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遗文化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客教育

2017-11-28 12:15倪倩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创客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摘 要: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创意的源泉,在创客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创新项目,既能够为高校创客项目提供灵感来源和创作题材,又能够为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客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基金項目:2014年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萍乡傩面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YS1410)研究成果之一。

目前随着创客文化在网络上兴起,高校内掀起了一阵创客热潮,大学生也成为最具创造力和潜能的创客群体。创客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创客文化的灵魂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展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在于站在新角度、利用新技术、新创意对文化资源进行重构再创造,这样的探索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1 创客与高校创客教育

1 创客

创客英文是“Maker”,是指具备无限创意, 同时又能把创意转变为产品实物的人,他们不以追求实际利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爱好[1]。创客以自己的兴趣作为创作的原动力,往往敢于挑战传统、质疑权威,希望建立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交模式,希望通过不同领域的平等交流来获取新的灵感和启发[2]。

2 大学创客的发展优势

(1)大学创客文化

创客文化英文可以说成“maker culture”,即 “自己动手文化”,其中糅合了科技、创新和实践的元素,具体表现为开放、共享、分权和对技术的崇拜[3],在大学校园发展“创客文化” 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其挑战传统模式,积极利用自身资源进行实践创新。

(2)互联网优势

创客通过在创客空间平台的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来共享自己的创意设计,不断改进产品,同时互联网另一端专门的生产商就可以将其创意设计稿变为产品[4]。这样的互动模式大大突破了以往的生产制作限制。

(3)众筹平台优势

众筹模式给创客们的梦想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向大众融资的新兴方式,高校创客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众筹模式开启式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这样的模式能够有效的为大学生创客们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

2 问题与挑战

1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创新模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多达87万项,这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可无奈非遗文化数量庞大,而且也面临后继无人、资金不够、保护方式过于单一、创新模式不成熟等因素等,整体上看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都并不理想。目前以智育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和评价制度下,各高校并没有完全重视非遗文化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考核[5]。

2 创客实践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作为刚刚兴起的创客文化,在大部分大中院校中还未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同时在进入大学前大部分学生接受的都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单一机械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大学创新实践效果一直不太理想的原因之一。

3 资源配置不够专业

从目前客观状况来看大学老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专业知识教授与研究,教师们大都比较擅长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一定程度上缺乏创客实践以及创新教学方面的经历和指导能力,相关的社会实践体验较少。

3 创新与传统

1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理念深入校园

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将传统文化遗产融入教学体系中,结合创客实践课程,依靠大学的文化平台和专业优势,“以创客教育为主体,以专业知识为依托,以非遗文化为对象”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推动开展中国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 高校创客教育模式的基本构架

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的合作创新需要多样化教育理论的支撑,创客教学框架大致可分为项目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体验教育理论、自我动手理论、信息技术融合理论等五个部分。这是以创客教育为中心而建立的重要核心教学理念。项目教学采用的是项目结合课堂的互动模式,导师作为项目的指引人,指挥学生去开展传统非遗文化的调研,以非遗文化作为切入点进行思考探索,进而与专业结合提出可能性创新方案,项目教学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教学改革模式[6]。

3 培养专业的创客师资团队

我们可以考虑从教学团队中专门培养一小部分专业型和兼职型两类教师来应对创客教育和非遗文化中师资不足的问题,让一部分思想活跃,创新型的年轻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脱出来,进行创客与创新的大胆尝试性互动教学。另一部分老师则可以借助大学平台,邀请社会创客进行兼职教学。

4 学习方式和态度的改变

创客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如何转变中国学生被动式的机械型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学习热情,就必须要转变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进行多领域的拓展和合作,将学习能力最大化提升---向发现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转变[7],要求大学生去探索传统文化的亮点,立足于新的角度进行创新化设计。

4 结论

创客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理念的设计与实现。实际就是将创客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肩负起了非遗文化的延续和创新责任,非遗文化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经济产出,需要依靠创客教育对非遗文化进行二次创新设计,发掘其文化价值,将非遗文化精髓进行价值最大化的创新设计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2,(12)

[2]步德胜.高校创客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

[3]曹小其.创客文化引进职业学校的探索与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4,(23)

[4]张守刚.创客空间_兴起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02)

[5]陈又林.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J].四川教育学报2010(8)11

[6]周如俊.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4)

[7]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4)

作者简介

倪倩(1982-),女,江苏无锡人,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创意产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客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