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
(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0000)
提升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相关思考①
郑欣
(南京审计大学体育教学部 江苏南京 210000)
太极拳项目在我国武术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华夏民族的体育之魂、艺术瑰宝,加强对太极拳教学的重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我国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关提高教学水平的建议措施。
高校 太极拳教学 问题 措施
太极拳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拳法通过辨证思维模式为人们展示了儒家与道家的精髓所在,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在保证本质含义不变的前提下,逐渐成为了一种人们用于休闲、健身的活动项目。目前,太极拳已经成为了各大高校积极开展的体育科目,为确保相关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大力传承。
建国之初太极拳便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太极拳正式成为比赛项目,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八十年代末期太极拳成为第一届亚洲武术竞赛的专列项目,与国际接轨,并逐渐完成标准化、系统化项目建设。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国家武术协会对太极拳进行了新时期的意义界定:即太极拳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是创造中华民族品牌的有力先驱。
基于太极拳的优势特点,在我国高校中得以普及发展,然而从实际来看,针对太极拳的教学措施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善,为此,下面列举了几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教学环节稀少,在太极拳教学上尤为突出,目前只有少数专业开设太极拳的院校或是培训机构能够做到这一点,普通高校的基本教学套路几乎如出一辙。从实际来看,多数教师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采取灌输知识的强制性策略,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动作学生进行模仿,待熟悉动作流程后,学生可自行练习并由教师负责查缺补漏,最后进行成绩测试。整个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很少甚至不存在,学生虽然掌握了动作要领,但是不懂每个动作的由来,长此以往便缺乏足够的悟性,导致兴趣逐渐丧失,对待考核也只是应付了事,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不懈。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的素质能力关系到教学成败。结合当前的太极拳教学现状来看,总共可将教师归为两种。其一是经过专业院校洗礼的教师,由于自身曾经受过系统性教学指导,专业性较强,能够将太极拳动作与理论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所学科目;另外一种则是专业能力相对欠缺的教师,无论在动作教学还是理论教学上都存在专业差距,因此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比较肤浅,虽然动作到位,但是始终停留在对太极拳的表面认识上,这部分教师也是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的主力军,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策略,再加上教学能力有高有低,学生对每种动作的理解也是有所差距的。比如在武术表演或是比赛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技术动作十分流畅,一举一动透露出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知,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形神不一、动作不到位。究其原因,固然有教师的个人能力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对太极拳教学不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不多,最终导致教学问题愈加严重。
实践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目前虽然太极拳得到广泛传播,但是相关比赛活动不多,只有往年的大学生运动会开设太极拳竞赛,校内、校外的自发性质赛事仍然有待开发。这样一来,教师和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得不到关注、认同,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积极性。
结合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教师的非专业性应该给予足够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太极拳教学成效的重中之重。培养教学人才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应考虑周全,一方面应重视有关技术层面的水平提升,聘请专业武术师或金牌讲师为教员传授最为合理、最为规范的技术动作,只有保证技术过关才能确保太极拳教学成效有所改变。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武术教师,应充分学习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深刻剖析太极拳的奥妙之处,全方位进行理论教学攻关。太极拳虽然是拳法、是体育运动,然而它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每一个传播者、每一个受教者均有义务去传承这项运动。因此,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我们常常会思考这样一种问题,为什么美国人的篮球水平要高出世界一筹?为什么巴西足球是世界杯的常客?为什么中国乒乓球能够成为国球?影响因素固然很多,包括体制、模式以及人种素质等等,但是教学环节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太极拳教学方面,应加强对教学的创新、完善,对传统模式取精去粕。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比如可针对“白鹤亮翅”动作提问,头部朝向应处于什么位置?腰部扭动力度应该如何控制?角度多少为最佳?进攻时你的思路是什么?防守又该注意掩护哪个部位等等,通过提问,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动作要点,经过班级讨论研究再加上教师的策略建议,这一部分将会深入到学生的记忆当中,不仅起到了提高教学成效的作用,而且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升。
对学生来说,赛场就是舞台,通过自己的临场发挥、即时表演,将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转化为比赛成绩,最终获取他人认可、褒奖,这对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开设比赛项目,各校师生踊跃参加,也是对太极拳项目的宣传体现。所以高校应与有关部门合作协商,在保证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举办各种类型的太极拳竞赛,高校之间奉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确保比赛能够顺利完成。定期开设比赛项目同时也有助于各校教师沟通交流,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成果结合本班特色,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应积极落实科学评价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高校教学考核整治,确保太极拳教师专业水平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为此,高校可推行武术段位机制,并将其纳入岗位应聘之中,使其成为衡量太极拳教师的资质标准之一,在考核方面,要严格完善教师资质等级体系,并规范教学常态化监督管理,做到不漏抓、不错抓。此外,国家可给予相应政策干预,设立太极拳总会、分会的同时,严格加设考核项目,各分会按月、季、年执行理论技能、实践技能考核评比活动,成立报表上交总会。
综上所述,阐述了我国太极拳发展现状和教学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措施。基于高校教育的传播力、影响力,应成为我国太极拳人才的主要培训基地,目前来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因此,仍需要坚持教学创新、整改,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1]程振华.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12X).
[2]赵光强,刘芳,张少伟.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研究[J].运动,2016(19):107-108.
[3]周柏玉.制约高校太极拳教学的不利因素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81-82.
[4]贾奇侠.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引入太极推手的可行性思考[J].搏击:体育论坛,2015,7(5):88-89.
[5]罗曦光,李新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5):462-46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1.156
G807
A
2095-2813(2017)11(a)-0156-02
郑欣(1962—),男,汉族,福建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