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浅议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的养生之道
施俊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野外生存体验是“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主要内容,是以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学习为载体,以培养参与者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一项户外运动。本文运用传统养生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情志养生、饮食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四时养生等来解析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蕴含的养生之道。同时提出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时应遵循的养生原则,以期达到丰富野外生存体验的理论体系,充实活动内容的目的。
野外生存体验 养生之道 养生原则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已成为人们走向户外、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纵情山水的健康时尚的生活休闲方式。野外生存体验是在非居住环境下最大限度的保护、延续自己的生命,其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内涵既涵盖了户外运动的相关知识,也有传统养生学的合理内涵。养生之道既包涵在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又能对体验活动起指导作用。
博大精深的传统养生文化是在思考身心、时空、自然、动静、形神的基础上,探求如何保养生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可以说,凡是涉及到人类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都被纳入到养生学的视野,涵盖了大文化的所有领域。从生命(身心统一)本质来说,养生活动既养神,也养形。养神是指调节自身的精神、意识、情感、心性与道德情操等;养形是指锻炼自己有形的机体,使骨骼、肌肉强健,脏腑功能正常[1]。其方法涵盖情志、运动、起居、环境、饮食养生等多个方面。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存在哪些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又如何丰富充实体验活动的理论与内容,就是一个值得探求的课题。
野外是指远离居民区的山区、丛林、荒漠、高原、孤岛等复杂地形区域。或指荒无人烟的山地或原野。生存专指行为对象置身于生存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时,以维持生命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或行动组合[2]。野外生存就是在衣食无着的野外谋求生存,即在野外为了维持生命的自救之道。“体验”也被称为体会,指用生命去验证事实、感悟生命,体验到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能够随时回忆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野外生存体验是指在自然地域(山川湖海),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模拟野外生存活动中进行的情景式身心体验和感悟,并将野外生存中知识技能选择提取出来,加以改造和重新设计,加强其安全性,用于人们的学习和练习以及实践体验。使参与者通过亲近自然、学习生存、学会生活的野外体验,激发潜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团队意识与环保意识。
野外生存体验常见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采用破冰分组、团队活动等形式来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在应对挑战、困难、挫折中培养意志力;通过野外简易工具制作、扎筏泅渡、搭索过涧、钻木取火、野外取水等学习体验,培养动手能力、一物多用等创新性思维能力。通过人为造成的危急应对措施,学习植物识别、营地选择、野外伤病预防与处理,求救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等来培养安全防护能力。通过绳索的使用、野外穿越技巧、野外辨别方向、天气识别、营地建设、装备的使用等来培养生存技能。通过野外穿越、野外宿营、野外饮食来发展生活能力;通过野外歌舞音乐、篝火晚会体察风俗民情等来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等。
野外生存体验最为明显的特点是健身性、挑战性、冒险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终身性合一。还具有途径多样,方法灵活,内容丰富,开发性强,时空转换快等特点。可增强生活能力,学会日常生活技能,体会为生存而克服各种困难的艰辛与愉悦;感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全面促进自然意识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传统养生学认为情志养生为养生第一大法,是养生方法的主干。“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作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绪变化,亦称“七情”。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不仅有强身健体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人内心世界的影响,即是对人体情志的调节和改善。
首先,野外的山水美景、绿色清新、回归自然可以让人变得情绪乐观,既令人心驰神往、精神振奋,也能舒缓内心压力,消解消极情绪。进而能够陶冶情操,美化人类心灵。
其次,野外生存体验活动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野外生存体验活动过程中,队友们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关心,同甘共苦的经历,体验的是怒忧思悲的情怀;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艰辛历程中,感受如何与队友们和谐相处,感受到团队之间的协同共进、互帮互助的力量,切身体验集体团队带给个人的温暖和快乐。
最后,野外生存体验活动能让人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野外生存训练活动是对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一个综合锻炼,对人们在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地促进作用,野外生存训练内容丰富、实用、贴近生活、形式多样;途径和方法灵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体能并提高人们的毅志力、耐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更多的是锻炼其在惊与恐中如何调节心理状态。
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环境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身体健康,人体借助机体内在的自我调节和控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养生的重要前提,野外生存体验活动除了选择好的活动地点外,更需看重宿营地的选择,在选择宿营地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清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的地方,以保证休息环境的舒适安全。当然,还需考虑活动地的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气候条件。人类不但要积极适应环境,更要学会怎样合理地利用、支配和改造环境,这一点在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中很早就提出人应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来养生:“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认为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变化规律同样对人体起作用。人们应该通过各种方法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调节、适应四季变化规律,从而达到保养生命、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4]。
在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应该顺应四季时节的养生法则,注意各个季节在运动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春季为一年之初,四处春意盎然,因此在春季期间要保持精神情志的舒适,保持心态常处于心境恬静的状态,应该做到戒暴怒忧郁,但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应及时擦干身上汗水,换上干净衣物,避免着凉。在夏季时,身体表现为阳盛于外的特点,因此注意保护阳气,不能贪凉、注意防晒等,尽量避免过量剧烈运动而导致中暑。秋季,是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的黄金时期,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冬天在户外则应注意预防感冒以及冻伤。
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有野炊,能量供给就离不开食物和水,就有饮食养生之道存在。饮食要注意寒温适中,杜绝过寒或过热,否则人体的正气容易被病邪侵犯。寒冷天气宜食用温热的食物;炎热天气宜食用清凉食物。在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食物,达到食养食疗的养生效果。
春季肝火旺盛,应“多辛甘少酸”以养脾气,用辛甘发散、清淡之品以助人体阳气,不宜食酸涩、寒凉、油腻等食物。夏季出汗较多,应该多喝水、多食水果,宜适当食酸味及咸凉食品,酸味可起到收敛作用,防止出汗过多;咸性寒凉,可起到清火散热的作用,同时补充出汗过多丢失的盐分;秋季宜收不宜散,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冬季是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因此宜多温少寒,补肾助阳,如大枣、羊肉、鸡肉、核桃等;同时也可以适当补肾阴,与冬季闭藏规律相适应[5]。
养生学认为:一天之间随着晨昏昼夜的不断变化,人体内的阴阳气血也会进行相应地调节变化。人体内的阳刚之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人体的五脏六腑各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夜间人体内的阳气就恰好相反趋向于里,因此就有利于身体机能的休息以便于让人体的精力得到最佳的恢复状态。按照人体内生物钟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身体机能的健康。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6]。
在野外生存的露营过程中,春季适宜夜卧早起,具体睡眠时间一般保持在晚上十点半左右入睡即可,早晨要早起,凌晨六点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机体内阳气的生长。夏季睡时最短,提倡晚睡早起,以便充分地接受大自然阳气的沐浴。秋天,提倡早睡早起,每天保持至少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阴精向内收敛,同时也要注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冬季提倡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注意避寒保暖,以顺应阳气闭藏的变化要求。
在开展野外生存体验活动时,组织者或教师应该多为参与者普及一些在野外食物识别、帐篷搭建的选址、安全穿越路线的选择等方面维护促进健康的养生常识。还应学习和掌握运动养生的知识与技能,在空闲休息时还可以对参与者教授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功法,用于疲劳恢复及增强体力等。野外生存体验活动中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养生之道,值得人们去思考学习、继承创新,使这项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
[1]董众鸣.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衰落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7(1):12-13.
[2]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潘智明,王晓红.从中医经典理论看环境与养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52.
[4]余翔.浅谈中医四季养生[J].经验交流中国民间疗法,2013,21(2):57-58.
[5]李依洋.树立“天人合一”的起居养生观[J].生态文化,2010(1):53.
[6]张国军.中国传统起居养生法[M].中医宝典,2007.
G895
A
2095-2813(2017)10(a)-02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21
施俊(196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