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安娜伊思·马田摄影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28日-2018年2月27日展覽地点:北京三影堂+3画廊
本次展览通过近50幅黑白银盐照片,为观众重现了2002年至2004年间安娜拍摄的“北京地下青年音乐人”这一特殊群体最真实的生活状态。
同为异乡人,安娜与他们成为家人般的朋友,而她通过“拍摄”这一动作,也成为这个群体的“在场者”之一。安娜在与策展人荣荣的合作中,结合了自己极具天赋的摄影艺术和三影堂纯熟的暗房技术,传达了地下音乐人那时的欢乐、忧愁和感伤,通过摄影感知温度。
日本卓越摄影集在假杂志图书馆展出
10月14日,“日本摄影集黄金期”展览在假杂志图书馆开幕。该展介绍了在日本摄影集历史中,被视为黄金时期的上世纪60至70年代所出版的卓越摄影集。在日本摄影史中,上世纪60至70年代被视为新旧观念交替、创新变动的转变期。这段时期正值战后新世代摄影师与平面设计师崭露头角,熟悉摄影的编辑们日渐活跃之际,加上印刷技术提升、关注的主题上也随着社会变化而衍生出多样性,这时期所诞生的摄影集无论是编辑、平面设计、装帧和印刷技术都有划时代的表现。本展透过实体摄影集的介绍,带领观者一探日本摄影表现的多样性。
“夏永康:越轨”—— 镜头背后的二十五载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8日-2018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以在电影界的名气和独树一帜的风格而论,夏永康是香港最知名的摄影师,他的成名始于同香港文艺片大师王家卫的合作。自1996年在阿根廷拍摄影片《春光乍泄》开始,他便持续地为王家卫的电影拍摄台前幕后的珍贵画面。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开始广泛涉猎各种图像设计工作,一开始是为香港音乐产业设计唱片封面,后来又为王家卫的电影制作经典海报。“夏永康:越轨”将展出超过100 幅他为电影、杂志以及个人项目拍下的照片与拼贴作品,其中有为人熟知的影像,也有部分从未曝光的珍贵相片。
此次展览是对夏永康25年创作之旅的第一次大型回顾,而他的创作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完。
“贝歇夫妇与德国当代摄影”讲座活动圆满结束
10月15日下午,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摄影硕士唐晶主讲的讲座“贝歇流派与德国当代摄影”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摄影之友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举办。讲座现场异常火爆,观众占满了整个活动厅,反响热烈。
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21日-11月16日
展览地点: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港口与影像:行动中的中国港城影像计划”是由中国港口博物馆委任摄影史学者、策展人何伊宁策划组织的展览项目,其目标在于通过摄影这一在艺术内外出入自由的实践来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港口地区发展的现实环境以及港城空间关系下的发展问题。
作为宁波港口文化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展览邀请了8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摄影艺术家,分别在7座港口城市(宁波、泉州、广州、南京、上海、香港、大连)进行实地拍摄。
该项目选取上述7座重要港口城市作为切入点,尝试利用摄影作为文化生产模式的功能,去分析上述港口的现代性与历史传统在建筑、空间、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关系, 并尝试讨论现代性的港口城市与传统交接中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或是与历史或现代语境相关的话题。
参与委任拍摄项目的8位摄影艺术家分别从自身的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针对上述地理区域的港口、腹地、贸易空间,以及空间内所展开的人的活动进行深入挖掘,最后通过平面摄影、录像、声音装置等媒介展示其成果。
OCAT年度展探讨“遗址与图像”
展览时间:2017年9月16日-12月31日
展览地点:北京OCAT研究中心
此次展览为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遗址·实物·传记:考古与摄影”,由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历史环境图像资料库主持,展览运用现代考古摄影图像展示了文物与遗址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主持的“天龙山石窟和造像:历史照片与新图像技术”,这部分展览借助数字成像技术将天龙山石窟中诸多流散海外的造像“恢复”至原始面貌。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