学成果奖则使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成为可能。在申报过程中,大量的成果为了在推广价值方面有好的表现,也会努力找到这种实践推广的价值。其影响显然是好的。
总之,教学成果奖是一种肯定、一种奖励,是对既有探索的激励。更为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推动了理论深入实践,实践指向规律,是一声呼唤理论与实践应声而舞的号角,激起的效果很好,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接下来,便是期待第二届的启幕。
(本文为2017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指向技术积累的职业院校综合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JA17108)
(责编 王鹏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