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李俊涛,张 霞,李品玉,许 帅,雷伟华
1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2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东 肇庆 526020
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翻转实践
王 敏1,李俊涛1,张 霞1,李品玉1,许 帅1,雷伟华2
1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教研室;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广东 肇庆 526020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名高职临床医学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实行传统授课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病理学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结果①实验组的实践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实验组学生自学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病理学;教学
《病理学》是关于疾病本质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医学生认识疾病的入门课程。高职临床医学课程设置与本科基本相同,但高职医学生在校时间仅有两年,第一学期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4门正常人体相关课程的学习,已使很多学生力不从心,而第二学期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疾病相关课程同时开课,学生更是难以应对。传统的病理教学重教轻学,学生习惯死记硬背,其理解、综合应用病理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如何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加强病理联系临床的思维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病理教学改革的目标。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被动和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为信息时代病理学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由教师Berg- mann J和Sams A在教学实践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1]。该教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翻转课堂在中国教育界也得到热烈响应和广泛实践, 肇庆医专病理教研室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病理学相关章节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课堂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现以血栓栓塞为例,介绍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病理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1.1教学对象
随机选择该校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为全国高考统一录取,年龄、性别和学习水平无明显差异,均无系统的网络学习经历,具有可比性(P>0.05)。授课教师、教学大纲、使用教材、教学进度、总学时数相同。
1.2教学设计
1.2.1划分小组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 人。实验组再分为9个小组,每组4人实施翻转教学;各小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学习资料分发,督促组员学习,组织小组课前交流,收集组员自学时遇到的难题,协调课堂讨论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
1.2.2课前准备实验组建立微信群,由教师提前一周发送微视频、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其中微视频之一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案例:1名20岁男子长时间在电脑前玩游戏后突然站立而倒地猝死(血栓肺动脉栓塞),案例中男子年龄与学生接近,爱好网络游戏。学生立刻被视频新闻吸引,进而有一探究竟的强烈欲望,视频最后提出问题:死者死亡原因,为什么有血栓形成?在什么部位形成?如何到了肺部?学习资料中还包含正常体循环、肺循环、正常血液止血过程、血栓的形成过程、栓子运行途径5个微视频便于学生复习旧知识,理解新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进度,每个视频末给出3~5道习题检测学习效果。最后小组讨论教师设计的临床案例或探索思考题:临床上如何预防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栓形成及栓塞,除了血栓栓塞临床还可能会出现哪些类型的栓塞,等,每个小组选择1个内容制作成课件或视频用于课堂汇报。对照组实施教师课堂上主讲,学生课后复习的传统教学法。
1.2.3课中教学实验组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以课件、视频动画等形式,并接受其他小组学生的提问。学生课前自学遇到的难题或其他疑问在课堂上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生生互动加师生互动,最后教师梳理该节主要知识点,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予以集中解答,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连接,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内化。1.2.4课后巩固教师将复习提纲及与该节内容相关的前沿知识(如:预防血栓的新药研发,血栓的介入治疗及其他栓塞,如羊水栓塞)发布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供实验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学习和拓展。并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优秀的小组课件、视频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小组集体荣誉感。
1.3效果评价
①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试采用统一试卷,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两组实践考核为相同病案分析,满分为30分。
②自主学习能力测试。根据参考文献[3-4],编制《自主学习自评表》,该量表包括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有5个条目,共15个条目。按照“总是,经常,有时,很少,从不”5级计分法,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每个维度满分25,总分75。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问卷调查,匿名填写方式并当场收回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2.1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
实践考核得分:实验组(24.03±2.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9.97±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1,P<0.001);理论考试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考试成绩比较
2.2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比较
实验组自主学习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比较
3.1翻转课堂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医学基础知识的能力,为高职临床医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的基础学科,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与临床的联系,是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基础课程。病理诊断通常被认为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医师是医师的医师,临床医学生在将来的疾病诊治中必定要和病理医师沟通,因此掌握病理基础知识,应用病理理论是临床医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高职医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病理学及其他基础课程学时被压缩,传统教学仅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将所有重点、难点知识讲解透彻,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较低,学习效果不佳[5]。
翻转课堂使教师从反复讲解中解脱出来,释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探讨辩论,深化运用知识,而将知识的学习放在了课前。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调整学习进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我管理,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课前小组相互探讨、互帮互助,课中阐述自己观点、倾听他人意见,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辩论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强了学习效果。该研究显示,翻转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维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研究也显示,实验组实践考核显著高于对照组,理论考核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理论考核侧重基本知识点的识记有关,说明对知识点的记忆方面,对照组与实验组水平相当。但在对病理知识的理解应用方面(即实践考核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2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翻转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过去的“主演”转变为对课程的“导演”[6-7],要能更好地把控整个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知识交流,智慧碰撞的殿堂,这对于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战[8]。否则,翻转课堂就仅是流于形式,徒增师生教与学的负担[9]。
此外,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这是翻转课堂互动交流的基础和前提,其中微视频制作是关键[10]。视频既要简短精炼,也要内容贴切、重点突出,如能加入相关的医疗新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完全靠教师自己制作大量教学视频是不太现实的[11],教师可以和学校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及临床学科的教师资源共享;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有些高质量的国内外医学视频,下载或提供网址让学生课前观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前去图书馆或通过电子资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程背景,初步训练学生的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归纳分析能力,为将来的科研打下基础。
3.3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翻转课堂
现在的90后高职生思想活跃,追求个性,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手机、电脑的普及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但是高职医学生课程任务繁重,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课余时间,如果所有内容都翻转,势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没有时间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一直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课堂上习惯跟着教师走,传统学习模式已根深蒂固,新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逐步的适应过程。因此,我们选择个别章节(如血栓栓塞,胃溃疡、病毒性肝炎、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等各系统常见代表性疾病)进行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适当引入翻转教学模式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但这种起源于国外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国内师生的适应磨合,尤其是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1]Bill T.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http://education- next.org/the-flipped-classroom.html,2012-01-20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韦柳丽,唐忠敏,赖小英.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习生中应用与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2):104-106
[4]毛虹羽,姜安丽.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常模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6):13-17
[5]庞玉艳,甘彬良,冯振博,等.微课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431-433
[6]李蓓,刘源,刘文佳,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5,29(4):402-405
[7]张琰敏,高路.八年制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43-445
[8]张强,张健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育人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81-283
[9]张卓玉.课堂不改革,信息技术就是累赘[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5(10):1
[10]巫佳翠,徐艺丹,张爱清,等.高职护理专业人体形态结构微课程的构建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6,15(1):38-42
[11]张莉.中美翻转课堂比较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7):67-70
Applicationofflippedclassroominpathologycourseat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WangMin1,LiJuntao1,ZhangXia1,LiPinyu1,XuShuai1,LeiWeihua2
1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Pathology,ZhaoqingMedicalCollege;2DepartmentofPathology,ZhaoqingFirstPeople'sHospital,Zhaoqing52602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pathology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MethodsWe randomly divided 72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students in each.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was adopted for pathology teach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 Meanwhile, the teach- ing traditional model was conducted in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in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pathology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① The prac- tice assessment scor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01). ② The score of each dimension and the overall score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Adopt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pathology teaching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li- n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hich will lay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 pathology; teaching
2017-03-10
王敏(1980-),女,湖北仙桃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病理教学和妇科病理诊断。
G434
:A
:1004-5287(2017)05-0575-03
:10.13566/j.cnki.cmet.cn61-1317/g4.2017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