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时,名震天下的杨家将去哪儿了

2017-11-28 08:01
新传奇 2017年41期
关键词:杨家将杨家

北宋灭亡时,名震天下的杨家将去哪儿了

北宋末年,杨家还有后人留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不过是个空架子。随后杨家从开封搬往临安,大多数的杨家后人留在河南民间开馆收徒。在北宋的末期,杨家将还算得上北宋王牌军,可惜的是,时任皇帝昏庸无能,再强的将领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受评书、戏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影响,杨家将的声威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威无比的——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其实,杨家将并不仅仅是传说,历史上真有杨家一门忠烈御敌。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战斗力,北宋灭亡时,这样一支生力军又去哪了呢?

杨令公为表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将的威名实际上只维持了三代而已,在北宋灭亡前,就已实力不在。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害死杨业的应该是王冼,而非潘美。王冼是个小人,以诬陷主帅而起家。可能是由于王冼官职太小,不足以突出杨家,所以在杨家将的传说中潘美很倒霉地摊上了这件事。杨家将第一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业(演义小说的杨令公)。

杨业是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年少英武的杨业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业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后世影视作品中的杨家将形象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潘美、杨业为西路军主将。途中由于曹彬于歧沟关战败,田重进、潘美蔚州战败,导致辽军的优势兵力正面与其决战。耶律斜轸大军来追,杨业主张避其锋芒,但遭到监军王冼的讥讽,并诋毁他怀有二心。杨业身为前朝归降的武将,最忌讳他人猜测。于是不顾前途凶险,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当时,杨业的部下只剩下一百多,不肯离去,最后全部战死疆场。其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役中战死。萧太后深知杨业的才干,几次派人劝他投降,杨业不为所动,绝食三天三夜,壮烈殉国,享年五十五岁。

杨延昭镇守边关,延续杨家将威名

杨业在杨家将中功名最盛,牺牲得也最壮烈。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

公元999年九月初,萧太后及辽圣宗再率10万大军越过易水大举攻宋,宋军节节败退。辽军一路势如破竹,直奔由杨延昭负责防守的战略咽喉要地——遂城。

面对数十倍的强敌,杨延昭紧急向后方求援。但宋朝北方军队总指挥忠武军节度傅潜贪生怕死,坐拥步骑兵二十余万却拒不增援,结果辽军将遂城团团包围。辽军以归还杨业尸骸为诱饵逼杨延昭投降,但遭拒绝。在劝降未果的情况下,辽军开始攻城。

九月底,辽国投入最精锐的王帐亲骑,同时抽调大批援兵,全力攻城。辽军的步兵一部分架设云梯强攻城墙,另一部分架冲车直攻城门,骑兵则万箭齐发,以为掩护。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射向遂城。当时,城内守军已不足三千。危急时刻,杨延昭身披铠甲手持宝剑亲自上城指挥作战,组织城中百姓披甲执械,登城协助守军防守。面对坚城,久攻不下的辽军动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重型抛石炮和重型车弩炮。经历过多次袭击的遂城城墙多处出现了巨大的裂痕,随时会有崩塌的可能,形势万分危急!

其时正值初冬时节,河北在这个季节本来不是特别冷。但是,也许是天意,突然出现一场百年不遇的强烈寒潮,气温骤降,滴水成冰。杨延昭抓住时机,率全城军民夜间担水泼浇城墙。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墙都冻成了冰,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这让辽军上下目瞪口呆!当辽军再次发起攻击时,炮石、箭镞打在冰墙上,最多留下一个白坑。而云梯则根本无法搭在光滑的城头,人更无法攀爬。面对钢铁般坚不可摧的遂城,辽军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

遂城之战,杨延昭以其杰出的指挥才能一举成名,成为继杨业之后的一代名将。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余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杨延昭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第三代后,杨家将逐渐没落

杨家将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杨文广。

杨文广基本上是军履平平。再后来,杨家将就没有有名的人了。有人问,杨门女将总该有吧?还真没有。佘太君和穆桂英虽然国内不少地方志有记载,但基本属于夸大渲染,是随着时代而逐渐丰满的“文学虚构人物”。

杨文广去世后,杨家已经跟贵族这个词格格不入,就是当官的,也不过是品级底下的军官。

而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是后周将领发动兵变,成功后拥立赵匡胤为帝,而不是通过传承得来的,在赵匡胤登上帝位后,一直重视文官,而不看重武馆,当上皇帝后,北宋有一直有重文抑武的观念,杨家将传到宋徽宗时期已经没落了,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北宋,号称拥有近160万士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入侵的金国仅用了6万士兵,就轻松攻陷。

当金兵已兵临城下,打到家门口,国家即将灭亡,宋徽宗还以为可以“杯酒释兵权”。宋徽宗更糊涂的是,竟然会相信郭京能用法术战胜金兵,当时郭京谎称,自己已经布置“道门六甲法”,可以活捉金兵大将,结果宋军被打得落花流水,郭京本人,早已逃之夭夭,有这样的皇帝,国焉能不灭?

当然,在北宋末年,杨家还有后人留在天波府,只是此时的天波府,不过是个空架子,只是杨家后人为祭祀先祖的祠堂,不过,金兵代替北宋后,天波杨府并未被洗劫,据说是金军将领对杨家将很佩服,因为尊重,因此天波杨府得以保存。

随后杨家从开封搬往临安,大多数的杨家后人留在河南民间开馆收徒。在北宋的末期,杨家将还算得上北宋王牌军,可惜的是,时任皇帝昏庸无能,再强的将领也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而所谓杨门女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宋朝到后来越来越弱,中原无力抵抗外族入侵,节节败退。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普通百姓肯定从内心深处强烈呼唤抗击入侵的英雄。杨门女将的故事,迎合了当时百姓的心理,给饱受战乱困扰的下层人民以极大的心理慰藉。

(《解放日报》2016.5.20等)

猜你喜欢
杨家将杨家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wo-dimensional charged spin-1/2 Fermi gases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杨家铭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元代杨家将杂剧中的部将形象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的杨家将故事考察——以契丹射鬼箭仪式与杂剧《昊天塔》为中心
雁门杨家枪的历史考证与源流研究
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杨家禄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