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华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使国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内涵作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的源动力,不断完善国企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革新、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塑造符合企业发展模式、发展愿景的企业形象,是国企在市场环境中突围的重要手段。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接地气,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与员工工作生活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一、国企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企业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国有企业往往要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内外部形势,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可以说,建设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应有之义。基于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注重经营运作,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改善内外部环境,创造出独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国企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国有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愿景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企业愿景代表企业前行的方向,是企业发展的“灯塔”。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从实际着眼,为企业确定发展愿景划定边界、指明方向。
(三)国企企业文化建设能极大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鼓舞员工为完成企业目标任务而不懈奋斗
首先,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无论什么企业,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企业责任和使命通过与员工的心理互动转化为员工的使命感,驱动员工的个体行为。可以说,员工的使命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其次,企业文化能增强员工的归宿感。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为员工提供健康愉快、轻松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同时,往往又以其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吸引着员工,以开展各种活动为载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还增强了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加深了员工间的友谊。第三,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荣誉感。健全的企业激励机制不仅能从物质方面给予员工以激励,更能从荣誉和实现个人价值角度满足员工需求,鼓励员工进步。第四,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在丰富员工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还能让员工更好地发挥个人价值,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良好的企业环境中,不同岗位的员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形成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企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只有形成这样的循环才是企业发展的长远之计。
二、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有企业家曾指出企业文化在未来的重要性:未来的企业竞争很可能演变成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将主宰企业的胜败与兴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形成协调一致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模式,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国有企业囿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观念上转变慢、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刻意追求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的多样化、丰富化,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是国企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取得实效、停留于表面的关键原因。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行为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等的总和,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企业文化建设如果脱离企业文化的这些实质,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文化活动载体及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作为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只有与本企业在创业和发展阶段形成的基本价值观相融合,在灌输给全体员工时才能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仅有表面的形式而无实际内容,这样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形成对企业发展的支撑。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三)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无法复制,没有标准统一的模板,更不是时尚元素在企业管理中的简单反映,只有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色管理模式、管理思路等才是企业文化。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不同行业、领域企业间的企业文化同质化程度高、个性化水平低,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风格的企业屈指可数。
(四)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大而空
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到各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詞汇无法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endprint
三、优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一)重视企业战略文化
企业文化的培育应以企业战略作为指导依据,不同的企业战略形式会导致不同的企业文化特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后,就应该制定出与企业文化相容的企业战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不可少。战略是意图、目标或目的,企业战略则是企业达成某种目标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企业战略文化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员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使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在企业战略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与落实工作应该具有多元性与灵活性,方便更好地开展企业战略文化建设工作。
(二)建设企业人本文化
在新形式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需要大量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形成企业凝聚力。其一,企业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其享受工作的乐趣。其二,企业要重视人才成长平台的搭建,结合不同员工的实际,通过对员工进行目标教育,引导与促进员工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并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成长,培养员工的成就感与主人翁意识。在企业运作中要体现尊重互信,展现全方位的人性关怀。
(三)规范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制度层,是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落地的保障,是企业文化贯彻的支撑。企业制度受价值理念的驱动与制约,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一定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关联起来,将企业的价值观贯彻到制度中去。企业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其可实施性,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运行规则与经营管理制度。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要“得到员工认可”,这也是企业制度上升到文化的关键步骤。企业要建立开放的沟通的制度,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去,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打造企业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团队,企业团队文化的建设能够发挥企业团队的最大能动性。在团队文化建设中,要体现个人与团队关系的互促、利益的统一。通过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向心力。企业团队是一个集体,要实现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融合与合作,离不开良好的团队氛围。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种尊重民主的团队合作氛围,以此来促进企业各级员工的精诚合作。另外,给团队设立明晰的共同目标能够使企业员工形成合力,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促使团队绩效水平的提高。
(五)增强企业创新意识
企业的创新精神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创新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企业机制、管理、技术、市场等各个方面保持创新意识,才能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走出一条不拘一格的道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增强企业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意识应该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意识,因此要注重企业发展的方向,建立起科学的决策机制。增强企业创新意识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争取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创新意识必须与市场相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市场发展为课题,进行超前性、国际性的探索。让创新成为企业的造血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快速持续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