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平 (江苏省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212133)
提高准备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王竹平 (江苏省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212133)
爱玩、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喜欢参与有趣的事情,“喜新厌旧”是学生的心理倾向,周而复始的体育课如果准备活动都是千篇一律,会引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体育学习的欲望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体育学习的动力不能持久,体育学习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准备活动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内容设计的新颖和多变,准备活动要善变、巧变,同样的内容可以变换不同方式呈现,能达到不同的热身效果。跑步热身是常见的准备活动内容,大家可以通过改变跑步的场所、速度、队形、方向等因素,使跑步变得妙趣横生。如,从田径场移到学校中的楼宇之间、树林中等场所;可以由逆时针变为顺时针方向跑;在田径场进行不同图形跑,如开口式、闭合式、螺旋式、长方形、圆形等;可以通过音乐改变跑步的节奏和速度,都是慢跑,但形式的变化却使趣味浓厚,学生在笑声中进行了热身,并且对下一节体育课充满了期待。准备活动趣味性呈现的最好形式就是游戏,游戏的基本特征是娱乐性和竞争性,同样的内容改变一下形式,适度加入对抗和竞争的元素,会使学生参与准备活动的积极性变高,学生的兴奋点容易被点燃,课堂氛围会轻松活泼。始终保持准备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对体育课时刻充满期待,能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源动力,为后续主教材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包含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应提倡设计专项性准备活动,专项性准备活动包含了体能和技能两方面的专项准备。专项体能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为完成主教材学习的肌肉、关节、韧带以及相应器官,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动作性质和结构与基本部分的内容大体相似时,采用模仿练习、辅助练习或诱导性练习。比如在投掷课中腰部的背弓是不常见的发力动作,因此,在准备活动中可以设计腰部的柔韧和发力的辅助练习,包括两人之间的“垫背”“推起成桥”等。再如足球课,踝关节是活动最多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因此,要加强踝关节的重点保护,踝关节的内外翻静力拉伸就是较好的专项准备活动。
很多技能学习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缺少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动作的精髓和变化要素,动作泛化现象较为严重,错误动作较多,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进行合理分解拆分,通过分步练习结构相近的动作,让学生在热身或者游戏过程中对即将所学的技能动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获得动作体验;在后续的技能学习过程中,再逐步加大难度,充分利用技能迁移的科学性,将技能教学的复杂性巧妙地化解。如蹲踞式跳远课中,执教者在准备活动中,让学生用不同的脚连续单足跳,从而找出有力的一条腿,确定为起跳腿。在跑步热身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头去顶教师高举的手,用手去摸悬挂的软排球,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在跑步中向上起跳、拧腰拔肩的动作要领,将蹲踞式跳远动作巧妙地分解到慢跑热身中,使跑步充满乐趣,同时学生也体验了主教材分解动作,一举多得,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同时也节约了主教材教学时间,实现了无缝对接。再如,初中的斜向助跑直角腾越教学内容,起跳动作和跨越式跳高相似,那么,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通过复习跨越式跳高过渡到起跳动作练习。
体育课准备活动一般安排时间较短,在这较短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的布置、常规交流、热身等基本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组织不够紧凑,都会造成准备活动拖沓冗长,就会占用主教材的教学时间。队形调动是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手段之一,准备活动中队列队形安排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观察,有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错位或者“直线改弧线”的变化,就能轻松解决师生之间的视角问题。队形调动是准备活动中必须要进行的环节,队形变化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准备部分的教学组织时间,在备课中,教师要“备场地”,到上课地点去实践一下队形调动和行进路线,论证队形调动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合理调动或者无效调动,队伍的跑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堵塞或者碰撞现象,设计出经济高效的队形变化路线,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实际的教学之中。
场地器材的布置使用是体育课的基本保障条件,也是体育课的重要组织手段。体育课中倡导“一材多用,一地多用”的设计策略,预先设计的场地器材不能成为学生准备活动的障碍,体育器材要能一材多用,要充分挖掘器材的使用价值,开发主教材中器材的多功能性,不能出现一种器材仅使用一次,就一直被闲置的现象。一块场地可以设计出多种场地功效,只需要稍微添加一些线条或者摆放简单的标志物就能变为另外一种练习场地。体育器材的分发不能出现哄抢或者学生依次等待发器材的局面,可以在课前将器材发到学生手中,或者提前分区放置好,让学生在准备活动的同时拿到器材而不出现哄抢现象,还可以将器材的发放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取到器材,一举多得。
准备活动中的项目转换是否流畅也是组织手段是否高效的检验标志之一,项目转换包含了场地变化、队形调动、器材的使用等元素,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元素,让练习小组之间的项目转换自然协调,不出现过多的等待时间,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教师的语言也是影响准备活动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教师的语言需要简明意赅、干净利索。
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学会运动的能力的体育课的任务之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无处不在,在小学高段和中学学段中,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参与组织管理,参与课程设计,通过学生轮流做体育委员的形式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教师要求每次担任体育委员的学生要完成一个作业,就是在课前向体育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本节课准备活动的建议和设想,教师可以提前告知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给学生做一次示范。不论学生的建议是否合理,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肯定性的评价,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每个学生都会轮流一次,因此,所有学生都会用心去做,在收集建议与设想的准备中,学生需要去咨询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知识,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能渗透到主教材学习之中,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自主寻求解决策略,主动作为,学习的效率会明显提高。
准备活动的负荷大小要根据主教材内容而确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为辅助主教材的学习而服务,适宜的运动负荷能引起学生神经系统兴奋,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准备活动运动负荷的大小与体育课课型有关,新授课、复习课、考核课、综合课对准备活动的负荷有着不同的要求,其中新授课一般准备活动负荷偏小一些,因为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和强度会偏大一些;而复习课和考核课准备活动要充分一些,练习密度和强度偏大一些,要保证充分活动开身体各肌肉群和器官去完成各种动作。准备活动负荷适宜的显性标志是“微汗”。一般来说,冬天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时间要长一点,练习密度和强度要大一些,夏天则反之。准备活动负荷太大会导致学生疲劳,使学生在技能学习中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而负荷太小,又会导致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热身,肌肉粘滞性强,关节肌肉没有活动开,容易造成身体伤害。如果主教材负荷大,对专项素质要求高,那准备活动就不宜安排较大负荷的运动,如主教材是双杠支撑摆动,准备活动就不宜进行过多上肢力量练习,防止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