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人本理念探究

2017-11-27 14:44:48罗江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新课标体育

罗江波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体育教学中的人本理念探究

罗江波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观。从旧时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到如今的“健康”新理念,整个体育教育界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无不在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价值目标。本文通过比较改革之前以及新课标施行之后体育教学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体育教学中人本思想,揭示人本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体育教学 新课标 人本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

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逐步从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体育教学也在逐步改变其固有模式,加入新课标改革的浪潮,进入新课标改革实施阶段。

1 人本思想内涵

“育人为本”是人本主义思想的第一要义,教育是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人的活动,关注每个生命,给予每个生命尊重。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激发每个生命所独有的潜能,发挥每个生命的价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调整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构建“技能乐中求”的新型学习模式。

2 新课标改革后体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体现

2.1 教学观念——技术满堂灌到趣味课堂教学

走进新课标改革前的体育课堂,随处可见学生在愁眉苦脸的苦练某一项体育技能,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目标明确的规定某节课的内容是学会某某技术。体育课堂被营造成了一种集知识型、技术型于一身的“学习型”课堂。学生在卯足劲完成任务,老师也在尽可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健康”却被大家抛在脑后,弃之不顾。因此,改革决心和改革力度都在深刻展现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健康”,而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锻炼中,同时学生的热情高涨也感染着授课教师,试想一群如饥似渴,积极求学的笑脸正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的本源力量。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游戏的植入也在进一步从“枯燥体育”到“趣味课堂模式”转变。

2.2 教学模式——教师本位论到学生主体模式

固有的教学模式中,一直展示的是一种教师绝对性主导形式。学生在课堂上要完全听从教师所安排的任务,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师的思路,完全由教师讲授的授课模式首先使学生弱化了独立思考的模式,其次降低了学生的自我价值,更有甚者使学生养成一种“教师即是科学、教师即是权威”的错误观念,忽略了自身的作用。新课改的“育人为本”理念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在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同时,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筹划教学过程,去思考如何更加有效的的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如何在抱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育内容的认同感,同时在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的基础上达到德智体育的全面发展。

2.3 教学评价——分数决定式到健康锻炼为本

教学评价是一种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测评体系,客观的反映着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而分数作为测评体系中的一项衡量标准却以偏概全的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水平,对学生的其他方面却给以忽略,甚至于完全漠视。在这样的衡量标准下,把学生推向了一种误区,使大多数学生认为“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取得高分就代表了一切。这不仅造成了学生价值观的严重扭曲,更加把学生推到了道德底线的边缘。有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彻夜苦练,忽略了身体机能需要合理安排,锻炼需要劳逸结合;有的学生只追求动作的到位和美观,忽略其正确的练习方式等等。这样的练习方式衡量标准忽略了体育教学的价值,体育锻炼不再是“锻炼”,体育不再是“健康”,成为学生追求分数,追逐成绩的一项附加产品。

新课改扭转了教学评价的错误走向,使体育教学步入正轨。体育教学以一种更舒适、更合理、更大众化的方式回归人们的视野。把勤学苦练变成积极锻炼,全民锻炼;把急功近利变成合理分配体育锻炼;把分数变成了健康。这些合理化的体育教学要求使体育教学从学练束缚的高台上解放出来,无论是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任务,练习标准都有了很大改变。“训练”变成了“锻炼”,“消极”走向“积极”,“亚健康”走向“正能量”,体育发挥了其真正的价值,教学评价拥有了其合理的意义。

2.4 教学管理——军事化管理到轻松教与学

“令行静止”一直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威严的体现。“体罚、变相体罚”等都是体育教学军事化管理的代名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目中威严的代表也非体育老师莫属,学生对“跑圈、蛙跳”也是避之不及,体育课更是被一些学生冠以“魔鬼训练”的称号。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管理模式存在极大的不合理因素,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忽略了学生的诉求,一味地严格与体罚使体育教学相背而行。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也受到很大的阻碍,军事化管理的弊端暴露无遗。

新课改之后的轻松教学管理模式,极大的推动了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不在把“体罚”当做树立威信的工具,而更愿意去主动呵护关心学生的锻炼状态、兴趣诉求;学生也能向教师敞开心扉,主动与教师探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避免运动型损伤,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与方案时变得可操作性更强。

3 人本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3.1 学生个体方面

人本思想发现了人的价值,挖掘了个体的潜能,使学生发挥了锻炼中的主体地位,真正的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其学习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离开了人本思想的体育教改便成了无本之源,无土之木,离开了其精神诉求,教改便无法顺利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质的飞跃,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学生投身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改变了其原有的性质,开始走入学生心目中,由原来的抵触变成了学生乐于期盼的课程,在人本思想的影响下,体育具有了美感,拥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变成了激发人们生活热情的康体课程。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变得更加开朗,更加乐观,体育锻炼提高了个体生活的积极性,使个体的人生变得更加阳光灿烂。

3.2 整体素质方面

“育人为本”理念扭转了一直以来的错误教学模式,将全民健康放在体育教学的首位,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且衍生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了《体育与健康》真正的意义所在。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其整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他们去独立地思考,合理地锻炼,认真品味体育生活的乐趣,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如是说。因此,体育教学做为一项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能够正确认到“健康”的重要性,其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使国民素质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冯胜刚.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71-873.

[2]何劲鹏,姜立嘉.身心兼修,魂魄并铸: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J].体育学刊,2010,17(2):50-53.

[3]陈德敏,向勇.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呼唤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99-102.

[4]姜艺,王丽娟,马玉成,等.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 (3):21-22.

G807

:A

:2095-2813(2017)02(c)-022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22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新课标体育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