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霏
(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46)
我国马拉松的“热”与“冷”①
胡雪霏
(南京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46)
我国马拉松赛事过“热”发展,赛事场次攀升,参赛人数变多;赛事级别不断提升;运营方式趋向商业化。同时引发了发展分布不均、质量下降、完成人数和参赛人数不成正比、受伤人数比例过高等“冷”副作用。该文力在马拉松发展的“冷与热”之间取得平衡,以期我国马拉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拉松 商业化 热现象
近几年来,我国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从当初的小众运动发展到如今的全城参与,大大小小的赛事遍布大江南北。2000年,我国仅有5座城市举办过马拉松赛,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大连、西安。经过十多年的普及发展,更多的城市马拉松赛应运而生。2015年,城市马拉松的数量达到了134场,2016年,城市马拉松的数量已经高达300场。在中国,马拉松已经开启了跑步前进的时代。
2014年,马拉松运动迎来了最佳发展契机——中国田协取消了对该赛事严格的审批制度。随后的2015年,城市马拉松赛事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达到了134场,参加人数突破百万,共计134万人次。2016年,中国田协的马拉松赛事注册场数已经达到了300场,参赛人数再次刷新历史,高达294万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周末都会有4~5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在国内举办。
国际田联将路跑赛事按等级分为金、银、铜三个标牌赛事。2015年国际田联路跑日历公布了88项标牌赛事,有42项金标赛事,我国有4项赛事被评为金标,分别是厦门马拉松、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和扬州半程马拉松,1项赛事被评为银标,为营口马拉松。无论是拥有的金标赛事的数量,还是标牌赛事的总数,我国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1]。
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模式,由地方体育局直接负责整个赛事运营,体育市场协助运作;第二种模式,由地方体育局间接承办整个赛事运营,体育市场的赛事运营公司协办。目前,第二种运营模式成为了我国一些大型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如中奥路跑运营的北京马拉松、东兰浩生运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厦门广电运营的厦门国际马拉松等都是目前我国最为成功的赛事。第三种模式,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承办,聘请专业的体育经纪公司运营赛事。第三种模式将是我国中小型马拉松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南京仙林半程马拉松、横店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总体来看,赛事运营的商业化已成为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
马拉松赛事以城市公路为赛道,办赛城市不需斥资兴建体育场馆,免去了前期的巨额投入和赛后场馆的维护管理费用,很大程度地减轻了举办城市的负担。相比同等大型的其他的赛事,办赛成本较低给不同等级的城市有机会去举办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比赛是可以专业与业余并存的赛事。相比其他运动项目,跑步是大众健身的最基本形式,群众参与度高、设备限制少、健身效果好,适合大部分人群。除了专业选手的参与,还能够吸引众多的业余跑步爱好者,群众的热情高涨,实际参与性极强,对城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际上的大型体育赛事,多半以两年以上为周期,且赛事举办地多半具有唯一性,即使影响力再大,也难免影响城市影响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相比城市马拉松赛则不然,办赛城市门槛低,且以“每年”作为周期举办,这种可持续性有助于赛事品牌的建设和城市“名片”的塑造。如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经成为厦门的代名词。
不同于在体育场馆内举办的比赛,马拉松是在城市范围内流动举办的赛事,数万名参赛者共同奔跑,数万名群众沿途观看,短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聚集效应”,是赞助商宣传企业的绝佳机会。因此,商家乐于与马拉松赛事合作来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与影响力,马拉松赛事的资金来源“热”。
“跑一次马,识一座城”。对每位参赛者来说,每一次跑马都是对举办城市全新的认识。马拉松赛事比赛线路的设计,多半贯穿于城市的各大主要景区,再加上央视航拍、文化学者的解说,城市的旅游特色资源被深度挖掘,或历史悠久或摩登时代的城市面貌都将全方位地向大众展示。马拉松赛事和城市旅游发展结合,既丰富了马拉松赛事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又推动了城市旅游业发展,实现了体育与旅游发展双赢。可以肯定的是,马拉松赛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丰富城市人文文化和提升城市形象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拉松赛事在我国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基本覆盖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热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其余各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华东地区囊括我国部分经济强省,如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在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的同时,也深度挖掘城市的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拉高国民消费比例,实现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由此可见,华东地区成为马拉松赛事热区与其地区经济实力和人文文化的发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近几年来,我国的马拉松赛事发展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从当初的小众运动发展到如今的全城参与,大大小小的赛事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样的“野蛮”生长背后,新生的马拉松并没有准备好。2015年10月,烟台国际马拉松开跑,冠军公超在获得冠军奖牌的瞬间,“被取消”成绩,致使烟台马拉松冠军成谜。赛后组委会在芯片记录和摄像缺失的冲突下,迫于舆论压力又更改判罚。同月的南京马拉松中,领先的5名非洲选手因为经验不足,语言障碍,跑偏赛道,被迫放弃了比赛。我国马拉松赛事在追求标牌赛事数量的同时,更应着重细节,提升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提高赛事服务质量,打造精品赛事。
2016年,我国大型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多半都在3万人以上,“三驾马车”分别是厦门马拉松、北京马拉松、杭州马拉松,其中参赛人数最多的是厦门马拉松,人数破7万人,这足以显示厦门马拉松赛的竞赛水平之高。相比较同年的世界三大马拉松赛事,柏林马拉松的参赛人数4.6万、伦敦马拉松赛为3.7万、纽约马拉松预计为5万人,总参赛人数这项,我国“三驾马车”并不处于下风。然而,深入分析参赛数据,我国马拉松赛事和世界优秀马拉松赛事仍然有一定差距。首先在赛事全程公里数的不足,我国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都以短距离的健身跑为主;再者是完成人数不达标,全程参赛人数能达到5000人以上的赛事仅能达到我国全年赛事的1/4。
2016年3月广东清远马拉松吸引了近2万人参赛,但是赛中伤病事故频发,竟然有1.2万人次接受救治。陕西杨凌国际马拉松赛一名参赛者猝死……在我国马拉松赛事呈井喷态势的当下,一些赛事出现的大量身体不适甚至猝死事件,成为马拉松之痛。马拉松是一项人类身心挑战极限的运动项目,一旦超出身体的运动能力必然导致运动伤害,既然伤病难以避免,这就要求赛事组织者把“防猝死”作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完备有效的医疗保障方案和应急措施使得受伤跑者及时得到救治,有效控制收治的伤病员和送医院治疗的总人数。
我国马拉松赛事在其发展状态所表现出的“冷”副作用,并不完全归咎于“热”发展,这是该赛事所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既不能够忽略“冷”副作用,盲目追求“热”发展,也不应该一味强调“冷却”赛事,未能顾及马拉松赛事的普及率需要“热度”,必须在冷热之间找到平衡点。
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其赛事运营也将不断趋向商业化,目前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中的阶段,主要运营模式仍然是由政府主导,直接负责整个赛事的运营。随着马拉松赛事运营商业化的推进,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变,我国的体育市场运营机构也需要提高职能,完善运行机制,不断累积大型赛事运营经验,逐步摆脱在发展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经验缺乏、专业性不强等缺点。上述两者角色的互换互补才能满足我国马拉松赛事快速发展的需求。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常规马拉松赛事的奖金设置基本符合国情,但是有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新办马拉松“超纲”,该文认为奖金设置不应盲目的追求国际化;其次,近年来随着世界马拉松运动的快速发展,被评为金标赛事成为许多赛事追求的目标,我国的一些大型马拉松很早便被评为金标赛事,但相比其他同期金标赛事,我国金牌赛事后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该文认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在追求标牌赛事数量的同时,更应提高赛事的组织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后期发展速度。
[1]石磊,王峰,郭鑫.城市营销背景下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态势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6):38.
[2]黄海燕,张林,李南筑.上海大型单项体育赛事运营中政府作用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7(2):18.
[3]耿延敏,刘定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软实力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6):86.
[4]孔庆波,熊禄全.大型体育赛事运营之影响力经济形成与挖掘[J].体育文化导刊,2014(7):101.
G822.8
A
2095-2813(2017)10(a)-02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242
胡雪霏(1987,10—),女,回族,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法学以及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