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危机论析

2017-11-27 03:59吴家霆唐佳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危机

吴家霆 唐佳海



高校意识形态危机论析

吴家霆1唐佳海2

(1.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2.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思想遵循。高校意识形态危机是关涉高校及师生员工、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优先目标和正常秩序造成威胁和损害,改变或可能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情势。系统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范畴体系、评估框架和防控机制,对于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高校;意识形态危机;识别;防治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这也是我国意识形态治理的思想遵循。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作出“建立国家安全体系”的重大部署,要求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从“保障国家政权主权安全”的高度“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阵地,担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建设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风险和危机。如何正确看待、准确识别和有效应对这些危机问题,已成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意识形态治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危机和危机治理的视角,深入探讨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范畴体系、评估框架和防控机制,对于增强危机意识,培育危机治理思维,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危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内涵与表征

“危机”在《韦氏词典》中指“变坏或变好的转折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危险的祸根;严重困难的关头”。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现代危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C.F.赫尔曼(1972)认为: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优先,且形势常常朝着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1]5乌里尔·罗森塔尔(1980)认为,危机是一段剧变和集体紧张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威胁,且威胁的方式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1] 5-6薛澜等学者(2003)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2]。还有的学者则将危机视为事件与状态的集合体。关于高校危机,人们普遍认为,“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均称之为高校危机”[3]。综合以上定义和理论,可将“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特定主体或社会系统的核心价值、优先目标和正常秩序造成威胁或损害,改变或可能改变事物性质的情势”。由此,意识形态危机可定义为“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优先目标和正常秩序造成威胁或损害,改变或可能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情势”。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则指“关涉高校及师生员工的、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优先目标、核心价值和正常秩序造成威胁和损害,改变或可能改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的情势”。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核心价值”之危机,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侵蚀,高校师生中出现严重的政治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道德失范等现象;二是“优先目标”之危机,即高校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辩护功能、对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的整合功能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导向功能受到削弱,师生中出现“呲必中国”等不良现象;三是“正常秩序”之危机,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高校中非主流、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规模与速度猛增,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重大冲击。

一般来说,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公众性、紧迫性、二重性等基本特征。[4]4-5由于高校还具有人员密集型强、师生思想活跃、学术氛围自由等特点,高校意识形态又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危机除了具备一般危机的特征外,还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严重性。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会对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主体的成长产生极大干扰,动摇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其次,危机影响还会因为青年学生群体的密集型及其人际网络的丰富性以爆发式速度广泛扩散;再次,该影响还可能伴随着青年学生的成长,带入到其职业生涯中去,在更长时期内对更多相关者产生持续负面效应。二是隐蔽性。在高校中,由于许多思想言论披上了“学术自由”、“文化交流”的外衣,更加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情报部门通过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学术机构立项资助等方式影响高校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观点,以致一些所谓专家、教授堂而皇之地传播西方自由化思想,抨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方国家还通过网络、电影、大众文化等方式输出价值观,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对青年学生进行仪式形态渗透。三是渐进性。高校意识形态危机问题多以渐进性方式体现出来。一是道德风尚危机的积累诱发政治信仰危机。进入社会全面转型时期,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这种现象如不治理,必然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哲学信仰;二是危机现象从网络空间向生活空间渗透。在网络中师生关于西方自由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言论屡见不鲜,并有逐步向课堂、论坛等现实场域渗透的趋势。

二 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与周期

从危机的性质、涉及主体和诱因等不同视角,可将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分为不同类型。首先,从危机威胁的性质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可分为对抗性危机和非对抗性危机。毛泽东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在意识形态方面同样如此。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危机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要认清危机的性质,不能对敌我矛盾麻痹大意,也要防止将内部矛盾扩大化,要创造条件促使危机向好的方面转化。其次,从危机涉及的主体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可分管理危机和认同危机。管理危机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管理行为不当引发的危机;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管理对象在哲学信仰、政治认同、道德风尚等层面表现出来的危机。哲学信仰危机即对马克思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作为它的具体的表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的危机;政治认同危机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应政治思想、法律思想、文化观念认同的危机;道德风尚危机即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迷茫与失范等危机。三个层次的危机各有侧重,同时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道德风尚危机容易识别,但由于不易造成重大现实危害,容易被忽视;政治认同危机一般隐藏在具体事务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抽象分析方法识别本质;哲学信仰危机涉及深层思想状态和精神动力,最具隐蔽性,一旦发生将造成长期性的危害,治理难度更大。第三,从危机诱因的来源来看,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可分为外生型危机和内生型危机。因高校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意识形态危机为外生型危机。例如,自互联网接入中国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快速渗透到大学校园,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造成极大冲击。因高校及相关方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意识形态危机为内生型危机。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宣扬和美化西方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抨击。在许多情况下,意识形态危机是由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不善两者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犹如危机爆发的“导火索”,不善的内部管理则似“火药库”,两者一旦结合,必然释放巨大负面能量。此时的危机具有内外双生型危机的性质。[4]9-10

危机从其生成到消亡,形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内,危机的危害性不断变化,采取的对应方法措施也完全不同。从危机自身演变的视角,可将高校意识形态危机划分危机三个发展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第一阶段是潜伏期。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一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质变之前,各种诱因还在不断继续的阶段称作潜伏期。在这一时期,危机并没有真正发生,校园思想状态和文化秩序看起来正常,但却潜藏着危机的因子,表现出一些苗头和征兆,以不同的方式暗示着危机即将来临。只不过有的征兆相对明显,而有的征兆则不太明显,难以识别和判断。在这一阶段,若能及时发现危机前兆,提前防范和控制,可将危机遏制于萌芽状态。第二阶段是爆发期。当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会导致局部甚至总体性危机的爆发。之前所潜藏的危机破坏能量得到释放,影响到校园的正常活动和秩序,损伤高校进而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威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与核心价值。这一阶段,危机的危害性、紧迫性最为明显,需要学校和相关方采取启动危机应对预案,控制受害范围与程度,尽可能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第三阶段是恢复期。在高校及有关方的紧急应对下,意识形态危机情形得以控制,危机事态趋于平息,主要显性问题得以解决,意识形态进入恢复常态阶段。在这一时期,高校管理者应认真反思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总结危机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预防和处理体系,以该次危机处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危机治理水平,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常态。当然,以上仅是通常情况下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经过的三个阶段,但不是所有危机都会按照这一程式演进。有的危机可能在事前没有任何征兆,或者潜伏时期极短;有的危机由于预警及时,处置妥当,并未进入爆发期;还有的危机可能没有有效解决,难以恢复正常秩序,实现意识形态建设新常态。

三 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判别与防控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泛意识形态化”或“去意识形态化”的错误倾向。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校意识形态危机严重性程度的评估系统。在现代危机管理研究中,人们将危机的性质、概率与程度作为危机判定的主要依据。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性质、发生概率和影响是紧密联系的,将三者结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系统、动态的危机严重性评估框架(见图1)[5]61。通过这个框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状态的复杂程度和危机管理的难度,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问题定性、变量定数、可控度定位,做出决定危机治理的应对决策。

图1.高校意识形态危机严重性评估框架危机的严重性=危机的影响×危机发生的概率×危机性质

图1中符号:L表示低(Low),M表示中(Middle),H表示高(High),Q表示性质(Quality),±Q表示取正值或负值,正值(+Q)表示为对抗性危机,负值(—Q)表示为非对抗型危机。

由上图可知,高校意识形态危机的严重性与危机对抗性程度、发生概率、影响程度成正比;对任意一种潜在的高校意识形态危机,首先要判断这类危机的性质,其次要分析潜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再次要预计危机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综合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可将危机分为一般(I级)、较大(II级)、重大(III级)、特别重大(IV级)。一般意识形态危机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高校范围之内,可被高校所控制。较大意识形态危机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市内多所高校,超出高校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级市有关部门的力量来控制。重大危机事件,表示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省内多所高校,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的力量方可控制。特别重大危机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党中央和政府增员和协助方可控制。

有效预防和控制意识形态危机对高校和社会的危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5]62:

一是努力改变高校意识形态危机事件的性质,尽可能将对抗型危机转化为非对抗型危机。比如,对于网络上由一些居心叵测分子策动并导致部分大学生网友盲从的“逢中必反”、“唱衰中国”现象,通过权威机构、网络大V及时澄清有关问题,以正视听,将舆论引导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使聚焦于社会制度的争论转移到社会管理与实践的批评和改进上来。

二是努力减小高校意识形态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识别与掌控事件的“触发点”。比如,对一些党员教师在重大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有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高校要重点关注,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对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等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对人才聘用引进和学术交流等进行政治把关,防止极个别人言行挑战政治底线和法律红线。

三是努力降低高校意识形态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识别与掌控“临界点”与“转折点”,使危机不朝恶化方面转化。比如,对于大学生中的“洋节热”现象,要深刻认识其背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较量的本质,根据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态度差异来分析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程度,并根据现有应对措施评估这一危机进一步加强的可能性。以此为动力和契机,进一步增加和提升传统文化供给,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文化,形成过中国节日、爱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自信。

[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4).

[3]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余潇枫.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7-07-02

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投入与效益研究”(项目编号2013CY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YJC710078)。

吴家霆(1978-),男,甘肃靖远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安全研究。唐佳海(1978-),男,湖南宜章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管理研究。

G411

A

1673-2219(2017)09-0064-03

猜你喜欢
危机
《吐痰危机》
危机来临
中年你危机了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未来可能吃不到巧克力
“危机”中的自信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