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研究①
高超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展开研究。结论认为,通过科学、巧妙运用体育教学,大学生的体质提高、体能优化、体育兴趣培养的积极、直观成果,对树立大学生的进取、拼搏与创新的自信心具有直接作用。通过发展特长、培育兴趣、打造健康和健美的身材,有助于树立大学生的学习信心、社会活动信心、个人职业发展信心。
高校体育教学 大学生 自信心 影响
体育项目及其运动自身的激情洋溢特点,直接决定了高校体育相对其他学科的自信心培养优势。
体育运动自身的挑战性决定了在运动过程中的激励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以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大学生学习和开展相关的运动。这种激励是在体育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去学习和完成相关的技能动作,并在逐渐熟练的训练中,去接受和稳定教师的激励,使大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生成对自己、对健康的信心。例如,大学生在篮球学习中,随着成功投篮次数的增加,其学习信心也随之正比例提高。其次,其他运动爱好者或特长者的榜样性激励。在运动的同学或其他伙伴之间的激情带动下,会以各种健美、健康的运动美,为大学生制造充满激励的运动氛围,使其自觉地欣赏和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甚至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
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需要以自己的切身实践,在训练和探索中去了解、把握和运用相关体育项目技能的规律性,进而在不断提升的个人体质和技术中去树立更高的自信心。首先,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会以自信与不自信体验的对比,去了解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对体育学习和运动效果之间的关系,当足够自信、认真努力与技能要领正确的情况下,自然个人会收获运动的快乐与运动的美,反之,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的不断打击。例如,大学生在体操学习中,当他们充满自信的情况下,则能顺畅、安全地完成相关技能动作,否则会因为紧张导致动作失误,甚至造成肌肉、韧带等拉伤。其次,自信心增长的积极体验。随着大学生体育技能掌握量的增加,其获得的积极体验也随之增加,其自信心也呈现正比提升。尤其大学生在更多体育项目或技能运动的尝试中,体验到更多的新鲜感、美感与激情时,其自信心会转化为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支持其开展更具有挑战精神的学习和探索活动。
随着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持续和内容的增加,其了解和掌握的体育项目技能也增多,尤其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所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体能优化、体质发展,会以大学生直观地积极感受与自信心累积起来,生成终身体育意识、良好体育习惯和体育运动的动力。首先,尝试性自信心积累。对于那些新学习的体育项目及其技能,大学生都会带着某种尝试性或冒险性的心理去面对,当其在安全、准确甚至优美的尝试后,会形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一半”的自信心积累,进而驱动其开展更加积极地学习和训练活动。其次,身心健康提升的同步积累。随着大学生体能的提升、体质健康的优化,大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训练自信心、自我极限挑战自信心都会随之发展,并会以个性化的创新自信心展现出来。例如,学习健美操的大学生,会根据个人情况去创新课间健美操、宿舍健美操等,使其自信心展现在大学的全程。
以体育课堂教学和日常体育活动为基本阵地,在教学规律的范围内去实施具有目标性的教学影响,具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大学生的特长作为其比较性优势,既是其个人才华的集中体现,也是其自信心典型外显。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善于并能发现其特长,是培养和不断提升其自信心的最佳切入点。首先,站在任教学科或专业的角度,发现并运用大学生的体育特长,如柔韧性强、速度快、耐力好、心肺功能强大,以及弹跳力强等,以此作为体育教学和自信心树立的切入点,让其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体验和不断积累体育学习和运动的成就感。这种特长既有与他人比较的特长,也有自身各种素质相比较的特长,只要对树立自信心有帮助,教师都可以灵活运用。其次,发现大学生的其他专业或方面的特长,以此作为体育教学的启发点,激发其继续发挥相关素质为拓展培养自信心做好启发工作。如针对大学生中所有的舞蹈、歌唱、乐器演奏、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甚至创意发明等,体育教师都可以积极地引入课堂,据此来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学生都能积极、正面地看待自己,把这种自信心拓展运用到体育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自信自强的大学生。
从心理学的视角,无论对哪个学段的学生,兴趣都是培养和提高自信心最好的老师之一。首先,培养一般健身需求的体育兴趣。这是相对笼统的体育兴趣,即只要大学生喜欢或积极地参加体育课堂学习和日常运动即可,并没有明确的体育项目,以此引导结合个人的身高、体质、体重甚至所学习的专业等,培养相对稳定、持久的自信心,以支持其未来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其次,培养具有项目明确或技能确定性的体育兴趣。根据大学生个人的意愿培养其篮球、足球、体育舞蹈、体操、武术等运动兴趣,通过这种兴趣的激励和引领,让其在不断地进步中树立个人的自信心。从体育教学的效果分析,大学生体育兴趣自身就是其自信心树立的一种表现,只不过其展现出来的状态程度不一。
发展和提升大学生体质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表现。首先,教育大学生了解体质发展和自信心发展之间的正比关系。体质提升作为大学生物质身体的机能优化表现,是大学生在自信心树立和不断提升情况下的努力成果,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即身体、心理与精神全面发展的体现,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运动能力、创新能力的自信的一种表现。其次,引导大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去感悟和总结体育学习、运动与自信心树立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注意运用课堂教学过程的小组对抗赛,以及各种体育项目教学的检测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小组荣誉或个人成绩的奋斗中,在个人斗志的鼓舞和发挥中,把自信心树立的程度与个人体育成绩进步的大小关联起来,以形成正比的启发和激励关系,如在某个项目自信满满的情况下,则学习和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较好,反之则较低或较差。
高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决定了对大学生自信心树立的学科限制性特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掌握好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技能依赖性原则。即要在体育项目及其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中,去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实现技能教学和自信心培养的统一,有效回避体育教师在理论教学或心理学教学方面的弱势。第二,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原则。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把自信心的树立与体育意识培养结合起来,既是体育学科的要求,也是体育教学技术的科学体现之一,让大学生们把体育意识的稳定和发展与自信心的培育和发展统一起来,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种过程与结果统一的实践性活动,把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育与技能教学、技能训练,以及大学生们的竞技结合起来,以渗透讲解、总结感悟与现身说法等方式,对树立大学生自信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相关教法亟待广大教师们发现与创新。
[1]于秋芬.互动式网络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4(20):182-183.
[2]张伟强.高校体育课堂的网络优化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11):82,90.
[3]刘忠.师生关系的确定与突破性发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4(26):189-190.
G807.4
A
2095-2813(2017)08(c)-00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61
高超(1980,2—),女,满族,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