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电影的“破风”之精神
——由《破风》析竞技题材体育电影及其带来的正能量

2017-11-27 01:34
运动精品 2017年7期
关键词:林超贤竞技题材

邓 婕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何为破风?“破风”这两个字在骑行领域是没有的,他们叫“领骑”。但破风是一种力量,只有这些“领骑”挡住了风,才有 “风在前,不惧”。而《破风》在影片一开始也向我们解释了,在比赛中,每支车队都有破风手负责为车队冲刺手挡风阻,为冲刺手在冲线前保存体力,并且比赛结束后,只有冲线手才有资格站在领奖台上,无法获得掌声的破风手却注定要为团队牺牲,这不仅仅是骑行领域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体育题材影片。

1 体育电影的“破风之路”

1896年,随着爱迪生在美国纽约持其发明的“放映机”,放映的一场拳击赛电影开始,电影和体育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体育电影经过不断地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它作为体育的一种文化形式,推动的着体育文化的发展,而体育电影是一种体育文化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第一部体育电影是1928年有由张石川导演的《一脚踢出去》,并在随后的时期里,都有一部体育电影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体育皇后》,黑白默片塑造女性体育叙述方式,50年代的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五号》,60年代的《冰上姐妹》等,80年代的《沙鸥》等,都在反映出中国体育的进步,可是体育比赛无疑都会与爱国精神联系到一起,特别是在2008奥运会结束后,相继出现了许多“爱国体育片”,致敬于奥运会,但抛开目的性外,这些影片的不断出现也为体育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就此看来,体育电影相比较于其他电影来说,数量和质量都要差一点,可是明明体育电影的定位更明确、故事内容创作空间更大、全片节奏也是可圈可点、并具备着动作元素、还可以拍出青春励志。可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爱拍体育片?从性价比上来解释,性价比不高,一定是基础原因,毕竟’所有的电影都是为利润而生产的’,在国内,以当代商业片的平均水准来说,想要拍好一部体育电影,可能要比其他类型的影片劳神费力的多,再加上电影投资人们对于这一题材赋予极强的胆怯精神,体育电影难产的缘由也就浮出水面了。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近些年国内电影票房也在突飞猛进,爱情片、古装片、悬疑片、惊悚片、青春片等的类型也更加清楚,同时,体育题材电影的短板也愈加清晰。面对我国体育电影这样的行情与极慢的发展,香港导演林超贤夹杂着个人喜好挑战了竞技题材之。《破风》这部影片也是他继《激战》后再一次涉足体育电影,不同的是,他将激烈的拳击赛改变成了公路自行车竞技赛,但他的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无不令人欣喜。体育电影本身就不够大众,而公路自行车又是其中相对小众的题材,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佩服他直接从公路自行车切入,拍摄这样一部自行车题材体育电影,愿意逆着风潮而上。1965年出生于香港的林超贤,最初是由片场杂工,导演助理做起, 20世纪80年代开始担任陈嘉上的副导演,从《逃学威龙》、《霹雳火》、《天地雄心》到与陈导联合执导《野兽刑警》,他一直专注于警匪片领域,后来独立执导的《重装警察》,叫人们意识到他的动作片技巧已经相当成熟,而2008年的《证人》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但在2012年,当林超贤带着他大投资的新作品《逆战》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却仅已1.2亿的票房收官,这给了他重重一击,让他开始反省,警匪片泛滥的时代,自己是否还要继续拍警匪片。时隔几年,新作品《激战》的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冲击,他已经开始进入体育竞技类题材,《激战》所展示的MMA综合格斗相比较其他运动来说,必然算是冷门题材,但《激战》却以不错的口碑为林超贤喜爱的竞技题材开阔出了新天地,从《激战》也能感受到林超贤对于体育题材的热爱以及对体育电影的掌控能力。这也是继2000年以来,香港电影的突破之一,这部电影也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大露锋芒。与此同时,观众们也开始期待着下一部竞技类题题材电影,直到今年他的又一部《破风》的出现。如《激战》一般,有了同类题材的先导,林超贤再度携手阳光帅哥彭于晏,只是这次将拳击换成自行车竞技,不变的是影片的主题依旧有着体育与梦想结合所带来的满满正能量。

这也不难看出,林超贤的一次又一次涉足竞技体育电影,不仅仅是因为他想改变路线,也不仅仅是这类电影的冷门,是源自于他自身对体育的喜爱之情,他在几次公开对话时就谈到过,他喜欢运动,之所以拍摄激战,选取MMA是因为它不像普通的拳击,“以前擂台是打下去就叫停,但MMA不一样,有笼子,把你打到边上的时候还会不停的打。在你没有还击能力的时候,没有叫停,还是会不停的打,只有你投降,裁判才会叫停。”从林超贤的字里行间中了解MMA比赛的残酷性。在《破风》的访谈里他又提到过,他喜欢骑车,只是最初由于经费问题他骑不起公路自行车,他更是喜欢骑车爬坡,就是喜欢那种逼着自己不停下来的感觉。从这样的两次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林超贤喜欢运动,欣赏体育,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两次选题都是竞技类体育了。

但是,如果说导演喜欢体育就可以拍出体育电影,那也未必太小看体育电影了,况且中国体育电影本身就有着前进缓慢而保守的基本特点,但对于突出重围的《破风》来说,有人说它是中国版的《速度与激情》,这样的评价不知能否算好评,但放眼全球体育,不难发现,脍炙人口的便属美国好莱坞体育电影,《速度与激情》它是欧美主导的以赛车为主题的系列电影,丰富的内容,紧凑的节奏,释放出狂飙于公路的激情与极限速度。《破风》虽然是以自行车为主题,没有赛车的极限速度,但落实到镜头上,还是有着足够的冲击力,大量的快速剪辑镜头和与运动镜头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比赛气氛,其精彩程度并不输于赛车类。独特的是,《破风》中还有一个角色原型,是一位香港车手黄蕴瑶,在比赛时摔断肋骨却仍坚持比赛,最后拿下亚军,这样的剧情不嫌老套反而真实,讲述的就是运动员的拼搏史,这虽不是体育人物传记,但却胜似太过漫长的纪录型叙述,用浓缩了运动员的典型经历让人觉得仿佛就在看人物传记,这也是这部体育题材电影的亮点之处。

2 体育竞技题材的电影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申办东奥会的成功,促进竞技体育高歌猛进,我国的体育电影也随着国家不断重视体育也早已开始爬上坡路,但关乎体育题材的电影看似很多,但如何下手去拍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竞技题材更成为导演们不愿触碰的冷门。据统计,中国体育电影百年发展历程中,体育电影却不足百部,那么,除了入不敷出的危险性使导演和投资人们纷纷望而却步以外,还会有哪些原因让大家都不爱拍体育片?对此,小马奔腾集团的李立功的观点便是可能因素之一,他是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后来转投影视圈,他对国内体育电影的最大疑问在于:“到底是体育类型电影,还是体育周边题材电影?”在他看来中国的体育电影应该是刺激的竞技占主角,而不是借着体育某一项运动为背景而畅谈别的话题。“现在有些影视剧,体育只是噱头,真正卖的是校园、喜剧和爱情。”李立功说,运动的精神应该是拼搏、团队与公平竞赛,但碍于编剧、导演等的体育了解与经历有限,所以往往无法将最真实刺激的场景拍摄出来,所以往往将体育电影变成了体育周边题材电影。正如还在筹备的,以网球运动员为原型的体育电影《李娜》,导演陈可辛团队说到困难在于,非专业运动员只有在真正了解这项运动后才能拍出好的电影,所以外行人们必须要去看比赛回放、人物传记、了解我国的体育政策,只有这样,才能被球迷们所认可。其二,一部竞技题材电影的投资不会是个小数目,可以看看林超贤导演拍摄此部《破风》的公开数据,没算上赞助商提供的设备除外,《破风》的投资近亿元,400辆自行车,每辆价值两万多人民币,衣服和头盔8000多元一套,共1500套,鞋子3000元多一双,把这些全部算进去,成本已破亿元,全剧组人员共400多,动用了400多台单车,和17台摄像机,消耗12000瓶饮料,再加上拍摄地点的特殊,横跨了欧亚,去了高原、沙漠等,导致了《破风》的拍摄花费了林超贤71天,他也坦言这是他拍摄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此大手笔的付出金钱、时间、人力、物力,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片尾可以看到满满的致谢名单吧。其三,一部好的体育电影如果仅有导演和团队未必能成功,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员便成了又一步艰难之举,《破风》用事实告诉人们,林超贤这一次依旧选择了彭于晏,而当我们细析彭于晏和张家辉在激战中的表现,不仅仅是敢于接拍的一点点勇气那么简单了吧,现实生活中的张家辉已46岁,为了这部影片,他花了3个月塑形,成功的甩去无用的肥肉,成了极具观赏性的肌肉男,愿意为一部电影而付出这么多的演员无疑是敬业的演员,但试问现如今有多少演员愿意在拍摄一部影片前花费3个月塑造自己呢?然而,彭于晏也是少数中的其一。林超贤坦言,他看了《翻滚吧,阿信》后便开始留意他,一个能为影片付出8个月的演员实属难得,于是在《激战》中便把彭于晏设于男二,而彭于晏又一次以高强度的训练使角色更加贴近,也被观众称为阳光肌肉男。即便《破风》只有个未完成的剧本,但彭于晏和林超贤都给予了对方足够的信任而边拍边创作。自行车题材的体育电影对演员的要求可谓是极高,一身赏心悦目的肌肉已然不够,对演员的专业性要求会更高,于是,除了高强度的肌肉塑形训练,每天骑行120公里和50次冲刺练习也成了必修功课,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换来必然是更贴近真实性的出演,对于体育电影来说,不是明天开拍,今天学骑车就可以完成的,如此看来,演员的挑选也成了拍摄竞技体育片的条件之一。

我国体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运动项目也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佼佼者,例如:跳水,乒乓,体操等,虽拥有了这些硕果累累的战绩,但却无人问津与之相关的体育题材电影,曾经风靡一时的“小球转动大球“外交佳话,也没有将“小球”成功带入体育电影中去,同样,被称作“梦之队”的中国跳水,也没有与其相关的电影,林林总总,让人傲娇的体育项目在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中不断被刷新,体育电影却依旧不见踪影,这些不断刷新的纪录等待着被发掘,等待着有着扎实功底的演员,等待着愿意挑战的导演。我国最初的体育电影更加专业化,因为演员的体育基础更扎实,一个体育运动员如果会演戏那么一定会比演员更加专业,体育运动员投身于体育电影会使电影更加真实,相反,演员如果可以更加专业化,也会使得体育电影更加真实,而对于导演来说,2008年谢晋的离去,让我们想起我国的第一部彩色体育电影故事片正是由他执导,从第一部至今,体育电影是在发展,但是甚是缓慢,要想让体育电影可以延伸并拓展的更久,还是需要让体育电影有一个巨大的蜕变,走出人们思想中对体育电影的一个共性,走出“主角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突遭挫折,但是通过不断的拼搏最后获得了一场不容易的成功,赢得冠军”的固定模式,对于这样的套路安排,只能用无创意、无冲击力、无感染力的“三无“来形容,正能量所能带来的不一定是正能量,因为一尘不变的体育电影思维和经历可能会让原本对体育电影有兴趣的一批小年轻们可以未仆先知,可想而知,经过不断的重复后,没有了价值,体育电影不仅会越走越远,甚至还会销声匿迹。所以改变体育片的发展模式是当务之急,作为观众,我们也期待着有风格迥异的导演们相继投身于体育电影,以他们独特的风格丰富体育片,加快推动着我国竞技体育电影的发展。

3 竞技体育电影带来的正能量

众所周知,如果竞技体育电影仅仅是对竞技项目用以紧张刺激的画面进行详细的项目介绍,那么观众可能会更愿意看CCTV的体育人物纪录片吧,那么,是什么吸引了观众为竞技体育电影买单并为之期待呢?能够掌握体育和其他元素的嫁接分寸,是创作团队需首要关注的,毕竟大部分运动爱好者所期待的竞技体育电影是除了“速度与激情”以外还可以展现青春励志、梦想、拼搏、人生挫折、正能量。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受众面之广,相比较于书本,它更具有直观性,观赏性,也夹杂着一定的教育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三观,而随着电影如日中天的发展,电影院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如此看来,电影的数量也会不断提高。面对此情此景,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对于这一法律,电影界足足期盼了10余年之久,而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纷纷认为,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十分必要,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电影产业繁荣由积极和重要作用。一时间,网络各大网站纷纷挂起“全国人大常委热议电影立法,电影要多为观众提供正能量”的标题,由此看来,电影带来正能量将成为一种主流,而早间流行起的微电影,几乎都是打着青春励志正能量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历年微电影的评奖活动上,主办方会设置“正能量微电影”单元,不禁让人意识到,“正能量”是微电影发展的必然需求,印象深刻的《老男孩》也将筷子兄弟一炮捧红,之所以能够如此受欢迎,是中年男子追梦道路上的心酸历程可以引起80后的共鸣,能够或多或少的看到曾经自己的影子,而影片的正能量也安抚了寻梦路上疲惫的心。相比较而言,体育电影所附属的正能量可能会更多,回首中国体育电影一路走来所带来的正能量,从开山之作《体育皇后》开始,便让人们读懂从最初的迷失方向到最终的重新投入体育事业,随后第一部彩色体育电影《女篮5号》的问世,也将体育片中贯穿了一条爱情的线索,暖心的结局正是观众所期待的。在文革结束后,体育电影也有新的发展,电影《沙鸥》中,待主人公在遭受了生活和事业双重打击后,凭借着自身顽强的意志重新振作起来。在那个时期,对于这样俗套的故事编排可能不够新颖,但却足够吸引,后期的《神行太保》也是不忘正能量的灌输。1999年出现的《冰与火》演绎了用毅力克服困难,最终赢得比赛的美好结局,同样《女足九号》传达了捍卫荣誉的正能量,一路走来,体育片中大多埋着正能量的伏笔。现如今,林超贤的两部关乎于体育的电影,《激战》、《破风》依旧具有满满正能量,《激战》告诉世人,梦想的力量有多可怕,退役的大龄拳击手,依然可以重拾梦想,《破风》也向世人展现了友谊、拼搏、青春。这也正是体育电影独特之处,可以利用竞技运动为题材,填充着影视内容,贯穿着体育精神,使观众为之动容。现如今,不仅是体育电影,在所有电影中,都不再是用最底层人的辛酸来表现坚强,不再仅仅用悲剧式人物来描述人生,已经巧妙地放下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正能量,而是选择了平凡人物塑造出的正能量,这样的正能量会更受欢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日益递增,在忙碌之余,我们愿意将时间安放在电影这个传播媒介上,它在日益更新进步着,无论它给我们带来的是真实故事改编,还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都是一种最直观的体验,在电影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比自己过得好百倍的,我们会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也可能看到比自己差很多的,然后告诫自己其实过得还不错。基于如此,可能有些人在看完一场电影后,就可以消化了自己的不愉快,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电影会精心安插着一条正能量的伏笔,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正能量电影相继诞生。电影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体育电影也开始了“破风”的精神,至少它在更新着,至少林超贤已经踏出自己擅长的警匪片,开始操刀于竞技体育电影,他的《激战》让一批人们开始了解到体育电影的存在,让一批人认识到体育电影的魅力所在,让一批人期待着下一部体育电影。还没完成的陈可辛的《李娜》,已然是众人期待的,期待着他能够将真实人物改编的体育片塑造出来,给人以惊喜。可以看到新面孔投身于体育电影中,并全身心为其量身打造出更多出色的体育电影,带给我们视觉,思想的双向震撼力,让体育艺术与电影艺术可以更好的结合,也让竞技体育电影的破风精神延续的更久些。

我们不知道中国体育电影的雄起还需要多少个年头,但是当林超贤跨入这个领域时,已燃起了许多人对中国体育电影未来的希望,它已不再是停滞不前,等待它下一次的“破风之作”。

[1] 闫安. 林超贤的电影风格探析[J]. 戏剧之家,2014,(16):116-119.

[2] 钱春蓉.中国电影中的一抹绯红—由《私人定制》窥探冯氏文艺观与平民梦[J]. 当代文坛,2014,(02):121-124.

[3] 尚志强,黄斐跃. 中美体育电影对比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2,(11).

猜你喜欢
林超贤竞技题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林超贤“行动”是我人生的一种态度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花与竞技少女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