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贵霞
摘 要: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如何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4-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75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渐为广大教育者所接受并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换为具体的操作,便于教育工作者应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朗读教学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感知整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教学之佳法。教师要引领学生个性化朗读,培养多样的朗读形式。阅读也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强调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深入文本,并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生成和创造新的意义。
曾经阅读过这样一句文字: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起2011年冬天前往马鞍山观看省优质课,当时合肥市陈俊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给我留下的影响较为深刻。那节课中朗读成为教学的主线。陈老师引领学生导入新课后,用自己动情的课文范读抓住了孩子的心,也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观众叹为观止。
接着,根据范读时提出的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让学生学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课文,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再次齐读课文。
整体感知环节中,再次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要求:明确字义,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通过“闲”字的解读,得出“闲游”之意,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显现作者“闲暇”的地方,要求学生读出“闲暇”与“空闲”的意味。在品析的过程中又发现“闲游”之中平添了一份“闲情逸致”,因而在分析写景的语句时开展了学生的个别朗读和齐读,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再抓住文中的抒情句,品析情感之后,让学生读出苦闷、乐观向上、豁达和宁静的意味。
最后,在学生理解文意、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做到学老师的样子动情地朗读,并且要求当堂背诵。我认为,在这节语文课学生头脑的火把被真正点燃了,实现了所谓的高效课堂。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我们经常从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剧情:私塾先生手捋胡须,另一只手托著翻开的书,学生们和先生一起拉着长音调,摇头晃脑地读。可见,自古以来,读书就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的观点也是这样,想学好语文就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漫游。在阅读课上,应注意以下重点:(1)与文本对话例如,文章写了什么?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与作者对话例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3)与编者对话例如,为什么将这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准备问题,在自主学习和与老师的合作中形成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为了求证自己的感受是否正确而主动向教师求教。但是相反,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动的灌输式教学,眼巴巴地等着老师将准备好的问题带给自己,并且老师在大家迷茫的眼神和状态下为学生呈现出答案,把结果给了学生,这就是仍然走着老套路的课堂,其效率也不会很高。
三、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文本细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达到这一点,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回归文本,以读带悟。前段时间参加了市骨干教师的培训,在“阅读教学”学习中,来自洞山中学的董大信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徜徉在充满灵气的文字间,“文字”在董老师的解读下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载体,同时也更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体会到我们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董老师强调,语文是播种好心灵的落点,深刻的隽永的文字可以涤荡我们的灵魂,如果说书本是我们的信仰,那么阅读便是我们的使命。而阅读是离不开对文本的细读研读的。所谓细读,即是深度课文的一个点,或读出一处极深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美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有韵味的地方,或读出一处表达技法精巧优美的地方……总而言之,它需要细读,细品,细揣摩,细欣赏,这可以说是语文老师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追求的一种高境界了。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其中有个特写镜头欣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似与游者相乐。对于这个美段的赏析,要反复细读,体会以动写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突出水之清的特点,更要体会出“似与游者相乐”句中所体现的并非鱼之乐,而是作者柳宗元愉悦心情的外化而已!身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引领学生用心触摸文字的质地,感受文字的体温,把握文字的脉象,体味文字的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始终关注词语的解读,哪怕是一个字,也值得我们用心去咀嚼,去体味。正如董老师所言: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所以,一定要在阅读文教学时关注对词语的解读,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文本细读。
四、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适当给学生发布任务
在一定时间段内,比如每个星期读两篇优秀文章,文体不限,要做到熟读并且有摘录;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尽可能做出眉批或者详解,有困难的可以自己通过工具书等查找解决;每学期至少写固定篇数的课堂以外的作文,做到用心写,像完成课堂作文一样认真对待。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实施。教师也可以每周安排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用来讲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并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在探讨中共同进步和提高。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应充分利用起图书馆这个广阔的资源,不要让图书成为摆设,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充实自己。
五、结语
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认真读书,书读多了,语言的表达能力自然会优显出来。在阅读中感知,阅读中领悟,阅读中达到感情的升华。我们的阅读教学会完全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会注重对阅读者人文精神的培养,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郭丽娟.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关爱明天,2015
(10).
[2] 杨志刚.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124.
[ 责任编辑 万淑蕊]endprint
学周刊·上旬刊2017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