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天堂门前说话

2017-11-30 07:03葛水平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石狮子石匠狮子

○葛水平

不是在天堂门前说话

○葛水平

石雕这玩意儿,也曾风云际会过,却总不是骨子里的东西,一时新过,便旧在了那里。无数年之后,再赏繁华之后的古建骨架,顿时痴了,半天不动,复叹真正骨子里的东西原本就该如此的“旧”,“旧”到传统的老根里去。热爱的人谁敢说它不是自家精神底色里的那束光芒?只有它,方有“如故”和“旧知”的惊喜,都是门前的事,却是形式简约,意趣雅儒。

我无端地喜欢上了。

先说我发现的第一只石头小兽吧。它在草丛中隐约等待着现世,脸上还挂着一坨干牛粪,风已经化了它的蹄脚。我小心刨出它,世俗的繁华一下就静了。老天,它在荒径中藏了多少年?余晖照耀下,它如一堆美好的文字推动着我的感情不断地向前滑动。我爱上了石头。你说它像猫?像狗?像虎?像狮子?似乎都不像,形体的力度感表达了一种民间精神结构的镇守。它是一种灵动,一种世俗,一种庸常生活底色下人家炕头锅灶边的家族史,它在并不富裕的人家门前,守望麦熟茧老李子黄。一座老屋里,一条老街上,它是旧时代的灵魂。我能感觉到它从远到近地走来,有响动,有重量,有意趣。它让我沉湎其中无法救赎。

太岳山是石头的山,石头静默、奇崛而粗犷。太岳山褶皱里的村庄,没有一户人家离得开石头。逢到一个好天气,谁家盖屋不去起石头?如果这时候让匠人保持缄默,这个村庄一定是没有人气的村庄。生命在时间转换中成长,顽石虽愚,然而“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在那些富于创造天赋、有着高贵心智的石匠们的雕琢之下,它们必将以另一重生命形式获得新生。

再说石狮子。在衙门、豪宅、民居,有门出入的地方,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往往是左雄右雌,迎合了人的思维:男左女右。雄狮子左蹄踩球,俗称“太师”;雌狮右蹄抚幼,俗称“少师”。狮子的毛发卷成疙瘩状,称为“螺髻”。一般而言,“螺髻”的数量因宅院等级不同而有严格规定。一品官府门前石狮头可雕13个疙瘩,称为:十三太保。每低一级就要减少一个。七品以下官员门前摆石狮即为僭越。虽然关于石狮子的形象和配置从唐宋之后就有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但是,在民间不仅有左脚踩幼狮的“太狮子”,还有远远超过13个螺髻的石狮子。由此可见,民间的装饰中,所谓“形制”等并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石匠的世界是一个创造的世界,否则就不会有如此众多的珍品奇物造出来。日影下,我看那些经了年月的狮子,它们的螺髻贴着人的体温,在长期触摸下泛着冷光。尽管这些创造历史、创造文化的石匠们,最后连名字都未能留下来,但他们不停的付出已经嵌进了石头的纹络。

雕刻在石头上的时光是令人怀念的。我的童年,最持久最迫切的愿望是坐在别人家的门墩上,傍晚的时候阳光能把我的影子照进他们家的青砖地面上,屋里进进出出的人踩着我的影子或用他们的影子重叠着我的影子,我的影子看上去就像一只守门的狮子。老宅的门墩,坐禅入定,悟道明心,守着时间一份涩涩的苦味,投身在门的两侧。旧时的影子,将我带进一种透亮与舒畅中。

炕狮是炕上女人的最爱,是用来压小孩被角的,它们神态各异,都是匠人随心随意的物件。原本是家家户户都该有的东西,可现在的炕狮少了,少,说明了它存在的不重要性。我很奇怪,血脉相连一定要在有了一定阅历之后才能理解,我理解了吗?那些炕狮,潜藏着充沛生命密码的解读,它在接近文明的曙光中消逝了,太多的消逝叫人老是背负着沉重。

我走过村庄,我看到石桥,石桥上坐着几位年长的女人,她们说话的声音被走过来的我冲淡了。借着最后的夕阳我看那望柱,盆口粗的柱子被岁月刮削得瘦骨嶙峋,看那些透空雕刻的花卉华板,已经是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建筑学家黑川纪章说:“建筑是一本历史书,我们在城市中漫步,阅读它的历史。把古代建筑遗留下来,才便于阅读这个城市,如果旧建筑都拆光了,那我们就读不懂了,就觉得没有读头,这座城市就索然无味了。”每个时代的文明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石头是大地的纸张也是岁月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希望我不是在天堂门前说话。

(响尾鱼摘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石狮子石匠狮子
石狮子
画狮子
有趣的数字绕口令
狮子的喷嚏
石匠破案
石匠的智慧
狮子鱼
石匠
麻石匠(外一篇)
骄傲的狮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