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媛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計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在当前的发展形式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对数据的快速处理能力水平,减少了对数据资料的优化整合时间,促进各单位形成一种开放、共享、互动的状态,文章通过探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施策略,促进审计工作向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预算审计;大数据;联通共享
一、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的优势
以大数据作为平台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可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理念及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首次将审计监督作为八大监督体系之一。中办国办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指出,审计机关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因此传统审计手段难以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如果运用新型审计方式,以大数据为核心,就能够以专业技术分析方式为基础促进审计思路、目标转变为计算机语言,能够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工作,推动工作人员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审计工作的整体方向,在预算审计方面树立较强的大局观意识,同时又能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确定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疑点,并以此制定出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的科学的审计实施方案,有效突出审计重点,细化审计重要事项。最终,促进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化。
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实施策略
(一)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数字化发展
在进行预算审计工作时,从数据收集的方面出发,在调研资料和采集数据时,注重现代数字化的搜集和审计手段,减少在采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上的时间,节省了时间资源成本,注重调查筛选和及时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疑点和问题,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对数据信息优化整合,通过综合计算和分析得出解决方案,引导审计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提高预算审计工作的准确度,减少预算审计中出现的不必要的失误。从宏观角度来看,要将预算审计工作与大数据紧密联系,提升预算工作中的判断能力,能够根据经济发展态势进行有效决断,避免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建立模型来推动预算审计分析工作地开展,并且关注以往审计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对各单位的审计事项,例如剩余资金、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支付等创建成熟完善的审计事项数据模型,根据模型推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
(二)创新预算审计执行组织模式
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模式已然不符合现代财政部门和相关单位预算审计工作的发展情况,为了推动部门预算执行力和扩大决算草案审计监督范围,尤其是在政府的各部门中,要创新审计执行组织模式,推动审计工作以大数据为核心开展,使预算审计工作更加信息化和数据化。
第一,要打破固化的组织模式,在工作岗位分配、工作结构、人员构成和管理层设计方面都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创立领导小组作为预算审计工作的顶层管理,确保指令能够有效下达得到实施,避免出现多个指令的尴尬局面,并且创立一个专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的部门,任用审计骨干人才对整合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并交给审计组。根据现场审计工作,核查原始资料,包括业务档案、经济合同、相关会议资料和会计信息等,将调查结果写成报告进行总结。
第二,要对预算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的规划,确定好工作的不同阶段和重点内容,定期对预算审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制定细化、分阶段的审计项目监督节点,确保审计项目组织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对项目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管理,并且推动审计工作在每一阶段都顺利完成规划好的任务,按照节点组织进行项目预算审计,减少现场审计的时间,将时间资源分配给数据筛查和综合分析的阶段,将方案逐一落实和核查,减少人力、物力在审计预算工作上的浪费,最终达到全覆盖的预算执行审计的目的。
第三,根据已获得的审计项目信息,将获得的数据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利用,以大数据为核心进行横向比较,并根据分析出的问题进行纵向核查,在取证、筛选、核查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将结果汇总进行记录,推动预算审计项目更加制度化和有序化。
第四,树立整体的大数据审计意识,对人力物力资源统筹兼顾,推动工作人员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全覆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工作思想和工作观念,关注大数据审计,并且在具体的工作步骤上要按照相关规定、标准和审计项目设计要求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算审计工作,加强团队分工合作和协调意识来提高预算审计执行的工作效率。
(三)创建完善的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体系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管理制度
在各单位和部门的实际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管理人员对专业技术和理论还较为缺乏,所以要促进审计人员再培训教育,学习预算审计相关专业知识,设置定期学习的工作模式,利用奖金机制来激励员工接受再培训教育,能够正确地认识财政部门管理平台,熟练地对大数据平台进行审计操作从而完成规定的指标,例如对国库管理平台的熟练运用,能够掌握报表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在错综复杂的数据中找到预算审计工作的关键内容,满足审计工作大数据的发展需求,适应财政管理机制的变革和发展。
其次,要在各工作岗位中创建定期评估机制,在很多单位中每年都有预算执行审计项目,但是每年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得不到整改,为了解决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对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地了解,审计组需要对相关信息及时掌握,最好的方法是创建相关档案进行一一记录,并将记录在案的内容及时整理,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年审计问题和数据记录留档,留意每年的审计情况,这些档案作为历史经验能够为将来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提供宝贵的借鉴意义,定期进行评估和记录的机制能够有效帮助各单位和部门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
第三,要确保审计项目的监督工作有序开展,拓展审计深度广度,有效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开展,要重点关注现场审计工作,对于含有较多下属单位的机构,需要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预算单位加大审查力度,对于政府单位来说,进行预算执行审查工作时要提高审计的覆盖面和延伸层面,对包含审计疑点的单位,尤其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水务局、市司法局等提高预算审计工作效率,排查违纪违规行为,关注所有经费支出是否有记录、是否真实,避免公费贪污情况的发生,核查奖金福利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和资金、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保证审计局对预算单位的情况全面、详细地掌握,对于预算审计中出现的差异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分析,跟踪资金流向,对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核,在未来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会更加关注大数据,促进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信息化、云数据的外界环境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打破了由来已久的固有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在锻炼审计人员专业全面性、确保审计覆盖面和审计质量的同时,展现了未来预算执行审计的新趋势、新面貌,也促使整个预算执行审计体系、管理流程向着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吴震雄,大数据平台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懿实践与思考[J].审计月刊,2016(01).
[2]杨丽.从微观审计走向宏观服务
——大数据背景下南京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经验谈[J].审计月刊,2016(06).
(作者单位:云南省审计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