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英 闫美辰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忻州师范学院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需求研究*
苏国英 闫美辰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忻州师范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选修保健课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内容、体育教师及其授课方式、体育场地器材、课外体育活动等具体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需要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需要更加专业的体育教师为他们服务;需要专门的体育设施及场馆和种类齐全的健身器械和特定的休息区域;需要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建议学校应注重特殊群体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体育设施经费投入,开展多样化教学,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弱势群体体质、促进健康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需求
以忻州师范学院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保健班24名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并发放问卷,选出本研究需要的参加保健班的学生24名(均为女生),了解他们对体育课、体育教师及其授课方式及手段、场地器材等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2.1.1 对体育课内容的需求
表1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程度调查(%)
表1表明:仅8.3%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非常感兴趣,25.0%的学生对体育课较感兴趣,66.7%的学生对体育课一般或不感兴趣。说明仅一少部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一般或不感兴趣。这反映出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普遍心理:由于他们的身体条件异于常人,因此对体育课表现出冷淡甚至抗拒的态度。
表2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内容的需求(%)
表2表明:66.7%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而且仅有8.3%的学生认为内容丰富、新颖。说明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希望体育课的内容丰富、新颖,而不希望一成不变、缺乏创新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2.1.2 对体育课项目的需求
表3显示,慢走、按摩和羽毛球等成为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这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希望进行的项目是以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健身操和体育舞蹈也占到了一部分比例,说明了新型项目也较受到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青睐。对篮球和足球这两项高对抗项目上,仅仅4.2%,说明比较排斥对抗类的项目。这也和他们的身体状况相适应。而考虑到弱势群体的身体状况,应该多开发一些康复训练类的项目,针对性的研制健身运动处方。
表3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项目的需求调查(%)
表4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课授课方式调查(%)
表4表明:因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较正常学生来说,在体育课中的压力会比较大,所以他们更需要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来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的那种紧张氛围。反映出了极大部分学生希望在新颖、活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他们需要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表5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授课方式满意程度(%)
表5表明:表明了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需求较高,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保健教师不仅要求自身要有熟练的运动技能,而且也应该熟知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
表6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作用(%)
由表6表明:学校应大力发展专业的体育保健课老师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提供服务,或者体育教师可以共同设计一种适合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授课模式,为提高其体育学习兴趣或实现其舒畅学习体育知识等做一些努力,改善其体质现状。
调查发现,约66.7%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希望体育教师必须非常专业,懂各方面体育知识,而仅有8.3%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程度没有要求。培养专业的体质弱势群体师资力量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表7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调查(%)
由表7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需求较高,学校的体育设施满足不了多数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大力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器械,方便他们进行体育锻炼,满足他们的需求。
表8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新增体育设施的需求(%)
由表8表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具体表现在数量、种类和质量三个方面。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课堂多数都是临时教学场所,没有专门的场地设施为他们服务。学校应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单独的活动场地和休息场所。
2.4.1 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表9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由表9表明:反映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大多不愿意主动与别人交往,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2.4.2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欲望
对课外体育锻炼持非常愿意及愿意态度的占45.8%,持一般和不愿意态度的占到54.2%。这说明将近一半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有较正确的认识和较积极的态度。但需注意的是,超过一半的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持一般和不愿意的态度。这说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从思想根本上对体育锻炼有抵触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较正常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矛盾心理。
2.4.3 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形式的需求
表10 弱势群体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形式需求调查(%)
由表10表明:大学生希望的课余体育锻炼形式排第一位的是“自由锻炼”,占到了75.0%。“自由锻炼”相对的不受限制性仍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应当看到,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课余运动训练队和各类比赛。说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不希望进行有组织、有纪律的锻炼形式,而钟情于自由锻炼的形式。
2.4.4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需求
大部分学生晚饭后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尤其是春夏之际,晚上操场的人数往往是一天中最多是时候。所以很多学生选择了晚上锻炼。不过57.1%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选择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是1--2次。占一半以上。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比较欠缺。因此,提高他们健身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2.4.5 锻炼的强度
表11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强度(%)
由表11表明,就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言,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大多是中小运动强度和中小运动量,进行大强度和大运动量的人数为零。而对于如何判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大部分学生表示不知道,这也说明,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有待加强,同时对他们的运动强度须进行监测和指导,确保他们进行科学的锻炼。
3.1.1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希望丰富和创新体育课内容。在项目的选择上,以慢走、按摩、羽毛球等有氧运动为主。
3.1.2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需要更加专业的体育教师为他们服务,并且能够创新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课外体育锻炼手段有待加强。
3.1.3 体质弱势群体学生需要专门的体育场地设施,希望增加各种球类运动场地、健身器材和休息场所。
3.2.1 根据实际需要,开发适合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新的教学内容,丰富和发展体育保健课内容。
3.2.2 高校应着重培养专业的面向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师资,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采取自由式或半组织式,每周锻炼两次左右,控制在中小强度。要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他们进行科学的锻炼。
3.2.3 高校应为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提供单独的活动场地,配备多样的健身康复器械,建立单独的休息区域帮助学生快速恢复体力。
[1]张和平,何素艳,任晋军.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 47(4)∶95-100.
[2]潘跃林,时传霞.高校体质弱势群体综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84-88.
[3]孙建华,黄飞军.大学生体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114-116.
[4]宫华.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1)∶100-102.
[5]张慧春.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需求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114-116.
On the Sports Requirements of Vulnerable Students Groups in Xinzhou Teacher College
SU Guoying, etal.
(Xinzhou teachers college,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忻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YB201605。
苏国英(1977-),山西天镇县人,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三维运动诊断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