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业余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方法研究①

2017-11-28 02:32:41曾尚豪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游泳动作

曾尚豪

(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西玉林 537000)

游泳业余训练中的心理训练方法研究①

曾尚豪

(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 广西玉林 537000)

游泳运动是一项体能消耗很大的运动,对于心理素质较弱的人来说,游泳学习会产生很多心理障碍,种种因素导致对水产生恐惧感。而游泳运动中的心理训练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游泳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协调心理和肌体的力量。本文通过简述心理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来探讨下游泳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游泳 业余训练 心理训练

1 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人在正常状态下都是直立行走,而在水中,因为受到水的浮力影响,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而且游泳的姿势通常是俯卧或者仰卧,这与人们常态姿势有所区别,因此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而人是陆生生物,在水中没有固定点,身体忽沉忽浮,也会让人产生恐惧感。人习惯生活在陆地上,在平时感受不到来自空气的压力,但是水的压力比空气强,一旦到了水中,水对身体的压力增加,在水中行动困难,这种状况也会产生恐惧感。呼吸是人的本能,是人们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但是,在水中,人们无法正常呼吸,因此对呼吸就会变得有意识,进入水中会考虑怎么才不会被水呛到,如何换气等,特别是刚接触游泳的人会因为呼吸习惯导致呛水,这也容易引起恐惧感。

2 心理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作用

游泳是一项操作复杂的活动,学习游泳不仅要锻炼体能,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游泳学习中才能够激发学习积极性,端正态度,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很多时候,学生学习游泳并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被父母强行送过来学习的,因此,在内心深处会有所排斥和恐惧。游泳教练就要从思想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对学生进行游泳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游泳这个项目,只有让学生统一思想,才能在游泳教学中更佳顺畅,让学生能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游泳教学中,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就是克服对谁的恐惧,特别是刚开始接触游泳学习的人,他们初次进入到水中,感受到水的浮力和压力后,身体不受控制,就会条件反射的产生恐惧感和紧张感。如果游泳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恐惧及紧张感,不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阻碍,甚至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教师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水的恐惧感,帮助他们适应水。游泳是一项消耗体能非常大的运动项目,要想提升游泳技能,提高游泳水平先要熟练掌握如何在水下呼吸和换气。对学生来说,游泳不是为了比赛,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有可能学不会游泳,游泳教师一定要遵循游泳运动的规律,采用合适的强度和速度来帮助学生学会游泳,提升游泳技能。每一个学习游泳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年纪,因此在进行水下呼吸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训练时间,防止意外发生。

随着游泳学习动作的难度提升,体能的消耗及巨大的心理压力,都会让学生产生放弃游泳学习的念头,因此,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学生永不放弃、不断进取的信念,从而更好的进行肢体协调。假如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在游泳学习中受到阻碍,比如当学生心理水平过高就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心理活动水平较低的时候又无法有效的进行肢体调节,所以心理活动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游泳学习产生阻碍,而心理训练能够克服这种阻碍,帮助更好的学习游泳。

3 游泳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3.1 放松练习

学习游泳的时候进行放松练习能够有助于学生调整呼吸频率,放松肌肉,有助于提升学习游泳的效果。因为水的阻力与压力,游泳是一项体能消耗非常大的运动,学生在水中进行游泳练习的时候,很容易体力透支。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不要一直让学生进行游泳活动,一段时间以后,要让学生调整下呼吸,放松下全身的肌肉,让体能和精力能够快速的到恢复。当学生的体能和精力的到恢复以后就可以继续让学生进入水中进行游泳练习。通过这样交替循环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提高体能,提升有游泳技能,并且减少因为过度运动而出现体力透支引起的游泳运动厌烦现象。比如在学习蝶泳的时候,这种方式的游泳运动非常消耗体能,不久之后学生就会感到体力不支,这时候,教师要让学生采用坐姿的形式,从心理上得到放松,让学生做一些放松运动,恢复下体力,缓解下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在放松的时候,很难把握肌肉放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这时候,教师要耐心指导,甚至亲身示范,让学生清楚明白,有必要的时候可以一对一的指导。此外,游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学生学得慢也不要责骂,负面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用关心爱护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也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容易学习新的知识。

3.2 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

利用回忆动作技术来进行心理训练,让学生通过回忆记忆中的动作,同时配合教师的语言进行训练,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通过回忆技术动作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脑和身体的同步协调性,让游泳技术动作在脑海中形成动作再通过身体表现出来。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准确、清晰的表达出动作,这样学生在回忆技术动作的时候才会更加精准,也利于心理训练的开展和实施。游泳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先准确示范游泳动作,当学生学会后,就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的时间,教师在旁边观察,当学生有错误动作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纠正,这样学生才能够加深在脑海中动作的表象,为后面的心理训练打下基础。比如,当在进行仰泳教学的时候,学生学会基本动作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只要用语言描述出动作,然后学生回忆脑海中的记忆,准确表现出来,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用在用语言描述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节奏的调整。通过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练的方式,再结合教师的语言提示,从而做出正确动作,从而提升自信心。

3.3 增强自信心的心理训练

在进行游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特别是在教学一些有技术难度的内容的时候,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当学生的情绪不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时候,教师就要调整教学内容,针对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树立标杆,用表扬优秀学生的方法来提升其它学生的斗志。假如是整个团队的士气都不高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可以肯定这段时间学生们的进步,表扬他们表现好的一面来激发他们拼搏精神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特别是对学习游泳没有自信心的学生,要着重夸奖,照顾他们的感受,表现出对他们的期望与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之前学习的游泳技术,肯定他们之前取得的成就,逐渐让学生们提升自信心,重燃学习游泳的勇气,从而提升游泳水平。

4 结语

游泳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素质,编制系统化心理训练方案,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杨文泰.浅谈游泳业余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游戏季刊,2002(2):34.

[2]宋耀伟,周予墨.心理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临赛情绪与心境状态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1):122-125.

[3]黄进财.探讨少儿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及心理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38-39.

[4]古伟荣.“浅游”教学重点:克服心理障碍——一次有关浅水游泳教学培训方案的调查[J].辅导员,2013(15):68-69.

[5]许晶晶.素质拓展理念下高校游泳课教学变革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7):114-115.

G861

A

2095-2813(2017)09(c)-002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22

曾尚豪(1965,4—),男,汉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业余训练和游泳兴趣。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游泳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16:11:23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教育(2015年20期)2015-12-20 09:28:45
游泳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