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之后买单之前你需要知道

2017-11-28 21:59晓月
好日子 2017年11期
关键词:理智商家价格

晓月

各种节日给促销各种借口,就像是商家在说“来吧来吧我们打折啦”,而出境扫货游时的打折招牌則最容易让人失心疯——到底怎么买才合算?如何在促销的海洋中学会游泳?这种时候,就请记住亿万富翁盖伊·格兰德的那句话,“价格是魔鬼,你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让我们为你透析品牌与商家的各种营销西洋镜,助你掌握锁定价格标杆的自主权!

定价心法,价格从心理参照而来

商家利用消费者“总是随手抓起环境中的数字,把它们变成估计值或价格”的心态,为自己的商品找到一个高起点的定价参照(例如某品牌将其生产的拖鞋定位为“人字拖界的爱马仕”,并开出4倍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当消费者把感觉投射到价格的数字上时,会将注意力“铆定”在他所熟悉的参照物上,从而在潜意识里肯定了那个“捏造”的价格。

记住,广告是需要你买单的

与其说是“寻找依靠”,不如说是“被肯定”的需要;所有的购物狂,都是社会培养出来的。一方面,现代社会所规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一个人人崇尚成功和财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被拉进游戏参与竞争和攀比,这造成了都市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与此同时,商人们运用媒体和广告,以最贴心的姿态告诉你:你需要那瓶昂贵的化妆品,你需要在一周内减去3公斤体重,你需要那条手绘的丝巾来提升品位……如果你拥有了广告页上的这一切,你就像灰姑娘拾到水晶鞋般得到爱与尊重,试问这时谁还会冷静考虑价格呢?另一方面,对于内心不那么无依无靠的消费者,商家们又会十分巧妙地利用应景话题,向人们灌输“把钱存在银行是老朽才会干的事”、“年轻不应该等待”、“无尽的物欲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压抑它是对身心的摧残”等观念,制造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消费情绪,这简直是撩拨不理智购物念头的致命稻草。

你懒得分辨的弱点被抓住了

例如当花生酱普遍涨价10%,厂商设计了底部凹陷进去的新花生酱瓶,视觉体量与老款无异,减少分量而价格不变,顺利留住“购买频率高、不仔细观察、只记得上次所付价格”的主力客群。或许你会说,这种小把戏早晚会被拆穿,于是制造商们会大胆引入一种全新的经济型包装,不管是在大小、形状,还是在其他设计方面,新包装(和新价格)都难以跟老包装比较。消费者困惑不堪,无从判断新包装够不够划算,于是他们干脆两眼一闭,把产品扔进了手推车,“连贯行为”的戏码就这么永无休止地循环上演。

隐形加价换汤不换药是老戏码

由英国竞争政策主要监管机构公平交易办公室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对于理智(或自认为理智)的熟龄消费者而言,他们可能不会为新奇产品慷慨解囊,但是很可能抵抗不住“五折甩卖年末清仓”的诱惑。经济学中将此种暗藏危机的定价法称作“层层加价法”,即开始只显示部分价格,以超低价格虏获注意力,再在消费过程中以扰乱视听且极度隐性的方式慢慢加价,最为那些“唯打折才安心”的人们所受用。隐形加价法的戏路颇广,包括“复杂价格法”,例如买N送n,切记单件价格要自己算;抑或“钓鱼法”,即“全场×××元起”,把最低价格广而告之,但只有万分之一幸运儿才买得到,大部分人都是陪绑打酱油的;还有“时间限制法”,规定优惠价格仅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千万人“秒杀”的阵仗刺激却也艰难……花招不一而足,但真相只有一个:当你对宣传词投以好奇眼光,你就已经入瓮了。

价格有玄机,出手需谨慎

情景1 在高端百货……

商家如是说:A牌的设计和材质一流,是本季“欲望款”;B牌的相似品项也不错,是你可以轻松入手的“必败款”。

买家内心戏:不景气年代,商家和品牌都不易,高中低价位消费全照顾到了。

“真相”发言:谨防“锚点”效应,理智由俭入奢

如果你在逛商场时纳闷,为什么一双标价800元的鞋子能与一双8000元的鞋子分享同一个空间,且它们的价值都被深信不疑?百货商场的部门经理们会用“锚点”这个前文中出现的专用名词解答你:在奢侈品行业,“锚点”指的是价格高得令人咋舌的商品,展示它的主要目的是设置消费者的心理承受底限——暂时没人买它没关系,陈列着它能提升百货本身的档次;重要的是,跟高价的“锚点”商品一比,其他所有东西就显得十分划算且“必须下手”了。以为商业心机仅此而已?感官逻辑公司的营销顾问丹·希尔进一步阐释:成功的商店会利用高价物品来创造“混合着愤怒与幸福的复杂感受”,当消费者买下较低价的物品时,捡便宜的快乐会维持一阵;然而令人念念不忘的总是“得不到”的东西,所以当他一旦具有相应的消费实力,就会立即回头购买当时却步的高价商品——看到了吧,与其躲避价格陷阱,不如控制自己的虚荣心,在有足够底气由俭入奢之前,别让虚荣轻易战胜理性。

情景2 在大型超市……

商家如是说:××节或周年庆啦,买满1000送500,买600送300,欢乐买不停。

买家内心戏:大型超市重在走量,用买赠活动刺激增量销售,实属在情在理。

“真相”发言: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兑现就是圈钱

千万别以为商家真的能实诚到“赔本赚吆喝”,折扣券抛出了一道魔咒:人们更倾向于用2000元买一台打印机,得到200元的折扣券,然后贴钱再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直接买标价1800元的同款打印机。消费者对价格充其量只有个模糊的概念,所以他们会从标价里寻找线索,以为送200元折扣券的打印机比1800元的那种要好,哪怕前者的唯一附加功能就是打折。另一种常见的促销是“均一价抛货”,诸如“全场168元特惠”,但请相信,大部分商品都是由60元改标到168元的。

除此之外,据专业数据调查,约有60%的快消商品定价是以9结尾的,且不管在什么数量级,它都站得住脚;而较之相邻的整数价,此种“魔力价格”可平均提升24%的销售量。消费者往往感觉奇数结尾的价格比实际上仅高出—点的整数价格低廉很多,如果价格再包括小数位数,消费者就会认为这是厂商经过精确测量的“合理”价格,而丧失对其真实度的考量。这种禁不住价格诱惑而购买商品的情形,是人们最常陷入的一个购物误区,避免踏入误区的一个好办法是,在买一件东西之前,永远想清楚你到底是“需要”它还是“想要”它。如果你只是在商场里漫无目标地闲逛,看到有鞋子减价,即使买赠的金额够你再添置—双袜子,也请参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俗语吧,这种“馅饼式购物”多半是非理智的。

猜你喜欢
理智商家价格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在同一语境下定义“二元对立概念”
理智与情感
价格
价格
价格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价格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