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本思想的探析

2017-11-28 12:46武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手稿异化

武婷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主要体现为人的类的本质理论,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发源地,它初步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合理内涵。

【关键词】《手稿》;人;异化;人的本质

《手稿》是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手稿》中,马克思重点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生存,力图为实现人的社会性生存即进入共产主义提供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学思想,总的来说,马克思重点论述了一个新问题:人的本质的现实化,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自由的劳动实践,体现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和人的关系。

一、《手稿》中关于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在大学,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一样,马克思也沉浸在黑格尔哲学中,整个大学时代,他基本上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这从他于184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中可以看出来。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然后接下来他转向政治,在《莱茵报》工作期间,直接参与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这是马克思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最初动因。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经过费尔巴哈直接走上了反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道路。”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威廉·李卜克内西后来回忆说,“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经从纯粹神学的哲学高空中找到出路,站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站在社会主义上。他同黑格尔的哲学一刀两断了。”

二、《手稿》中研究人本思想的思路

首先,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说明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从诞生的时间看,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等理论或口号几乎是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是孪生的,文明的起因正是自发地服务于或满足人的需要和需求。而当这一历史的进程受到严重的桎梏和阻障时,人格被蔑视、人权遭践踏、理智被扭曲、生存受威胁,非人的境遇日益突破底线,人本的问题就会鲜明地凸露出来,成为社会和文明的各种对抗性矛盾的凝聚和纽结。与文明交织的是野蛮,文明的曲折逶迤的艰难行程正是人性自我抗争的外在显现。历史中,那不止一次的风起云涌、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人文思潮、百家争鸣、文化复兴,尽管形式各异、指向不同,但都代表着人与异己的力量抗争的斗志和决心。马克思不幸地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激化、文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却有幸地目睹了人的“非人的”境况。那个时代,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生产力的空前进展不仅没有使劳动者的处境水涨船高、蒸蒸日上,反之却与人的现实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马克思一针见血地剖析了其间的秘密———“劳动异化”。

其次,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来进一步研究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生活本身仅仅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劳动本是人的“第一需要”,然而,在私有制恶性膨胀、贪欲吞噬一切、人沦为资本的工具的资本主义时代,人、劳动者成为商品,成为资本肆意支配的对象。“自由”和“平等”失去了其应有之意,商品的昂贵与劳动力的廉价,掠夺者的富有与创造者的贫穷建构起人性的扭曲、是非颠倒的资本时代。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过程,从而把生产劳动看成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的劳动是一种客观的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的一般性质,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

三、《手稿》中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在劳动中体现出来的,劳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这种对象化活动的现实性就在于:“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从这个基本点出发,马克思得到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结论,第一,对象的客观性是属人的客观性,因为一切对象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主体的对象性存在物,“对象如何对它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马克思对此的解释是:只有当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时,我们才能在实践上按人的方式同物发生关系。第二,与第一点相联系,正因为对象本身具有属人的性质,所以对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可能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往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質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第三,一切哲学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解决。“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正是因为这些新的看法,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趋向称之为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以往的旧唯物主义。

马克思把私有财产、劳动、资本和土地的相互分离当作前提,从他所处的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得出工人生产越多,产品的数量越多,反而导致工人越贫困的结论。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他就越会成为廉价的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的对象化(现实化)导致工人的非现实化,劳动的对象化在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甚至于生活的必要对象和劳动的必要对象被无情剥夺。因此,工人同他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并表明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种物对人的控制(物的异化)就是异化劳动的本质。劳动对工人来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劳动不是自由的而是被迫强制的劳动,劳动不是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生命并有可能创造新生命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已。劳动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远不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自我肯定的东西。马克思对这一颠倒的关系从两方面进行了说明。物的异化不在于分配中,而首先在于生产过程中,在于劳动者和生产的关系。自我的异化是生产活动过程中劳动同生产行为的关系,工人同自己的活动的关系。异化劳动使类同人相异化,异化劳动迫使人把“类生活”仅仅变成维持自身个人的生活的手段。

四、结语

总之,马克思在手稿中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方向取得了极为重要的进展。但是《手稿》作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方面的初次尝试,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观点的影响,例如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带有抽象的性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证还不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出发,而是从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的异化出发,因此,还存在着不成熟的方面。但是,这些局限性是由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和主观上理论准备不足这些客观原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72.

[2]回忆马克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4.

[3]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88.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手稿异化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