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炜棋
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初步设想*
秦炜棋
(百色学院博物馆,广西 百色 533000)
中国-东盟在经贸、文化、体育等领域联系紧密,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为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机遇,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支持下,依托广西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意义显著。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创置的可能性进行探究,初步提出创置思路,以期为今后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创置设想
中国-东盟历经十几年的磨合,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已进入崭新的时期,文化、体育领域的多元化交流也迈出了大步伐,为中国-东盟文化新高地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开拓了空间、创造了机遇。鉴于此,以中国-东盟国家民族体育文化“联姻”为契合点,向外传播中国民族体育历史文化,对内弘扬中国-东盟体育文化友好合作精神,论证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创置的可行性,旨在助力中国-东盟合作勇攀历史新高点,谱写友谊新篇章。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十八大后我国文化领域深化改革,各省区坚定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部署推进“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成效显著、成就辉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辐射三大洲,或覆盖60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结晶,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坚持文化先行策略,用文化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使沿线各国理解、接纳、融合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从而促进我国与沿线各国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歌猛进、国际地位日益高涨,国家对博物馆事业非常重视,持续加大投入,各级博物馆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大力保护和利用。在2016年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博物馆事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发展博物馆事业写入宪法,制订实施一系列相关法律,优化博物馆规模布局,形成类型齐全、多元多样的博物馆体系[2]。”此次论坛的召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指明了博物馆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必将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中国-东盟整体关系稳定和谐,已步入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提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3]。”广西作为我国对接东盟的前沿,铺垫了雄厚的合作基础,有条件更加坚定自信的实施“文化强国”与“一带一路”战略,并有巨大动力发掘东盟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有能力打造文化合作的新平台。
中国-东盟合作领域如此广泛,为何不设立文化艺术类博物馆而要创置民族体育博物馆?一是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体育交流持续升温,配合国家完成了与东盟国家的重大、重点外交活动,打造的一系列经典国际体育赛事在东盟国家影响深远,备受各国人民关注;二是东盟一些国家的民族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或亲缘关系,吹枪、绣球、陀螺、射弩、藤球、武技、舞狮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相近相通相融,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普及率较高,民族体育能唤起众多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而,相比筹建其他类型博物馆,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
国家部署多项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多项经济文化支撑政策,旨在加大对文化及文博事业的支持扶持力度,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和关心。各级政府应顺应国家发展趋势,有责任和义务坚决贯彻实施国家政策,把地方发展与国家一系列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助力文化事业再次腾飞,让人民群众乐享文化发展的喜人成果。
《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建设好国家民族博物馆,支持民族地区的博物馆发展[4]。”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符合我国文博事业发展大势,能填补全国范围内没有以跨国民族体育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也是对我国体育类博物馆的重要补充。
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之花璀璨待放,博物馆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舞台”,它能将多彩的民族文化汇集于身,展示各国民族的文明与智慧。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就是将民族体育遗产与民族交融捆绑在一起,利用新平台让不同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都得到包容和接纳,让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接受不同文化氛围的熏陶,为促进各国民族团结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贸易往来频繁深入,体育交往热络,以服务“多边经济”为目的的跨国赛事日趋增多,加速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多领域的交流合作。除此之外,创置民族体育博物馆与东盟国家文化接轨,挖掘、融汇、展示、吸收各国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能发挥博物馆在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对于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空前繁荣,博物馆在促进文化遗产传承传播、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和增进文明间理解互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将使传统的城市博物馆锦上添花,收集陈列的民族体育藏品与众不同、别开生面,强调知识性和娱乐性的结合,能配合城市构建出独特的文化个性,亦对城市内涵发展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博物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发展多元主题的博物馆[5],”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符合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建设纲领要求。
广西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核心区域,又是民族边疆省份,中央、广西政府历来重视对民族文化、民族体育的保护发展。广西人民政府印发的《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五年攻坚总体方案(2011—2015年)》要求“建设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6]。《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强市县博物馆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博物馆建设,实施边疆地区博物馆建设工程[7]。”方案和规划给广西文博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为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自国家大战略的提出,广西紧跟国家指引的方向,借力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将战略蓝图转化为现实。“2016年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82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左右,全年全区财政收入2454.05亿元,比上年增长5.2%”[8],在经济增速平稳的有力推动下,广西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逐年加大对文化、体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建设速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厚度,为实现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博物馆从孕育到成熟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学界研究者的合力帮助,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所需的博物馆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体育学、外语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广西本土高校都能自己培养,涵盖了所需的全部学科,广西多所高校与博物馆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模式成熟,学术合作颇有成效,完全能满足民族体育博物馆的人才需求。此外,广西省市县三级博物馆的兴起,培养了较多能流动的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博物馆的物质基础即藏品,“三管齐下”易于找寻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潜在的物质条件。首先利用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加强与湘、黔、滇、川等省份沟通合作,立足本区及相邻省份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体育类非遗保护项目,收集原生态少数民族体育器物;其次借助广西与东盟的体育合作交流机制,通过官方渠道征集东盟各国的民族体育实物;最后采取调拨或复制各类博物馆馆藏出土民族体育文物,复原相关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民族体育文物等方式,让消失的民族体育文物“复活”。
5.1.1馆址选择之理由
拟选择广西南宁市作为馆址所在地,有三点理由:第一,南宁市具有优越的地缘优势,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会城市,广西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十分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氛围和谐,不仅对民族体育的投入远超广西其他城市,还大力支持配合省市两级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第二,南宁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中国-东盟自贸区核心城市,海陆空交通便利,承接了大部分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领域的合作交流活动,“南宁渠道”作用凸显;第三,2017年国务院批准北部湾城市群为国家级城市群,以加快建设南宁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为目标。截止2015年末,南宁全市常住人口为698.61万人[9],人口数量位列广西第一,城市升级后人口数量必将激增,按照《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南宁对多元文化的刚性需求会更加迫切,民族体育博物馆如果落户南宁定会成为闪亮的点缀,也会成为在南宁生活、工作、学习的各国友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5.1.2场馆建设之方案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场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复杂性工程,须经广西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筹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由区体育局主导,区文化厅、区民委、南宁市及相关高校积极配合,合力推动。第一种方案是在广西体育中心进行建设,预留空间建成独立的建筑与体育场馆融合呼应,或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场馆改扩建成博物馆;第二种方案是借力国家北部湾城市群政策,针对南宁市下辖的武鸣县与横县将发展为中等城市,对博物馆需求较为旺盛,可申请划拨土地进行建设;第三种方案是依托大学新校区进行建设。南宁市高校林立,人力智力资源雄厚,在民族体育领域,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成绩突出,与东盟多国在人文教育、体育研究、体育竞赛方面合作成果丰硕,可选择一所高校,将民族体育博物馆设立在新校区中,成为大学文化育人的场所。
5.2.1目标明确,宗旨明晰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目标是借助我国文化蓬勃发展的形势,依托广西独有的区位优势,促成中国-东盟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携手同进,使代表各国民族特性的民族体育文化成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新高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宗旨是以民族体育的视角反映人类成就,在中国-东盟各国的民族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呵护象征友谊的民族体育之花茁壮成长,收藏、保护、研究、记录、展示过去和现今的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增进专业知识,欣赏和持续利用这些资源,以此向公众开放,接待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使之成为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5.2.2定位精准,特点鲜明
博物馆的吸引力在于它的藏品与众不同,自成一体是博物馆满足观众独特审美感受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生命力是否强大的保证。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紧紧围绕“民族体育文化”这一主题办馆,寻找该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优势,强化特色办馆理念,不拘一格,与我国其他体育类博物馆“换轨抢跑”,通过收集中国西南与东盟各国的少数民族体育实物、民族体育类非遗技艺影像资料、民族体育历史文献等,利用这些藏品构建独一无二的学术平台、交流平台、宣传平台,逐步将该馆打造成西部省份知名度较高的专业性博物馆。
5.3.1馆藏范围不宜宽泛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馆藏范围不宜过宽,收藏目标应明确、清晰、经典,不应与其他体育类博物馆的藏品过多重复,要逐步形成自身特征优势,博物馆收藏范围初步可定为中国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与东盟各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竞赛游艺实物、民族体育历史文献古籍、民族体育器物的制作工具及制作工艺影像、民族体育类非遗技艺影像、民族体育人物影像、民族体育考古文物、民族体育历史古迹影像资料等。
5.3.2展览方略要接地气
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提供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展览可采取“动静结合”、“寓学于体”的方式,除了设置静态的民族体育器物陈列展厅供观众参观学习之外,还可设置“运动体验场所”,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运动虚拟技术”,消除人与物的距离感,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随时随地体验民族体育的无限乐趣,努力营造博物馆的亲和氛围,避免“高大冷”出现,唯有接上地气才能深得人心。
5.4.1团队建设多元化
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创置不能以专业性较强,主题明确束缚自己,为了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欣赏水平和体验效果,保持博物馆的创新动力,增强自身博物馆的竞争力,团队建设就不能依靠单一学科,应积极探索在多学科交叉合作模式下进行团队建设,凝聚集体智慧,发挥团队的“奇思妙想”,做到“和而不同”,利于陈列展览内容内涵的外延,促进藏品与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此吸引更多观众接受博物馆教育和办馆风格。
5.4.2管理运营专业化
按照办馆管理原则,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的性质有别于国有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专题性较强,主要通过宣传展示体育行业的经典文化遗产,为体育行业服务,归属于行业博物馆,体育部门应作为其的管理主体,将其纳入体育系统,成为直属事业单位,配备专项资金和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文化、民委等部门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和扶持,运营上积极吸收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来源,有限度的开展商业运作,以减轻国家负担,促进自身发展。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担负着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如能创置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的发达程度,传递着中国体育文化的需要,表达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和谐共进的愿景,能有效促进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的交融,亦能吸纳和辐射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国-东盟民族体育博物馆必以其之专,以其之精,赢得国人与国外友人的关注和认同,使民族体育文化在博物馆中释放出巨大能量,架起中国-东盟友谊的新桥梁。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这些高级别人物都说了些什么[EB/OL].搜狐网.http://mt.sohu.com/20161111/n472874145.shtml
[3]经国务院授权 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4]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EB/OL].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www.chnmuseum.cn/(S(0htvjdejw5rxqpropizlmc55))/Default.aspx?TabId=138&InfoID=74950&frtid=1411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122197737.htm
[6]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五年攻坚总体方案(2011—2015年)[EB/OL].广西人民政府.http://www.gxzf.gov.cn/zwgk/zfgb/2012zfgb/index_1.htm
[7]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国家文物局.http://www.sach.gov.cn/art/2017/2/21/art_1030_137374.html
[8]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广西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xzf.gov.cn/zwgk/gzbg/zfgzbg/201701/t20170120_494328.htm.
[9]南宁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广西区统计局网站.http://www.gxtj.gov.cn/tjsj/tjgb/rkpc/201605/t20160517_123714.html.
[10]宋娴.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机制研究作者[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11]李慧竹编.博物馆学体系初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8).
[12]郝勤.我国体育文化“十三五”规划刍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
[13]单霁翔.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遗产保护[J].民俗研究,2014-03-15.
[14]潘守永.博物馆使命的复杂性[J].中国博物馆,2013(3).
[15]潘守永,尹凯.当代博物馆变迁的全球新视野:挑战与启示[J].中国博物馆,2012(3).
[16]麦夏兰,王建民,潘守永.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12(3).
[17]闫育东,赵晶.“中国篮球博物馆”筹建的文化传承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2012(6).
[18]吕欣徽,刘新平,王珂.中国红色体育数字博物馆筹建与展望[J].价值工程,2012(3).
[19]王军.体育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20]李尚滨,王沂,刘文娟.体育博物馆的文化定位及其社会文化价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1]肖泽民.新时期我国体育博物馆功能释放的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
[22]尹继林,李乃琼.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交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1).
A Preliminary Idea of Building a CHINA-ASEAN Museum of National Sports
QIN Weiqi
(The Museum of Baise University, Baise 533000,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BTY084);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5CTY006);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7KY0676)。
秦炜棋(1983-),广西桂林人,讲师,博物馆副馆长,研究方向:体育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