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声晓+陈肖莉
摘 要 以知识螺旋理论为依据探究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性问题,通过将高职思政教学中学生的各个认知环节与知识螺旋理论进行契合分析发现,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认知符合“默会知识-明晰知识-明晰知识-默会知识”的知识螺旋掌握流程,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思政课程教学时应充分掌握学生的这一认知特征,把握知识传授的时机,科学地选择教学的方法,以提升高职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知识螺旋理论 高职思政课程 默会知识 明晰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问题一直高职思政课教改中的重点课题。思政课程不同于既有理论知识体系,又有实训知识体系的专业课程,它的知识体系以抽象的理论概念为主,对于很多高职生来说想要掌握思政课程中的这些抽象理论知识十分困难,因此如何帮助高职生建构起完善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也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关键问题。显然,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地发掘高职生认知思政知识的规律,而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发掘高职生学习思政知识的认知特征,并以此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也成为教改的关键途径。
1知识螺旋理论与SECI模型
知识螺旋理论是一种反应人类认知过程的理论概念,它基于SECI模型,这一模型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阐述了人类认知的变化过程,具体来说,SECI模型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默会知识与明晰知识相互交变的过程,整个过程经历共同化、表出化、连结化和内在化四个流程,在四个流程中人类的知识体系将不断扩展,最终形成知识螺旋。SECI模型最初被用于知识管理领域,随后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基于SECI模型构建的知识螺旋理论体系,人类的知识内化可归纳为四个过程,首先,形成默会知识,其次,最初的默会知识转化为明晰知识,再次,明晰知识转化为二级明晰知识,最后,二级明晰知识转化为默会知识。上述四个过程呈现动态转化且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有效认知这一理论并应用到教学中,将能够以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效力。
2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知识螺旋过程
2.1默会知识发掘
默会知识也被称为隐形知识,这一概念最早由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Polanyi提出,意为:是人类个体所有,但又难以明确表述的一种知识。默会知识是个体成长中根据外来信息形成的对某一个专业或领域的基本认知,换句话说任何人都有对某一个专业或领域的默会知识体系。对于高职生来说,由于经历了中学的思政课程学习,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前就已经建立起了对思政课程的默会知识体系,有效地发掘每个高职生的思政默会知识体系能够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因此,在课程开始前思政教师需要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一个初步的调研,了解每一名学生思政默会知识体系的建构情况,据此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以因材施教的思维为后期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2.2一级明晰知识传授
在了解每一名学生思政默会知识建构情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高职思政课程的明晰知识体系。在中学思政课程知识体系基础上,高职思政课程增加了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以及历史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都是形而上且抽象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采用案例教学、历史背景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建立起高职思政课程的明晰知识体系,杜绝单一的理论讲授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的讲授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多举案例,加深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必然性与可行性的理解,杜绝盲目老套乏味的理论讲授,逐渐帮助学生建构起清晰的知識体系。
2.3二级明晰知识引导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初步明晰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转向帮助学生深化明晰知识认知,建立起二级明晰知识体系。所谓的二级明晰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一级明晰知识体系基础上的,更为深刻的知识架构层,这种知识架构更多地体现在对一级明晰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及通过实践应用总结出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准备、实践、感悟和报告“四环节”教学法,例如,以某一个教学内容为主题创设调查实践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参与社会实践调查,获取一手的数据并整理出调查报告,最后回到课堂上以回报总结的形式进行交流分享,以实践调查检验理论认知,逐渐建立起思政二级明细知识体系。
2.4二级默会知识体系建构
二级默会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思政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体系建构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的主要目标为:将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建构起来的明晰知识体系转化为更为系统的知识认知,形成稳固的默会知识体系,在学生脑海中建构起对思政知识的完整认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善于总结,通过多元化的总结性教学活动,例如:全班性的交流沟通,阶段性的理论考核等,通过共享和交流让学生提升思政课程知识的认知,或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检验理论的真实性,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二级默会知识体系。
3结语
高职生思政知识体系的认知和建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螺旋理论的现实应用过程,教师只有掌握学生认知思政知识的这种螺旋上升规律,才能够开展精准科学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汪寅,王忠,刘仲林.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过程与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28(08): 42-47.
[2] 毛天虹.基于SECI模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31(01):84-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