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浊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2017-11-28 03:33王金梅郭俊杰
河北中医 2017年10期
关键词:抵抗益气证候

王金梅 郭俊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西 太原 030024)

益气化浊胶囊联合西医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王金梅 郭俊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山西 太原 030024)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仅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及服用降糖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化浊胶囊。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lt;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2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FINS及HOMA-IR均降低(Plt;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FINS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益气化浊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2型;补气;中西医结合疗法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全球糖尿病高发,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快速升高趋势,位居世界第一[1],成为我国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及靶组织(肝脏、肌肉、脂肪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和反应性降低,进而使机体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反应及临床症状。目前研究已经证实,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贯穿于该疾病始终[3]。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4],并有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在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上显示出独特优势[5]。2015-06—2016-12,我们采用益气化浊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4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2]相关标准。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t;2.69作为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标准,HOMA-IR=[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22.5[6]。

1.1.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和《中医内科学》[8]诊断为消渴,辨证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主症为倦怠乏力,口渴喜饮,自汗或盗汗;次症为小便频多、小便多泡沫,肢体麻木,胸闷多痰,头身困重;舌脉:舌质黯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涩或弦滑。主症必备兼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③年龄26~65岁;④患者知情同意。

1.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的患者;②排除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③排除试验期间服用其他影响糖代谢药物(激素等)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排除中途退出或配合度差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90例均为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60例)及住院(3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0~62岁,平均(47.6±6.05)岁;病程1~9年,平均(4.35±1.53)年。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3~65岁,平均(48.2±7.14)岁;病程1~10年,平均(4.58±1.2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自观察之日起,即予以糖尿病健康宣教,嘱患者控制饮食、适度运动等,同时按照原有降糖方案规律口服降糖西药治疗,如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或上述降糖药联合运用治疗,若疗效不佳再加用胰岛素治疗,使FPGlt;7.1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lt;11.1 mmol/L。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浊胶囊(药物组成:黄芪、黄精、女贞子、苍术、蚕茧、丹参、鬼箭羽,由山西省中医院配制,晋药制字AZ20090349,规格:0.5 g×40粒)2 g,每日3次餐后口服。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当FPG≤6.0 mmol/L、2 hPG≤10.0 mmol/L时,根据患者血糖情况依次酌情撤减降糖西药用量,再减少中药的服用剂量。

1.4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7]:制订临床症状评分表,主症包括倦怠乏力、口渴喜饮、自汗或盗汗,次症包括小便频多、头身困重、舌苔厚腻。

计分方法:主症无、轻、中、重各计0、2、4、6分,次症及舌脉无、轻、中、重各计0、1、2、3分,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②2组治疗前后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FINS,当日早饭2 h后抽取静脉血测2 hPG,并计算HOMA-IR。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订。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FPG及2 hPG下降至正常范围,或FPG及2 hPG下降gt;治疗前的40%,HbA1c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FPG及2 hPG下降gt;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HbA1c下降gt;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血糖无明显改善。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lt;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lt;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2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1c、FINS及HOMA-IR比较 见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lt;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lt;0.05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FINS及HOMA-I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治疗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FINS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指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即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导致各组织器官,特别是心脏、肾、眼、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及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因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机体的血糖稳定[3]。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升高不明显;发病中晚期患者血糖指标、HbA1c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增高,晚期胰岛素低下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针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对于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为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磺脲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血糖降低[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减缓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2];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提高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2];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2];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实现对血糖的长期控制,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尽管现代医药已被推荐为治疗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不明显,部分降糖西药存在增加体质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机体的优势,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9-10]。

2型糖尿病从其发病机制而论当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调、少动惰怠,膏脂积聚体内,致肺、脾、肝、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物质失于输布,化为水湿痰浊,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引发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脾气不健,气血生化乏源,致气阴两虚,故见倦怠乏力,自汗或盗汗;脾不散精,则肺、胃、肾失于濡养,肺津不布,痰浊瘀血等产物郁而化热伤津,则口渴喜饮,胸闷多痰,肢体麻木;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肾气亏虚,开阖固摄失权,故尿频量多,尿有甜味,消渴之症毕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与气本不相离,脾虚气少则无力推动血行,血液运行缓滞而凝结成瘀;或痰湿阻滞气机,则血液凝滞乃变生瘀证,痰浊与瘀血之间相互转化,往往相兼为害,以致痰瘀互结。相关研究表明,脾虚是2型糖尿病病机的中心环节,从中医辨证角度看本病常兼见痰证、瘀证或痰瘀证,指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兼痰瘀证的主要内涵,可将胰岛素抵抗作为2型糖尿病兼痰瘀证微观辨证指标[11];张育清[12]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兼痰瘀证患者较不兼痰瘀患者,HOMA-IR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还发现兼痰证者HOMA-IR增高更明显,而兼瘀证者ISI降低更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病机,以益气养阴、化浊通络为治疗原则,采用我院自制益气化浊胶囊。方中黄芪善益气健脾补肺,有强壮之效,女贞子善补肝肾之阴,乌须明目,二者共为君药。苍术、丹参、鬼箭羽三药相配以健脾燥湿化浊,活血化瘀通络,为臣药。黄精、蚕茧为佐使,具有养肺、脾、肾之阴,增加君臣益气健脾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健脾化浊、活血通络之功。相关实验研究表明,益气化浊胶囊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KKAy)模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降低HOMA-IR,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3-14];黄芪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调节机体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的功能[15];鬼箭羽、黄精、女贞子、蚕茧、苍术中的多种成分参与到糖代谢,能降低血糖,明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16-17]。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益气化浊胶囊配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后,患者血糖指标、FINS、HOMA-IR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lt;0.05),提示益气化浊胶囊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Kharroubi AT,Darwish HM.Diabetes mellitus:The epidemic of the century[J].World J Diabetes,2015,6(6):850-867.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26-89.

[3] 朱友文,宋灿,霍海如,等.中药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和胰岛素抵抗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1):135-137.

[4] 曹晶晶,杨卫杰,曹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及对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4):8-10.

[5] 张意,王淼,何颂华,等.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6):1385-1388.

[6] 邢小燕,杨文英,杨兆军.胰岛素抵抗指数在不同糖耐量人群中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作用[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82-186.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0-236.

[8] 田得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5.

[9] 陈威妮,刘志龙,张弛,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1-24.

[10] 欧阳净,刘松青.中药与化学药比较治疗糖尿病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09,20(36):2858-2860.

[11] 张芳,闫镛.闫镛从痰瘀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经验[J].河南中医,2016,36(12):2084-2086.

[12] 张育清.2型糖尿病兼痰瘀证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关系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8):697-698.

[13] 郭俊杰,潘云蓉,赵玉立.益气化浊胶囊通过AMPK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685-2688.

[14] 闫冬雪,郭俊杰.益气化浊胶囊改善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J].山西中医,2017,33(2):54-55.

[15] 庞芳.黄芪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420-1421.

[16] 胡莹,李乐愚,梅全喜,等.鬼箭羽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4(8):124-127.

[17] 陈玉鹏,黄芳.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40(3):197-204.

2017-04-26)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7.10.024

△ 通讯作者: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山西 太原 030012

王金梅(1991—),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学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R587.1

A

1002-2619(2017)10-1535-04

猜你喜欢
抵抗益气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