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欣
驶进记忆的马车(节选)
○齐欣
按说赶马车的人只和车马打交道,与姑娘无缘。然而造化弄人,在我这个小马车夫内心深处,却保留了一段关于一位漂亮姑娘的美好回忆。
说起田姑娘——姑且称她田姑娘,因为我不知道她的确切姓氏,只知道她所在的村叫田家山——与她的邂逅,纯属偶然。
那时的人太穷了。因为穷,那时的人很会过日子,一分钱都舍不得花,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在会过日子的人中,我母亲算一个。正因为她老人家过日子狠,工于盘算,这才有了我与田姑娘的相识。
即便在那种是非颠倒的荒诞年代,一个19岁的小伙子也知道爱美。在我的百般央求下,母亲终于答应为我做一件制服上衣。制服上衣是老太太做不了的,哪怕是手巧如我母亲的老太太,也只会做那种系核桃疙瘩扣的对襟褂子,做新式制服得找裁缝。而裁缝做要收钱,母亲又想尽可能省下这笔钱。不知她老人家是怎么打听到的,一个住得并不近的邻居的外甥女刚学习了缝纫,正在实习,做衣服不收费,而这位姑娘所在的田家山正是我们的马车进城的必经之地。于是,母亲把买好的布料交给我,让我中途下车,找那位姑娘去。刚进入社会,特别羞于与异性打交道的我虽极不情愿,但畏于母亲的威严,不得不照办。
我记不清是怎么找到田姑娘家的了,只记得当时家里只她一个人。她大我三四岁的样子,中等身材,皮肤白皙,端庄文静,很好说话,一点儿不像整日在田野劳作的村姑,而很像城里的姑娘。不知是不是她那位亲戚早给她捎过话,我说明来意后,田姑娘不仅没有推辞,而且表现得非常热情。她先查看了我带去的布料,然后拿起皮尺,为我量体。她与我面对面挨得很近,近得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她的呼吸,嗅到从她身上散发出的一种很好闻的气息。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一位姑娘单独相处,而且是一位陌生而漂亮的姑娘,这让我局促不安,手足无措。
就在这时,在她身旁的针线筐里,一本用来夹鞋样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使我从羞赧拘谨中解脱。爱好文学而苦于无书可读的我趁她记尺寸的空隙,拿起书翻看,原来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书名叫《红色尖兵》。我翻阅再三,爱不释手。田姑娘看我对此书表现出如此大的兴趣,就笑着问我:“你喜欢看书?”
我回答说喜欢。
“这本书好看吗?”
“很好看,里面的小说都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作品。”我尽我所知,如实回答。
“既然你喜欢,那就送给你吧。”
“真的?”田姑娘的善解人意和慷慨,让我大喜过望,我尽管非常渴望拥有此书,但还是不忘礼貌地问她,“那你怎么夹鞋样啊?”
“没关系,我找本别的书代替就是了。”
就这样,我不仅没花钱做了一件衣服,还意外得到一本好书,其兴奋自不必说。
我步行30里路进城的时候,竟一点儿没觉累。
我将书带回家后,反复阅读,受益匪浅;而田姑娘的音容笑貌,则时常浮现于脑海,闯入梦乡,引起我无尽的遐思与向往。与田姑娘的美丽邂逅,竟成了我苦涩的赶车生涯中一段甜蜜而温馨的记忆。
现在,虽然《红色尖兵》一书犹在,但我不知田姑娘去了何方。田姑娘,你还好吗?如果我们有幸重逢,你还记得当年那个找你做衣服并获得你赠书的赶马车的小伙子吗?
解读 田姑娘肯定不知道,多年以前她的一个没花钱的主顾对她如此怦然心动,很有可能她根本就记不起这样一位小伙子了。细读细品,这种怦然心动多么自然美妙。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满是粗犷的做劳力的姑娘,相比之下,做裁缝的姑娘就显得文雅。如果恰巧裁缝姑娘长得漂亮白皙,那几乎就是所有小伙子的梦中公主。“我”第一次近距离与这样一位姑娘单独接触,惶恐而心动是自然的。这种心动因其毫无杂念的纯洁而显出毫无破绽的美好。赠书情节有效地加重了美好的分量,既表现出田姑娘的慷慨和善解人意,又使“我”的隐秘情感有了依托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