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福,张卫红,窦艳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程家福,张卫红,窦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基于问卷调查数据,深入阐明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指出了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个体、学校、社会和家庭4个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对策。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对安徽省部分高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以期为解决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选取安徽省的理工、综合、师范等多种类型、不同层级的6所本科院校,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和合肥师范学院,对其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毕业生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就业质量5个模块,编制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修正后,选取636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农村籍应届毕业生425人。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人口学基本信息分布见表1。在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男生较多,占总数的65.2%,近八成学生户籍在我国中部地区,近六成学生家庭居住在农村。
表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人口学基本信息分布 %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点分布见表2。大多数农村籍大学生尽管长期居住在农村,但他们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更愿意留在大中型城市工作。其中,选择的最佳就业地点是省会城市,占总数的55.3%,其次是地级市和直辖市,分别占总数的18.8%和13.4%。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见表3。多数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区域是我国中部地区,占总数的60.7%,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总数的33.2%。这种区域分布特点估计与本次调查样本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相关。
表2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地点分布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见表4。农村籍大学生广泛分布在十余种就业单位,但总体聚集在私营企业(民营、个体)、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占总数的76.2%。其中,在私营企业(民营、个体)和国有企业的人数较多,分别占总数的36.0%和30.1%。从就业质量看,选择在体制内就业的学生比例较高,包括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中小学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等,占总数的54.8%。
表3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
表4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见表5。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采矿、制造和建筑业,金融、房地产和IT行业,以及科教文化卫生行业,占总数的65.4%,其中,采矿、制造和建筑业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33.9%。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见表6。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占总数的60.1%,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8%。总体来看,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多数在生产类行业、专业技术岗位工作。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见表7。77.2%的农村籍大学生工资收入在5 000元以内,其中,49.4%的学生工资收入为2 001~4 000元。工资收入为5 001~10 000元的学生占总数的13.4%。与农村籍大学生相比,城镇籍大学生的工资收入较高,工资收入为5 001~10 000元的城镇籍大学生占总数的19.0%,比农村籍大学生高5.6%;工资收入为5 000元以内的城镇籍大学生占总数的61.6%,比农村籍大学生低15.6%;工资收入为2 001~4 000元的城镇籍大学生占总数的39.4%,比农村籍大学生低10.0%。可见,城镇籍大学生的工资收入总体高于农村籍大学生,这表明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低于城镇籍大学生。
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是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尺度。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见表8。2017届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总体较高,选择“非常相关”和“基本相关”的学生占总数的71.8%,选择“有点相关”的学生占总数的13.4%。
表5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表6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
表7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情况
表8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
2017届农村籍与城镇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对比见表9。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仅占总数的44.0%,选择“一般”的占总数的48.0%,选择“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总数的8.0%。可见,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比城镇籍大学毕业生低8.4%(城镇籍大学毕业生满意度为56.4%)。
毕业生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状况,如学生干部、党员身份等,也会影响其就业满意度。学生干部身份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见表10。担任学生干部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为58.1%,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就业满意度仅为37.4%,低于前者20.7%。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身份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共党员身份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见表11。中共党员(预备党员)身份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为66.7%,非中共党员身份的学生就业满意度仅为36.0%,低于前者30.7%。卡方检验结果表明,2种不同政治身份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9 2017届农村籍与城镇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对比 %
表10 学生干部身份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
表11 中共党员身份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
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因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类型,具体分为个体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4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个体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在校学业成绩、学生干部任职情况、政治面貌、就业观念、就业信息把握以及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生源地和学历)等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实质上就是人力资本,是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1]。其中,与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即工作能力)最重要,在影响学生就业的众多要素中始终排在第1位[2]。学生在校学业成绩与其就业状况相关度较高,通常成绩优良的学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层次和质量也较高。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学业成绩与就业单位的关系见表12。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农村籍大学生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的就业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5.0%、51.0%,明显高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等次学业成绩学生的就业单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学校因素包括学校名气、专业优势、地理位置以及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等。相关研究表明,学历层次越高越容易找到工作,名牌学校、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中具有较大优势[3]。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越丰富翔实,学生就业率越高。据统计,本次所调查的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3所国家重点大学的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状况、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等。研究表明,人才市场需求在社会因素中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毕业生就业人数激增与人才市场需求疲软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因素[4]。社会资本指个体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其中,家庭社会关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落实、工资收入、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家庭和个人的社会交往广泛度对就业也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5]。尤其是在当前相关就业政策、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在激烈的求职竞争过程中尚有一定的运作空间,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表12 2017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学业成绩与就业单位的关系 %
家庭因素主要指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条件、家庭所在地、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等。其中,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家庭的社会资本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影响孩子的择业观念、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形成。但是,与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相比较,家庭因素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相对次要,是大学生就业的局限因素[6]。
1.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
研究表明,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近七成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工作,近七成的工作单位集中在私营企业(民营、个体)和国有企业,六成的职业类型为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七成以上的就业岗位与专业的相关度高,但总体工资收入较低,就业满意度不高。与城镇籍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总体不高。
2.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导致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包含个体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4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农村籍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相对不足,高校专业化就业指导帮扶力度不大,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不公平、不公正,政府在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等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缺失,等等。
在提高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可或缺,决定大学毕业生工资收入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决定大学毕业生能否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因素是社会资本[7]。同时,加强建立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也非常重要。
1.大学生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加人力资本
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必然是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其竞争力的形成关键靠高校的教学质量[8]。大学生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准确把握人才市场需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标准,调整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尤其是要打好专业基础,加强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求职技巧。人力资本是决定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9]。
2.大学生要拓展社会资本,增加就业机会
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10]。农村籍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总体不足,应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加入各种社团、参加大型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展社会关系资源,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3.高校要加强就业问题研究,提高服务水平
高校就业服务中心要积极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向教育服务型转变,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照顾,既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又要为他们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做好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4.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就业环境
各级政府要从加大宏观引导与政策支持方面入手,制定比较完善的促进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律制度。对用人单位的就业招聘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为农村籍大学生创造公平、公正、宽松、良好的就业环境,逐步规范劳动力市场。
[1]EATWELL J, MILGATE M, NEWMAN P.The new palgrave:A dictionary of economics[M].New York:Stockton press, 1987:682.
[2]钱明霞,任蓉蓉,张舒华.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江苏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8(5).
[3]周春平.人力资本结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江苏5所地方高校2012届毕业生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社会,2014(3).
[4]岳昌君,巩建闽,黄潞.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其变化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5]阎凤桥,毛丹.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8(4).
[6]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7]赖德胜,孟大虎,苏丽锋.替代还是互补:大学生就业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合作用机制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
[8]陈迎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十年回顾(2003-2013):基于CNKI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3(4).
[9]程宏如.地方高校人力资本投资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探析[J].江苏高教,2013(5).
[10]苏丽锋,孟大虎.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
(编辑:刘姝)
G64
A
1673-1999(2017)11-0100-04
程家福(1972—),男,博士,教授,安徽建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张卫红(1976—),女,硕士,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与管理;窦艳(1992—),女,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
2017-10-09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流动语境下安徽农村大学生就业去向研究”(AHSK11-12D93);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大课题“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安徽扩大来华留学教育规模研究”(SK2014ZD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