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狄楠楠
人生如尘 平如美棠
——读《平如美棠》有感
文_狄楠楠
初看到这本书,除了被封面设计晃了一下眼外,一看标题,平如美棠,便拿起又放下了。海棠既美,如何能平平呢?
放下时也抖落了一手纸屑。书并不是盗版,然而窸窸散下,想是剪裁不好。倒觉脏手。而这一切,在一个昏黄的下午就不同了。
原来平如美棠,并不是平,如,美棠,而是平如、美棠,是两个人的名字。这两个人的名字如同一张结婚照,将两个人头对头放在了一起。
若说那是爱情,不如说是人情。由之前的朝夕相处,耳鬓厮磨累积的情感,也经得住天涯两地,人事纷纭的阻隔。到如今,白发苍苍,一人一世,她间已不可知,唯剩今人,守着尘土,想着往昔,与之共存。说是感动了别人,其实于他,却是和死一样,是没有办法的,不得不做的事。
读了此书,既可了解民国年间的人物风貌,也可窥探旧式教育人情地理。一个人如同一页活的历史,鲜活地记载了自作者发蒙之时至今的点滴种种。
不过百年,我们却忘记了更多,比如相思始比海更深,比如更有细节的生活,如何拧毛巾,如何做一只碱水粽,对的,我们可能背得出元素周期表,画得出高光阴影的石膏静物,然而,面对人生的某些时刻的缺憾,面对夜深人静的辗转难眠,我们却形容不出来那种感觉。
是思乡,还是相思,是离愁还是别怨,这些情绪从来不是孤品。只是不读书,不自知。
赤条条来到这世上,没有人能与你相同,能背负你的所有。然而,某些东西,通过书籍的记录,你明白的文学、哲学就是人生的全部。你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你认识的每一寸世界,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相处。
可现在的大多数时候,好像都成了本末倒置。以为自己向世界进了一尺,世界就向后退了一丈。其实倒该是如爱因斯坦所说的,越有知越觉得自己无知。
没有仪式,没有庄重,一切为了生活,将自己活成了最粗陋的人。
没有敬畏,没有珍惜,人所能拥有的,尽皆可以失去。
《平如美棠》里最让我动容的,当属第一节“少年时”。从作者回忆发蒙,举行仪式开始。那天的时辰光景,布置摆设,父母的神情举止,练字用的纸,盛饭用的碗,吃食、节日,一首小诗,一副对联,少年时不知何意记下的江边景象,与老年回忆后的感想,方知人生一世,什么是最重要的。
由此始信,人是山水孕育,山是父亲,水是母亲,若是再活五百年,沧海桑田,在人间的某个角落仍有一个我,于某个瞬间,望着挑担背负推车的人,人与山水俱在,发出这样的感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是,有些事,知晓了答案,并不等于过好了人生。人生还在,庆幸仍旧可改变,纵使仍昏聩,仍发蒙,依然要如此过一生。
人生漫漫长长苦苦,可历历仍在眼前。一切恰如老先生的名字——平,也恰如其夫人的名字——美。
人生首要是美的。大脑也惯于记住美好的,就连苦,也是反衬美好而存在。譬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当生命走近终点时,回望岁月长河,无论多少的弯弯绕绕,走到最后,不过是从生到死,只一个平字耳。红尘往事,尽随风去,平如美棠,淡若云烟。
只是之后再放下,抖落一手尘纸如旧。不过是,读罢方想到,人生如尘,往事如尘,人亦如尘,尘即你我,既如此,何必嫌弃?轻轻抖掉便是。
(作者单位:济源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