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效的方法

2017-11-29 17:12汪华姿
江西教育C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德育教材

汪华姿

小学语文教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总结、反思,提出富有成效和创新的理论与操作方法,为的是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有效课堂,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歌德曾经说过:“亲爱的朋友,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研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更要讲求实际效果,语文教师要把握这一点,努力拨开思想上的迷雾,力求把教研与教学完美结合起来。

一、挖掘语文教学德育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研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德育融入教学之中。尤其是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也有蔓延的趋势,这势必会对小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会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研时挖掘教材的德育价值。

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

二、要注重渗透情感教育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歌颂亲情或友情的课文,比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当阿曼达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去拯救阿曼达的时候,在《慈母情怀》中,当“我”将买书的钱花来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的时候,体现的都是父母亲无私而又伟大的亲情和爱。此时,教师就可引出关于亲情和感恩的话题,要让学生知道,正是亲朋好友、师长同学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才给他们带去生活的温暖、充实和幸福,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坚强,所以,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轻装前行,这才是报答父母最好的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语文的育人功能,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

当今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小学生的生活也非常多元,而且接收了很多外来文化,时代的潮流也裹挟着小学生不断向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渐渐地陷入传承困境。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要特别注重教材中古诗词、文言文等经典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先贤名家的高尚情怀、深厚的人文修养和文化功底。我国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文言文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有时候涉及用典或是借物讽咏、借事喻事、借景抒情等,這要求学生不仅要对诗歌把握得当,而且要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无疑会让学生加深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认识,从而升华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这种育人功能是潜移默化而又切实有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影音结合的方法教学,或带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方式所体现的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教”只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要学好,就必须有学的欲望。这欲望,就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并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方可成为现实。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诸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等,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去,使学生充分融入教材内容中,从而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教《画家和牧童》《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小组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课堂教学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表达、观察、体验,学生有事可做,有问题可以思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主体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研与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小学语文教研与教学的新方法与新路径,真正让语文教学渗透丰厚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爱上语文、灵活地应用语文。◆(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詹天佑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