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刘姬冰
(绥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冰雪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研究
王东明,刘姬冰
(绥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高低是其能否有效融入社会的重要指标。现代冰雪体育教育具有适应性、锻炼性、娱乐性等特征,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起到了改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协调认知过程等积极的作用,但冬季体育教学中冰雪体育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推进冰雪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有效利用冰雪体育课堂教学、营造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氛围、创新理念与冰雪体育教学相融合,多措并举,深入探讨和发掘冰雪体育教育的人文元素和教育价值,以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助推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
冰雪运动;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策略;素质教育
社会化是社会独立个体向社会化群体转变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由“学生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方面的教育,愈来愈受到诸多高校的重视[1]。社会适应力是社会独立个体面对不断变化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是社会独立个体向社会群体转化的能力特质,表现为社会交际能力的提升、社会认知的完善、社会责任的有效承担、社会资源获取的合理利用、社会产品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国家富强的主要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还存在着社交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够、合作意识较差、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让大学生有效的融入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顺利完成由“学生人”到“社会人”转变的人生历程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深刻课题。社会适应力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较强的社会适应力是大学生成功融入社会的敲门砖和试金石,能够使大学生顺利进入、融入,进而改造和创新社会生活,逐步走向人生的成功。冰雪运动是我国北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体育教育课程的开设加强了大学生体质、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其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较强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教育部门应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创新冰雪体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进行课程教育改革,将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教育与培养融入冰雪体育教育之中,在冬季冰雪体育教学实践中渗透能力素质教育[2]、抗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元素,使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3],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北方高校特别是东北三省高校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纬度环境、冬季寒冷、雪期较长的自然优势,结合特色冰雪资源,开设了丰富多样的冰雪体育教育课程,如部分高校在冬季开设了冰球、速度滑冰、冰上舞蹈、花样滑冰、雪地足球等教学内容,个别学校还开设了越野滑雪、冰壶等课程,融入寒地黑土特色的冰雪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冰天雪地中锻炼身心、培养自信、展示自我、全面发展[4]。冰雪体育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适应性:冰雪体育课程大部分需要在寒冷的室外进行,需要学生们经受长时间低温的考验。这大大提高了大学生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培养了大学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的品格。(2)锻炼性:高校开设的冰雪体育课程大部分都在空气清新的室外,冬季适当的运动会加速人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大学生体质的提升。室外的富氧运动使大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能够长时间保持集中,有利于其他课程成绩的有效提高。(3)娱乐性:多样的冰雪运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如花样滑冰融美学与体育运动元素于一身,给人们带来了心情愉悦的感受,学生在课程中不止是上一门必修课程,还能体会到冰天雪地所带来的视觉美感,在娱乐中享受冰雪文化[5]。(4)竞技性: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的特点,冰雪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竞技比赛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公平竞技的作风,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勇闯高峰。(5)教育性:冰雪体育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特性,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现代元素的冰雪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调节自身的心理失衡,促进大学生协调全面发展[6]。(6)规范性:冰雪体育教育具有规范性的特点,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源自于国际大赛项目的微观再现,具有严格的运动教育体系和评判标准,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指标的严格化使冰雪体育教育极具魅力和感染力。
2.1 改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交流
社会化是社会独立个体向社会化群体转变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由“学生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大学生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参与社会生活、融入社会集体、取得社会组织的认可,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社会人相接处,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冰雪体育教育能有效助推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冰雪体育教育课程的特殊性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冰雪体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动作要领、规则方法、授课方式是大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所没有接触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灵活运用,表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同过程,多向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大多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动作要领体会,实现了冰雪体育运动知识的普及和自身冰雪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课程教育和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的多维度目标[7]。冰雪体育教育课程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需要大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多次练习掌握技能,变单方面的灌输式认知到多维互动认知的转变,随着课程的开展,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提升[8],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在体会到冰雪运动独特魅力的同时还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2.2 协调认知过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出,一个人的发展是身心协调、统一有序的发展。自然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社会化进程,其中也包括心理的社会化。心理素质是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融合认知过程、情感思维、意志控制等多维度的衡量标准,在社会适应力方面表现为个人对社会外部环境、社会事件的心理变化、外部行为、反应倾向、过程评价的综合[9]。当今社会,经济形式复杂多变,多元价值观交错共生,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诸多问题,大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抗挫折能力弱化、认知失衡等,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无法保持向上的学习动力、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不能主动适应各类社会生活,面对社会问题。冰雪体育运动是将大学生从教室内拉到教室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户外运动,可有效缓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舒缓焦虑紧张的情绪,让大学生在积极、乐观、向上的运动氛围中完成互动教学活动[10]。研究表明,经常参加户外冰雪运动的大学生性格更开朗、人格更完善、思维更活跃,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紧张、焦虑、抑郁状态明显少于不参加冰雪运动的大学生群体。此外,冰雪体育教育课程要求大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包括:寒冷恶劣天气、初学者对摔倒的畏惧、运动疲劳伤病等等,大学生所经历的困难越大,对学生个体而言锻炼价值越大,对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作用越大。
2.3 提高人文素养、呈现个性特点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衡量一个人价值诉求与人生追求的重要指标,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社会生活的适应状态和适应水平。当前高等教育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做为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党团建设、融入课堂和社会实践之中。90后大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意识、公平意识、创新意识强烈,需要各种途径摄取处理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将人文关怀和素养教育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是大学生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方法来充分适应社会的有效措施,培养和锻炼独立思维、自理自强精神、协同创新意识为更好地适应多变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人文基础。冰雪体育教育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和谐沟通、身心协调统一的教育内涵服务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既塑造人文品格、又张扬个性特点,让大学生在冰雪天地中尽情绽放,学习课堂书本以及网络无法带来的独特知识,将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增强团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独立意识、抗挫折能力等。此外,冰雪运动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路径,完善了个性品质,完备的个性特点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社会,张扬个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处理社会问题自信心。
3.1 推进冰雪体育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冰雪体育课程教学更多注重于运动技术、原理方法的教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实践效果、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弱化,脱离了当代大学生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深化改革,调整和整合现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建立国家、地方、高校三位一体的冰雪体育课程架构,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让大学生融入自然、适应社会[11]。高校要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大学生冰雪体育教育的教学空间,将校外的俱乐部、社区的滑冰场等硬件资源和可利用环境有效纳入学校教学体系中,打造校内有教学、校外有实践的立体化教学环境,形成学校、社会联动协同育人的良好场域。学生通过参加校内校外冰雪运动自觉地推进了自身社会化进程,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此外,高校应结合校本实际,根据学校性质、地域差别、专业差别、生源地差别制定分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打造特色校本教材。强化人文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使之有效融入冰雪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速滑课程教两年”的课程结构,有条件的学校增开越野滑雪、冰壶等教学项目,切实提高大学生冰雪体育课程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依据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体系构建适合于本校学生特点的冬季体育教学体系,尊重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素质[12],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3.2 有效利用冰雪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其有效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指标,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一直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难点所在。责任是行为个体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力的内化体现,不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发形成,而是需要行为个体不断的参与社会活动、承担不同社会角色、体验领悟等过程逐渐形成,在这一个过程中行为个体依据“既定的责任法则”灵活调整自身在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来完成自身责任使命。冰雪体育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元素,是塑造完美人格和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如冰雪体育教学课程中的速度滑冰课,教师组成的先进带后进帮扶小组,让学生自觉承担主体责任、养成帮扶意识;冰壶运动中的指挥小组学习、观摩比赛、指导队员击球动作等都是责任的培养过程;雪地足球课程中的裁判员、守门员等不知不觉中都肩负起了自身既定的职责[13]。通过冰雪课程教学,使学生各种能力和责任交织在一起,迸发出积极、合作、沟通、谦让、坚韧的宝贵品质,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行为,让学生明白对体育运动的个体功能定位“为什么负责、负什么责、如何负责的问题”,帮助大学生理解个体与群体的责任关系。
3.3 营造特色冰雪体育文化氛围,搭建人文素养提升新平台
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理念、生活方式、道德追求、思维模式、审美标准的集合体。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教育在一些学校已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融体育与文化之合、融健身与娱乐之合、融教育与运动之合。冰雪文化场域下,这种内涵式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在冰雪体育教育中陶冶了情操、激励了人生、健全了人格、完善了自我,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4]。高校应树立“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切实营造冰雪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高校应在冰雪体育教学中将冰雪运动的历史、技术特点、场地规则、战术战略、服饰要求等方面系统化、信息化,让“凝固的文化”动起来,借助新媒体和校园媒体打造校园冰雪文化氛围,还可以通过组织校内、校外的冰雪竞技活动,在带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同时,还能加强大学生交际、沟通能力和竞争意识,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如哈尔滨工程大学依托冰雪运动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每年一月份举办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注重冰雪体育文化内涵式发展,通过冰雪文化的渲染陶冶学生情操,树立自信、坚定信念,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能够自发地赏冰雪文化、爱冰雪文化,投入到冰雪文化活动中来[15]。冰雪体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元素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宝贵来源,冰雪体育课程应与学生素质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载体转变为能动汲取人文力量的教育主体,使冰雪教育课程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一门“艺术”。
3.4 冰雪体育教学融入创新理念,激发大学生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创新,冰雪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在冰雪体育教学内容方面。遵循冰雪运动教学规律开展,在教学内容科学性、探究性、发展性、体验性基础上创新发展,充分发掘冰雪体育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创新点,既要符合大学生运动技能、又要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16]。其次,在冰雪教学教学方法方面。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将课堂授课内容延伸到课外活动中,通过组织竞赛、开展校外展演等活动,将冰雪体育运动实践化,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创造性,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发挥,有计划和有目的开展冰雪体育教学活动。此外,任课教师应积极组建冰雪社团组织、冰雪运动协会,让大学生在团体的大家庭中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以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为主线,力推教师创新冰雪体育教学,依托个人优势打造特色课程,创新授课方式方法,结合互联网、多媒体、微平台拓展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培育冰雪意识、冰雪审美、冰雪文化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冰雪体育教育是北方大学生独特的教育资源,将冰雪体育教育特色价值充分发掘,将有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高,对于大学生交流合作、价值取向、综合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冰雪体育运动的特征,将现代冰雪体育教学结合时代特征、民族情怀、世界眼光,创新冰雪体育教育内容,推进冰雪体育教育课程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结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生理、文化特点,实现冰雪教育课程内容的优化升级,让大学生在冰天雪地中赏冰乐雪,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在冰雪中汲取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类基本素质,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孙玉巍.冰雪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5):52-56.
[2]刘义峰.冬季大学生利用冰雪运动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J].冰雪运动,2007,29(6):77-79.
[3]刘雪梅,张云峰,李大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方式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5):75-79.
[4]葛鸿.雪上定向运动纳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可行性[J].冰雪运动,2010,32(1):81-84.
[5]董声,杨鄢戎.校园文化视阂中的体育文化[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36-37.
[6]唐敏.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教育价值与实施途径[J].冰雪运动,2011,33(2):76-78.
[7]孙长良.体育专业冰上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7,29(4):76-79.
[8]王淑华,雷霆,任玉梅.高校冰上课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冰雪运动,2007,29(6):75-76,79.
[9]王淑华,雷霆,任玉梅.高校速滑课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30(4):84-86.
[10]罗平.海尔森“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1,18(3):98-102.
[11]刘滨.高校冰雪体育文化的建设[J].冰雪运动,2011,33(3):80-83.
[12]韩喆,工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5):177-179.
[13]王丰秋.黑龙江省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本土化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6):68-70,74.
[14]詹珊,鞠复金,杨国红.论冬奥冰雪竞技文化自然与文明的融合特征[J].冰雪运动,2011,33(3):75-70.
[15]任宏波,杨国红,史海立.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经济投入与社会价值[J].冰雪运动,2010,32(6):51-54.
[16]曹承,张宇.冰上课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7,29(2):51-53.
Research on the Effectof Ice-Snow Physical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s'SocialAdaptability
WANGDong-ming,LIU Ji-bing
(ArtDesign Schoolof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the the undergraduates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society ornot.With the characteristicsofadaptability,exercise-abilityand entertainment,the modern ice-snow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developing the undergraduates'social adaptability such as improving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trengthening the communication,coordinat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But in the winter sports teaching,it has failure to give full play the socialization function of ice-snow physicaleducation.In order to help theundergraduatesbetter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nd serve the society,the paper suggests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s'socialadaptabilityby the ice-snow physicaleducation as follows:promoting the reform of ice-snow sports course,taking effective use of ice-snow sports classroom teaching,creating the atmosphere of ice-snow sports culture,mak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and ice-snow sports teaching,exploring thehumanistic elementsand educationalvalueofice-snow physicaleducation.
ice-snow sports;undergraduate;socialadaptability;strategy;quality education
G207.01
A
1002-3488(2017)01-0042-05
2016-10-13;
2016-10-27
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R1603014)。
王东明(1982-),男,黑龙江绥化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