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租赁研究动态及展望

2017-11-28 12:03朱文莉王督
会计之友 2017年21期
关键词:产融结合融资租赁

朱文莉+王督

【摘 要】 融资租赁作为产融结合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作用显著,其理论研究伴随着行业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程。通过对30余年我国融资租赁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明确划分研究阶段、总结提炼研究内容与方法,得到基于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风险控制、会计及税收处理等内容的研究动态、实证研究不足的启示等,最后结合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突破性、持续性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 融资租赁; 产融结合; 金融衔生工具

【中图分类号】 F83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21-0028-04

一、引言

融资租赁行业进入我国已近40年。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国融资租赁业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指出,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对GDP的贡献率和市场渗透率都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不适应、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发展环境不完善等,迫切需要突破性发展。而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跟进、支撑与指导,本文梳理我国融资租赁30余年的研究文献,剖析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突破性、持续性研究的具体方向,以便使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更为准确地反映并揭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动态分析

(一)研究阶段划分

根据国内期刊数据库检索,1981年秦宣仁和潘思琦在《国际贸易问题》上发表的《国际租赁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开展租赁贸易的问题》一文,首次涉及了融资租赁相关问题,简单提出了融资租赁的概念、性质等。1984年潘晓江在《中国财政》上发表的《融资租赁的性质》一文,则是首篇以融资租赁为主题的文献,认为融资租赁对于承租人来讲是一项长期负债。本文将搜集的119篇融资租赁相关文献的时间及数量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依据文献各年数量变动趋势,可将我国融资租赁研究历程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1981—1999年:起步阶段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办,国内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由此拉开帷幕,该领域的研究随之开始启动。由于这一时期我国刚刚步入改革开放,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程度低,加之1993年会计体制改革带来融资租赁业务税收方面的调整,导致实践进程放缓,因而理论研究起步缓慢,研究的关注度较低。该阶段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对融资租赁的理论介绍、探讨我国开展租赁业务的途径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外资。采用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从图1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文献数量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从1981年至1999年,研究文献平均每年不到1篇。

2.2000—2007年:初步发展阶段

2000年,租赁行业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2001年我国加入WTO,一大批外商投资的融资租赁公司进驻我国。2004年,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融资租赁公司提出了内资试点的具体要求。2005年,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国家正式开放外商独资投资融资租赁业务。2006年,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要求省级相关部门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通过研究试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探索出解决企业困难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家政策对行业支持和鼓励力度的加大,实践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07年融资租赁业务量达到240亿元,是2006年的3倍。融资租赁实践发展带动了学术关注度的提高,理论研究开始抬升。这一阶段,研究主要聚焦在如何加快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走出发展困境、行业立法如何与国际接轨以及融资租赁的功能开发和会计税收处理等方面。从图1可知,这一阶段文献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共计29篇,每年平均不到4篇,是上一阶段的4倍左右。

3.2008—2012年:加快发展阶段

2008年,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猛,业务总量跃至1 550亿元,比2007年猛增5.46倍,随后各年业务总量持续增长,于2012年达到15 500亿元,是2007年的64.58倍②。2011年,商务部相继出台《外商投資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和《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租赁行业列为鼓励外商投资类,并提出促进融资租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主线、基础、方向以及重要手段。在这一阶段,融资租赁业已逐渐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在扩大内需、拉动出口、推进国内技术改进等方面作用显著。融资租赁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力度的加大,促使融资租赁理论研究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该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融资租赁的风险控制、融资租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租金计量、租赁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创新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从图1可以看出,这一阶段文献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年均达到6.4篇,是上阶段的1.76倍,研究方法开始呈现多样化,案例和实证研究得到运用,但仍以规范研究为主。

4.2013—2015年:深化提升阶段

2013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融资租赁的平台和渠道随之扩大,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在当年重新启动(2006年进行尝试由于金融危机而中断)。因而2013年融资租赁企业的数量较上年增长83.21%,达到1 026家,2014年增至2 202家;业务总量方面,2013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融资租赁交易市场,达到21 000亿元③。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新时期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融资租赁业态的不断创新以及国家从战略高度的厚望和推进,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理论研究自此进入深化提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研究主要聚焦于融资租赁的创新发展方式以及如何在各行业拓宽其应用渠道,如“互联网+”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在城市交通轨道以及“三农”问题破解等领域的应用等。该阶段文献数量共计41篇,占总量的34.54%,2014年、2015年文献数量占总量的比率分别达到10.92%、15.97%,案例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得到加强,这两种研究方法占到文献总量的21.9%。endprint

未来“新常态”形势下,融资租赁行业在促进产融需求精准对接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融资租赁与社会资本、政府合作融资模式的有机融合必然面临广阔的前景。与之相对应,该领域的研究空间越来越大,必然面临研究质和量的进一步突破。

(二)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内容主要分为6类,由图2可知,融资租赁研究内容分布并不均衡,在行业的发展状态以及分类、功能、优势研究较为广泛,而在风险控制和财务、税收及会计处理研究相对较少。

1.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状态

研究主要将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较,探究发展环境、政策支持、租赁人才、会计制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关注我国融资租赁实践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李广凡[1]首次从理论及实践两个角度分析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妍[2]系统地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阐述该行业发展滞后的原因;黄利娟等[3]、张志坚[4]指出应从改善融资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理顺监管体制、健全外汇管理政策、积极拓展国际租赁市场等方面来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发展。

2.融资租赁的分类、功能、作用

研究主要比较了融资租赁与传统租赁、不同形式融资租赁的优劣势,探究了融资租赁功能开发以及在解决农民工创业融资、中小微企业融资、改善公共交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史燕平[5]明确租赁行业的三大分类基础以及五种分类,区分传统租赁、融资租赁以及经营性租赁的关系。肖承祥[6]、鲁振宇等[7]从融资租赁改善资产流动性、缓解债务、降低融资成本等特点出发,认为它是解决国内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一种优质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本运营形式。

3.创新发展模式

研究主要探讨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投融资观念的转变而涌现出的各种新兴融资租赁发展模式,如e租宝、拾財贷等网上融资租赁平台,资产支持证券化的租赁方式等。翁亮等[8]对比国内三类融资租赁公司所获批的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发行方以及增信措施特点后,概括总结出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特点;孙世淼等[9]分析了当前融资租赁与P2C合作的三种模式,并以普资华企、拾财贷及爱投资这三个平台来说明其具体运行方式。

4.融资租赁相关法律

研究主要涉及融资租赁的法理基础、所有权、融资租赁立法的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等。梁慧星[10]从契约性质来定义融资租赁;高圣平等[11]从融资租赁的权利构造形式、合同性出发,认为交易权利构造可以是“所有权+用益物权”模式,也可以是“所有权+租赁权”模式,前者属于物权性利用,后者属于债权性利用;滕祥志[12]以融资租赁交易的结构和性质为切入点,揭示行业税收政策的法理逻辑。

5.风险控制

研究主要涉及融资租赁公司租金回收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风险体系、信用评级的构建。张海宁[13]从新标准所设定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调整出发,逐层分析了资本充足率、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调整对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盈利模式、规模扩张方式、风险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结构带来的影响;胡晓媛[14]认为应当采取租赁物所有权公示、为租赁物购买保险以及租赁物质量瑕疵索赔权等方法对融资租赁业出租人一方的风险进行控制。

6.会计、税收、财务

研究主要探讨融资租赁行业的税收政策、会计处理、财务作用等。张士建等[15]主要阐述了我国融资租赁会计处理的基本思路;郭卜铭等[16]通过既定案例,分别运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法、分段法对杠杆租赁产生的净现值进行计算分析,以财务视角解析各方法的优缺点。

(三)研究方法分析

由于硕博论文的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报纸文章较短小,因此本文剔除样本中的报纸文章和硕博论文,保留103篇期刊论文和4篇会议论文,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规范研究既是最早开始使用的方法,也是至今为止主流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从2005年开始,郭鹰[17]用两种不同模式租赁方式的长期税务筹划作为具体案例来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创新方式进行了探讨。李刚等[18]以东方航空公司为例,从其资本结构为出发点来分析承租人公司采用经营租赁的动机,并从界定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角度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建议。

实证方法的运用始于2004年,王毅[19]以Excel中VBA语言为基础,建立租金计算模型。随后,实证方法运用得到拓宽,微观方面,来明敏等[20]对影响企业融资租赁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检验;宏观方面,王晓耕[21]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探究融资租赁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融资租赁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虽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数量最少,但研究质量较高。

三、进一步研究展望

尽管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推进,但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应用性等方面尚存一些不足。例如,实证研究方法运用欠缺,尚未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缺乏国家战略与融资租赁相结合的研究等,因此,本文认为进一步开展持续性研究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成果应用价值

加快构建银行、融资租赁企业、设备制造商和高校间的合作研究平台,融资租赁公司顺利开展业务与其他三者密不可分,融资租赁企业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而租赁物由设备制造商提供,高校作为融资租赁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租赁人才,因此应加强不同主体的合作研究,提高除高校以外的研究主体参与度,改善因研究主体单一而造成的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在合作中,应加快培养专业的融资租赁人才团队,由于团队中的个人立场不同、利益诉求不同,研究成果在兼顾各方利益需求情况下,更加具有包容性、可转化性和应用性。

(二)细化融资租赁税收研究endprint

融资租赁业务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被拓展、创新,其相关税收政策也不断细化,可以就某一个方面的融资租赁税收进行详细探讨,如融资租赁业务出口退税处理、不同种类的设备在跨境融资租赁合同实施中适用的税收政策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等,这给会计工作者在业务的记录、计量、税费的计算方面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可从这个角度探讨租赁业务会计处理的难点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或解决措施。同时,2016年营改增的全面完成对融资租赁行业造成不小的影响,其中,融资性售后回租被划分为“贷款”类,税率为6%,而不动产融资租赁税率为11%,有形动产融资租赁税率为17%④,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税务处理方式不同,实际执行中不同地区不同租赁企业负担的流转税、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也可以将税收新政策对行业发展存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探究由于营改增而造成融资租赁公司税收抵扣困难、回租重复纳税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加大融资租赁业态创新研究

把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与融资租赁行业相结合起来,多个行业的联动才能更好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如“工业2.0”+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公司可以从制造企业买断设备后直接付款,一方面,制造企业可以不用担心资金问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发和设计,满足市场中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租赁企业可以与制造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其协商降低设备买断价,缩小融资租赁企业成本。也可以重点研究融资租赁的创新发展模式,如P2L,探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最大程度地引导、使用民间闲散资金来解决融资租赁公司资金缺乏以及P2L网贷平台风险控制不足问题的解决措施。

(四)加大实证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领域文献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方法运用不足,在这一方面,由前文可知该行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几十年来政策的演进,因而可以探究政策导向与融资租赁企业绩效的关系,明晰政府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可以探究融资租赁行业在近年的发展究竟是市场的力量还是政策引导的结果。全面营改增虽然为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企业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但融资租赁企业税负增加等问题也相继出现,因而全面营改增对融资租赁行业整体的影响是积极或消极,应以严谨的数据结果进行证实;当然,也可以探究融资租赁对某一行业等的影响。

(五)加强国内区域对比研究

不少文献展开了国内外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比,但是鲜有国内区域对比研究。天津自贸区是我国进行融资租赁业务的前沿,也是融资租赁政策的实验基地,上海、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紧随其后,发展迅速。据商务部流通发展司《2015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东部地区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投放总额占全国的90.37%,其中上海、天津和北京三地总量占全国比重达到68.0%。这样严重不平衡的融资租赁区域发展格局使得展开区域对比研究势在必行,以此来推动中、西部融资租赁实践发展并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改善该行业发展“一边倒”的状况。因而应着重探讨如何加强东部与中、西部企业的信息交流、项目合作或者开展帮扶活动,以及中、西部融资租赁企业自身应做出的改进措施等。

【参考文献】

[1] 李广凡.我国融资租赁若干理论与实际问题[J].国际贸易问题,1986(6):15-20.

[2] 路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成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2(10):141-142.

[3] 黄利娟,周葆生.融资租赁业的若干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4(8):55-57.

[4] 张志坚.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5(3):123-126.

[5] 史燕平.论租赁业的三大分类基础及其对完善我国租赁业监管的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00(23):26-36.

[6] 肖承祥.对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优势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3(1):52-54.

[7] 鲁振宇,孙超平.基于融资租赁视角下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化解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78-81.

[8] 翁亮,熊畅,翁鹏程.我国租赁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研究[J].当代经济,2014(21):109-111.

[9] 孙世淼,涂俊.P2C平台与融资租赁的结合:模式与前景[J].科技和产业,2015(1):158-165.

[10] 梁慧星.融资性租赁若干法律问题[J].法学研究,1993(2):51-61.

[11] 高圣平,王思源.论融资租赁交易的法律构造[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3(2):160-169.

[12] 滕祥志.融资租赁税收政策法律评析[J].财贸经济,2015(2):29-44.

[13] 张海宁.巴塞尔协议Ⅲ对金融租赁业的影响及对策:基于风险指标体系与业务盈利模式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1(8):44-49.

[14] 胡晓媛.融资租赁出租人风险承担及其控制[J].法学,2011(1):100-106.

[15] 张士建,张彪.融资租赁承租人会计判断与政策选择[J].财务与会计,2002(5):23-24.

[16] 郭卜铭,金彤,王世明.杠杆租赁融资的财务分析[J].辽宁技术工程大学学报,2005(4):377-382.

[17] 郭鹰.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方式探讨[J].北方经贸,2005(4):69-71.

[18] 李刚,陈利军,陈倩,等.经营租赁的真实动机——基于东方航空公司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1):127-134,140.

[19] 王毅.现代租赁业务的租金计算模型[J].财会通讯,2004(5):87-91.

[20] 来明敏,占俊华,张元慧.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95-99.

[21] 王曉耕.中国融资租赁业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0(6):36-4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融结合融资租赁
新形势下产融结合监管及制度创新研究胡恒松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打造产融结合平台推动企业财务转型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实施管理
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实施管理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税收政策研究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与完善方式研究
浅谈船舶融资租赁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财务公司探析产业链金融的分析及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