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涛 薛兴华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海涛 薛兴华
(黄淮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体育素质较差,如不加以有效引导,这部分学生就会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上体育课。文章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的界定标准,对高校体育差生的心理特征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解决差生体育心理问题的对策。
体育教学;体育差生;心理分析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其中会出现一些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体育课程时,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指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们学习体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由于高校体育课堂上常常会涉及很多丰富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合作性和竞争性,面对这样的活动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排斥、自卑、压力大等心理状态,这些心理问题会抑制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当下培养全面的素质教育人才。鉴于此,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并寻找解决对策显得刻不容缓。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差生是指在高校体育学习中身体素质较差且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与全校学生体育运动的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很难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体育项目和动作,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体育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在体育测评中也无法达到合格标准。但是体育差生的标签不是永久性的,它只是对某一阶段内学生体育水平的判定,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程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后,是可以撕掉这一标签的。所以说,差生的身份是可以改变的,它仅表示一些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能力在某一时期内达不到整体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综合的人才。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课堂上的体育运动锻炼学生身体、开启学生心智,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在大众化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方式下,优、差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差生的身体素质差、体育水平低,常常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往往表现出以下心理状态。
首先,胆怯自卑心理。这一表现常出现在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和难点技术时,因为内心清楚自己可能做不好而瞻前顾后、不知所措。第二,挫败感。对于鼓起勇气尝试的活动,因自身条件较弱,自身表现或许达不到自己的期许,此时再观察做得好的同学,就极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第三,嫉妒情绪。在自己努力后发现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而那些与生俱来带有较好的运动细胞的同学轻而易举就能在体育课堂闪闪发光,面对这样的情况,差生很容易怀疑自身、喜欢猜疑、内心觉得上天不公平,排斥和嫉妒他人,与同学相处关系紧张,进而产生嫉妒压抑的情绪。第四,自负心理。还有一部分差生比较固执己见,不愿意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第五,喜欢抱怨。为了摆脱体育差生的标签,也为了向同学和老师证明自己,部分差生常常好高骛远,制定一些与自身情况不相符合的大目标,又急于求成,不愿意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前进,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情绪,在出现问题时不首先寻求自身原因,而是抱怨现状。第六,无所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自己是体育差生,索性对这门学科放弃,随意旷课、上课纪律涣散、不认真听讲,运动练习消极,这些都是差生常有的状态。
调查统计显示,高校体育差生的心理往往会经历“自卑—抗拒—狂妄”三个阶段。心理问题出现初期因担心外界看法会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他们缺乏对体育运动的信心,担心老师和同学瞧不起或是嘲笑,课上练习消极怠慢或是逃避,对体育课堂提不起兴趣。如果自卑情绪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将会越来越抗拒和反感学习体育,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出现行为散漫自由、找借口、强词夺理,甚至是有意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在第三阶段时,因差生长时间对体育课程存在抗拒心理,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狂妄的心理,这一阶段的差生目中无人,因不喜欢体育课程但又无聊,所以常常在课堂上挑事,和老师对着干。
首先,自身原因。高校体育差生可能其他方面并不差,但由于遗传原因等,导致他们身形瘦小、体能较差,身体协调能力不佳。还有的是身体肥胖,动作反应迟缓,致使他们在课堂上无法像大多数学生一般轻松参与各项体育练习,体育学科确实是他们的短板。在多次遇到麻烦和困难后,心里便会产生焦虑情绪,渐渐地就会出现厌学的表现。部分差生,原本性格就比较内向孤僻,害羞、胆怯,不愿意主动和他人交往,害怕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对运动存在恐惧心理。在集体练习时意志力薄弱、学习状态消极。还有个别同学怕苦怕累,缺乏进取精神和学习毅力,在学习遇到瓶颈后就自暴自弃,对学习好坏抱着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
第二,家庭因素的影响。新阶段高校中的学生很多是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的,而家长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体育意识存在很大不足,往往不太关注孩子的体育学习情况,而在家庭中的过度保护和溺爱,导致子女个性偏执任性、自我意识太过强烈,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产生矛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身体营养过剩,致使体重超标,在参与体育运动时非常困难。
从高校体育差生自身因素下手,提升差生对体育学科的思想认知,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中多数学生对体育学科都存在误会,忽视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学不学无关紧要,实际学习实践时,参与热情不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例举一些真实的案例,向同学们展示体育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变以往对体育课程的认知,提升思想意识,以引导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体育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愉悦感和畅快感,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明白自身的学习需求。同时,高校体育课程在开设体育运动项目时,尽量选择大众喜闻乐见的、现代流行的、新型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羽毛球、健美操、游泳、网球、跆拳道等。教师课余时间应多和体育差生沟通,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实际心理动态,在提升学习认识的同时培养差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差生也能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强化其学习的动机,养成自主学习和练习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还需提升差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意志。一些差生因为自身智力和身体素质不如其他同学,从而畏惧参与体育活动,调查中显示,身体素质是引发差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多采取鼓励方式进行教学,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教学环境,在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同时,在课堂上严格规范各项动作要领,向同学展示体育运动的姿态美,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应耐心提供帮助,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促使差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增强体育学习信心。当差生遇到一些有难度的动作不敢尝试时,或是因为害怕困难想逃避和放弃时,只要差生表现出了他们意志力薄弱的一面,教师就应该在思想上向上推他们一把,多给他们加油打气,并根据学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当差生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和信任时,在充满信心和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差生将会有勇气尝试突破自己。
部分家长由于过分宠溺孩子,致使很多孩子从小就因为怕受苦受累而不愿努力和尝试,因为在家长的庇护下过得太顺利,也缺乏一定的受挫能力。还有的家长,自身好静不好动,子女在其影响下也不喜欢运动。对此,教师应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通过宣传体育教育的价值和长期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好处,让家长多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运动,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并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养,以身作则,向同学展现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同学们在实际学习中亲身感受到体育的乐趣。除此之外,改变以往教师领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好习惯。高校也应该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力度,定期检查教学器材,该修的及时修,该买的及时买,当体育器材充足时,教师才能更好的落实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
总而言之,转化体育差生的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差生体育心理教育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教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人物,就教师而言,首先要思想上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深入分析引发体育差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后,基于问题产生的实际原因,差生本身、家庭、学校三方共同发力,对差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看到改变和效果。
[1] 杨亮.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体育运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2).
[2] 丁言仁,崔巍,刘兆厚.体育教学中引发大学生焦虑过度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01).
[3] 陈荣章.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9(32).
[4] 单平.大学生体育心理障碍及教育对策研究[J].才智,2009(32).
[5] 申亮,王欣,尹斯年,等.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模式的探讨与构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Analysis of the Backward Students’ Psychology in College P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to It
GUAN Haitao, etal.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关海涛(1979-),河南汝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小球教学、运动训练学及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