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恩洪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主要存在教学内容滞后和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其次,针对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问题,笔者在这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在内容上应当突出时代性,在形式上应当加强创新,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课外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形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将大学生的观念导向到爱国主义的轨道上来,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大学生要培养出一种爱国主义观念,这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我国国家事业的兴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其中理念和策略上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项建议。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内容都是我国思政教育中的精华内容,这是对高校青年学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当下,许多教材内容表现出了一种滞后性。固然,课程教材中的先烈光辉事迹、英雄楷模和爱国主义情结的激励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来说不可或缺,但是在当下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显得缺少吸引力,这些知识中许多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或者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等渠道接触到,因此并没有什么新鲜点。同时,教学内容的滞后性还表现在,课程同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事业发展缺少关联。[2] 为此,中共中央在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从中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代形势相结合的必要性。
(二)教育形式单一
教育形式直接关乎教育的成效,爱国主义教育具备多方面的维度,这种多维度的性质本身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创意性,探索更多的教育形式。同时,要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兴趣,也必须要丰富教育形式。然而,目前思政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教师讲授仍然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3]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课件播放也经常只是对于书本知识的展示。在教师讲授风格上,仍然存在枯燥无味、干涩难懂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形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偏重机械宣讲,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就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深入挖掘内在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当加深认识,审视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创新教育形式,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笔者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要提高思政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
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中突出时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突出时事,既是增强教学时代性的需要,也是增加课程对于学生吸引力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对于时事关注度较高,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点,结合热点时事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这更能让学生感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意义。其次,突出国防和国情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国防和国情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在授课时多为学生讲解与国防、国情、外交有关的知识,在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创新教育形式,提升趣味性
1.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应当发挥创意性,探索多种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只有创新高校课堂教育形式,才能够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4]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深挖多媒体对于教学的价值,多向学生展示图片、播放影像,图片和影像能够传递更多信息,如果妥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内涵。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却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到。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讨论法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不仅可以密切围绕课本内容设置讨论主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当前的时势进行讨论,如南海问题、近年来我国部分公民出国旅游的不文明现象等,在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也培养他们准确分析时势的能力。在运用课堂讨论法时,应当鼓励学生拓展讨论深度,并运用书本中的理论分析问题,对问题形成理性认知。
2.探索课外教学形式。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计划中去,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先烈故居、革命博物馆等地参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对于我国的革命历史形成更清晰的感知,有利于爱国情操的培养。可以邀请英雄模范、先进人物进校举行报告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从模范人物身上感到现场传递的爱国主义力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采用同大学生社团合作的方式展开。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力,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大学生社团合作,能够缩短爱国主义教育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走到大学生群体当中。同社团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亲自指导学生社团,组织社团学生成员参与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一种是在社团的年度活动安排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由于学生社团在学生当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此类活动也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因此这类活动往往能够起到常规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我国思政课程设置总体上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来设置。然而目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时代性,在教学形式方面要不断创新课堂形式,提高思政课堂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同时积极创新课外教学形式。通过教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将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军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7
[2]王晓霞.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贯穿与践行[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13-214
[3]施云.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学实效性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9):110-112.
[4]苏海森.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研究[J].纳税,2017(19):136.
[5]何建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6):86-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