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荣
河北省临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多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
张春荣
河北省临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古诗文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便是笔者运用电教媒体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进入了语文课堂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古诗文是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文阅读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运用其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诗文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首页出示了一幅旭日初升的摄影作品,屏幕上一轮巨大的红日正欲跃海而出,画面本身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无法不去注目,所有的学生都被吸引了,生动的画面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强烈的美感,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为体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景致,则可以色彩明丽的春景图为背景,配以轻快活泼的琵琶乐,将学生带入生机勃勃的春境。值得一提的是,对不同的古诗,选用不同字体,能够有助于表现不同的意境美:如黑体的方正沉稳,隶书的凝重端庄,草书的狂放不羁,行楷的活泼灵动,魏碑的古朴淳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目视其文、耳悦其声、心醉其情,古诗的学习自然成了一种美的享受。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着舒缓的弦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中听到的是曲调宛转的古曲,充满激情的朗诵。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既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有了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学生们在练习时都特别认真。一个同学读完了,其他同学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主动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朗读表达给大家听。学生们积极地、主动地揣摩着、品味着诗句。这时,我悄悄地点击电脑,教室中再次响起舒缓的古曲。惊奇的是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用情地朗诵起来。朗朗的书声,悠扬的乐声交融在一起,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动听。每位同学都在朗诵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美,朗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古诗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熟读成诵,终生受用。而要记牢这些诗词,需反复咏诵、复习,不断巩固,避免遗忘。为此,我经常将一段时间内教学时用过的CAI课件集中、分类映示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记忆,背诵出有关诗文。有时,我还组织拍摄或选择一段DV,让学生根据图片,朗诵出一组诗文。我将根据《燕子》一课拍摄的春雨景象的一段VCI,用在古诗文的辅读课上,让学生根据这段VCI联想、想象、回忆,背诵出十多首古诗来。“蒙蒙细雨”使学生想起“润物细无声”的诗句;镜头中刚出现的带黄绿眉眼的枝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句脱口而出;此外,还带出了《春日》、《早春》、《春晓》、《春游湖》等一连串关于春天的诗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规类复习,融会贯通,可以收到系统积累的好效果。
抒情言志是古诗的一大特色。生动的景物描绘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代诗人在写哲理诗时习惯借助“景”“物”“人”“事”“生活”来阐发观点,传达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哲理名句。由于诗中蕴含的哲理往往表现得含蓄、自然,不露痕迹,许多学生在阅读鉴赏哲理诗时经常无从下手,无法真正品味出其中的道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诗句“山水萦绕,山路弯弯,林中垂柳成荫,山花绚丽耀眼,一条山路穿林而过,更有美丽的村庄隐藏在树林深处”的动态画面,将抽象变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使诗句蕴含的哲理通俗化、直观化,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稍加思考之后,便能很快说出诗句之意,进而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古诗文学习注重的是意境的形成,因此一定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否则传统文化精华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意境的形成需要应用多媒体,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具体如何做,还有哪些意境空间可资拓展,需要继续探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