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红,谢忠萍
(1.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0024)
体育教育学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路径的新选择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
邹 红1,谢忠萍2
(1.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5;2.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002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从社会分层理论视角下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在这一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路径,表明:1)应明确普通高校自身所拥有的体育资源等级,制订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划;2)应了解普通高校自身所处区域位置所拥有的特色体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体育课程;3)应准确把握不同阶层来源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爱好,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4)应充分考虑普通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贯彻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社会分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新路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社会规则、社会结构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已然形成和发展壮大,形成了具有鲜明阶层特点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研究表明:价值观、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会随着家庭这一亲情纽带实行代际传递,从而令不同阶层来源的普通高校大学生也各自带着不同的阶层特点。此外,中国是一个区域辽阔且民族众多的大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在这一社会背景及历史的双重影响下,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应如何应对当前及未来学校体育领域中这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概述社会分层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从社会分层理论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在这一分层理论指导下,普通高校如何实施体育教育的新路径。
“社会分层”这一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是指社会上高低不同的层次现象,这一词源于地质学中的“分层”,原指一层一层相连的岩石,经过数千万年的累积而形成的地壳。后来被引入社会学中,意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1]。这些社会群体通常是认为按等级排列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群体可能比另一个社会群体等级更高,排列的依据是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即财富、收入、社会声望以及权力等。这些等级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了社会分层体系。
社会学这门学科涉及的领域很广、问题很多,所包含的分支也多种多样,有人口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对所有分支来说,社会分层研究都是很重要的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究其原因,社会是一个巨大的人类聚合体,面对这个巨大的聚合体,我们要如何开始研究呢?将它进行分类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分类既可以按地域、按职业进行,也可以按体质特征进行等,这种分类实质上就是社会分层。所以,有学者指出“社会分层是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根基所在”[1]。
在当代社会分层研究中,分别有着2种不同的观点:功能论和冲突论。持功能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分层是必然的、合理的,具有正向功能,只有按能力的高低来获得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持冲突论观点的学者与之相反,他们认为,虽然绝大多数社会都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社会分层是必要的、合理的,不平等的社会分层是少数人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和垄断资源并排斥其他社会成员所导致的结果[2]。社会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调节不公平现象,这样整个社会才是协调的、稳定的。
中国历来就是一个十分讲究等级层次的社会,比较突出的是体现在官民身份和官员的等级层次上。在座位的排序、会议发言的顺序、文件上的人名排列等都常常遵循着严格的级别顺序。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更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贫富差距的扩大、农民队伍分化、工人队伍人数巨增、个体私营阶层的兴起等。可以说,社会分层处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很多领域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正是以这一前提为依据的。
从社会分层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对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阶层分类,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普通高校体育。普通高校由于办学主体的不同,所拥有的体育资源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的体育经费来源于国家或地方的财政税收,用于发展体育的经费更有保障,而大部分的民办学校受办学主旨的限制,用于体育的资源难以得到保障,据有关学者对30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民办体育经费充足的只有1所,55.6%的学校仍然缺少经费[3]。既使同为公办学校,其拥有的体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为了便于分类,将各类学校按其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占有比例,将普通高校分为3个层次:上流、中流和贫困3个层次[4],从而制订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划,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普通高校体育发展。
从社会分层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学校挖掘潜在的体育资源,形成特色的体育教育资源供给。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普通高校在开展比较常规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余,应结合所处区域位置的地理风貌以及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加于收集、整理,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内容,这不仅可以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谓“一举三得”。
从社会分层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有利于学校了解来自不同阶层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需求、体育行为习惯,以提供更适合大学生体育需求的体育锻炼形式和体育锻炼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其进行体育锻炼。一个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一般是由收入、声望、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所决定,具有相同因素的人群形成相同的阶层,随着社会阶层界限的逐渐明晰,同一阶层内部的阶层认同意识不断得到巩固,相应地会形成相同的阶层需求以及行为习惯等,包括体育方面的态度、需求、行为习惯。这种阶层意识很容易随着家庭内部向下传递,因此,来自不同阶层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是有差别的。普通高校是为普通大学生提供体育产品的最重要部门,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为依据,根据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提供适合的体育锻炼形式和体育锻炼内容,进行多元化且针对性的服务。
从社会分层视角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可以作为预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依据之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如前所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例如在中国消失多年的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社会还将进一步分化、流动,新的阶层必将进一步出现。此外,在普通高校中,还存在发达城市与普通城市、内陆与沿海的地域差异,在体育教学方面也会产生分层现象。将普通高校体育置于社会分层视角中,有利于结合社会变迁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对普通高校进行体育的研究,加深对学校体育的了解,为学校体育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分层的多样化,给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探索在社会分层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路径及方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3.1 明确普通高校自身所拥有的体育资源等级,制订不同层次的发展规划 如前所述,根据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占有比例不同,普通高校可以分为体育资源上流阶层学校、体育资源中流阶层学校和体育资源贫困阶层学校。处于不同阶层的学校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体育资源上流阶层学校主要采取“自治型”的发展战略,教育主管部门只为其制订定各种发展标准和发展指标,充分调动学校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其自行制订自己的发展方案和实施措施;体育资源中流阶层学校采取“共同促进”的发展战略,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对其进行规划和调控,以及对其短缺的体育资源提供支持和帮助,可促使学校积极进行与企业、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体育资源方面的合作,优劣互补,使合作的各方都能得到互惠和发展;体育资源贫困阶层学校采取“帮扶型”的发展战略,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利用政府行为对所管辖范围的体育资源要素进行最优化配置,在不放松对上流阶层学校和中流阶层学校规划的同时,根据贫困阶层学校的现状,从资源分配方面给予这类学校一些政策许可范围内的倾斜,使其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2 了解普通高校自身所处区域位置所拥有的特色体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体育课程 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陆地总面积960万km2。由于历史、资源、地理位置等诸方面的原因,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距巨大。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区分,按不同的划分办法,经常把中国分成若干不同的区域。例如:按行政区域分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等;按经济带划分,分为东部沿海城市、中部内陆城市和西部边远地区;按六大综合经济区划分,分为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等诸如此的划分。每个区域所拥有的地理风貌风格迥异,也就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例如有些地方有平原、有些地方有山丘、有些地方有海洋等,这些不同的自然环境都可以作为当地所特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资源,学校稍加运用,就可发展特色体育课程。此外,有些地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及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例如满族的珍珠球、蒙古等民族的摔跤和射箭、壮族和侗族的抢花炮等,当地的普通高校也可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民族资源,将它们发展成为体育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有当地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课程。
3.3 准确把握不同阶层来源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爱好,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 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在健身需求、健身爱好方面是否存在着阶层差异呢?据有关数据调查研究表明,各阶层社会成员的体育生活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体育人口数量、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活动场所、体育消费水平等[5]。另据部义峰等学者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 2011)所作统计表明,同社会分层相似,体育参与群体也会出现层化,不同层次表现出不同的体育参与偏好;居民的体育参与不仅具有性别、居住地等人口学差异,而且存在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等社会学差异[6]。作为还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有学者专门对家庭与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的影响方面作过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家长的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起到关键性的、持久性的影响[7]。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应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把握各个阶层来源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爱好特征,更有实效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广泛性地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体育教育。
3.4 充分考虑普通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贯彻于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整个社会的分层程度加剧,使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应注意到阶层化,注意到学生的等级差异,将其贯彻到体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3.4.1 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指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认识或观点,指引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自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历经变迁,从“三基”教育思想到体质教育思想,发展到快乐体育思想,再到终身体育思想,最后到“健康第一”教育思想,都是针对当时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观点和理念,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如今,社会处于深度改革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很多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并逐步得到固化,我们在制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时,就应将各个阶层来源的学生都考虑进去,强调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性化、差异性的发展特点。
3.4.2 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在社会分层理论指导下,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到本校学生的来源阶层及未来可能所处的社会阶层,结合这个阶层所偏爱的锻炼方式和锻炼内容设置教学内容,才能使其更适宜未来的发展方向;2)考虑到学生之间身体条件的差异,设置不同级别的课程,例如业余运动队、提高班、基础班、保健班,保证各个级别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3)充分考虑区域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所特有的环境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相适宜的体育课程。此外,还可挖掘和开发当地民间流行的体育活动,经过加工和整理,使其教材化,增加课程内容,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4.3 教学方法 如前所述,在阶层分化背景下,不同阶层来源的大学生,其身体素质特点及健身行为等均有明显的差异[5—7]。这从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学方法要认真研究教育对象,把握各阶层来源及不同身体素质大学生的特点,把广泛性和针对性有机统一起来。一般来说,来源阶层低的学生,有吃苦耐劳、做事踏实等良好习惯,但他们大多数性格内向、不善表达自己[8],在体育教学中,表扬他们优点的同时,还应以鼓励为主,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以提供帮助,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集体,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而对于来源阶层高的学生,往往兴趣广泛、善于表现,但可能抗挫能力差[8],在体育教学中,鼓励他们优点的同时,应主动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增强其意志品质。
3.4.4 教学评价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做出的判断,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中,大多存在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功能,用来证明该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且评价标准过度统一,而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进步”幅度。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起点差异,身体素质等存在不同的等级水平,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性”和“过程性”,以“以人为本”作为评价的指导理念,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核心,以考察学生的进度幅度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及最高追求。
针对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用社会分层理论考虑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整体上,普通高校应明确自身所拥有体育资源,制订发展规划;从区域上,应挖掘所处环境中潜在的体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体育课程;从供给对象上,应把握本校学生的主要阶层来源及不同阶层来源学生的体育需求及体育爱好,增强体育教育的针对性;从具体的实施上,应将学生之间阶层化的差异贯彻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1]李强.社会分层十层(第二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1-5.
[2]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3.
[3]郭建州.对河南普通民办高校学校体育状况及部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8.
[4]孔庆波,马艳红.社会分层背景下学校健康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45(7):80-84.
[5]华平.体育分化与社会分层的关系[J].体育学刊, 2009,16(2):21-24.
[6]部义峰,周武,赵刚,等.社会分层视域下中国居民体育参与、偏好与层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15,51(5):78-93.
[7]陈宝玲.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 2008(1):100-102.
[8]黄生成.基于社会分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0(1):4-7.
A New Choice for the Pa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ocial Stratif cation Theory
ZOU Hong1,XIE Zhong-pi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Fujian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0024, Fujian China)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sociology, is a problem that cannot be avoided in many research fi elds. Based on the social stratif i cation theory, researching the new path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ause there are different classes in our society. Ou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the following paths: 1)def i ning the sports resources level to make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plan; 2)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resources to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3)accurately grasping the sports demand and sports hobby of different classes '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pertinence; 4)fully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to implement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cial stratif i catio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new path
G807.01
A
1004 - 7662(2017)04- 0030- 04
2017-04-04
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AS160013)。
邹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