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虎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 浙江杭州 310015)
杭州市体育产业全面对接健康产业的战略研究①
邵明虎
(浙江树人大学基础部 浙江杭州 310015)
随着各级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居民身体健康显然尤为紧迫。杭州市体育产业和健康产业均发展良好,在促进两者对接融合发展上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要不断提升运动创伤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培育运动干预服务机构、大力发展运动健康维护产业和创新发展运动健康信息产业。
体育产业 健康产业 对接 杭州
近年来,国家和浙江省政府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文件呈集中式爆发态势,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浙江省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体育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而健康产业是以健康为连接点构成的多种生产制造和服务提供的价值链网络[1]。本研究以杭州为例,从融合发展视角,揭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内在联系,为政府尽早出台符合国情的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政策奠定基础。
2015年,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508亿元,创造增加值463亿元,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1.08%,高于全国0.28个百分点,杭州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81.28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还多,产业增加值114.03亿元,体育产业占地方GDP比重为1.14%,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体育产业核心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创造增加值68.38亿元,占浙江省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29.5%,居浙江省第一位。
以杭州莱茵体育、阿里体育为代表的“体育+资本”布局快速,在体育资本市场掀起阵阵“浙江旋风”;以富阳、淳安为代表的“体育+旅游”业态丰富,逐渐成为中国最佳运动休闲目的地;以浙报传媒为代表的“体育+文创”正迅速崛起,电子竞技、体育影视、体育动漫、体育传媒等体育文创业异军突起;可穿戴运动装备、运动康复诊所等成为“体育+健康”融合的新产品。体育产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逐渐与国民经济的诸多产业渗透和融合。
2015年杭州市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增幅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占健康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6%;全市健康产业规模以上单位共计937家。其中,工业及建筑企业202家,占21.6%,服务业单位735家,占78.4%。
疗休养、保健、运动休闲作为特色潜力行业,多年来一直被重点培育,疗休养床位和接待人次居全国领先地位;保健行业增长迅速,铁皮石斛类、蜂产品类、五加皮酒类保健产品区域性特色优势明显;淳安绿道骑行和水上运动、富阳滑翔伞,临安青山湖环湖绿道、高山滑雪、湍口氡温泉等运动休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健康信息产业已形成以一批上市公司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健康产业已经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辐射带动有力的健康产业集聚平台正茁壮成长。养生养老产业有余杭、临安、建德、桐庐、淳安等区、县(市)的一批养老养生综合体、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明显。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省级生物医药高新园区1个,省级智慧医疗产业基地1个,省市级健康小镇5个,市级健康服务业集聚区3个。
杭州市医疗保健跟我国医疗现状一样都呈现出投入总费用低、个人支付比例高、医疗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高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最合理的健康投入方式,是把钱花在预防上,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1:8.5:100,即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少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基于此,面对健康关口前移,修复健康理念向促进健康转变,合理的体育消费对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作用就被重视。
作为疾病主要治疗手段的医疗服务业一直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呈现快速发展,而运动医疗服务业仅作为医疗救助业的补充形式而存在。目前除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体育医院外,杭州还没有开展专业的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的独立机构。另外在杭城各大公立医院中,体疗只是疾病后康复手段一种,独立的运动处方治疗形式和具备行医资格的运动处方医生还需要很多的努力。
目前杭州各医院医生能够通过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查看病人的疾病既往史,而疾病的治疗离不开病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和生活方式,因些,一方面医生不能掌握病人全面的身体机能而作出客观全面的诊疗处方,另一方面,体力检测的缺失不能对居民形成强有力的体育锻炼倒逼机制,不利于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
找准定位,突破短板,面向世界,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创伤特色医院。引进国外先进运动医疗资源开办运动创伤医院和诊疗服务。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促进运动创伤医院或运动创伤门诊向居民聚集区、体育场馆以及学校周边延伸。
推进医院和健康机构开展慢性疾病、亚健康人群运动处方门诊试点。在推进体力检测与医疗体检并轨、建立个人大健康数据库的基础上,探索慢性病、亚健康参与运动干预服务的准入机制。制定慢性病、亚健康运动干预服务内容、效果评定标准。
重点围绕增强免疫功能、预防运动猝死、运动晕厥、缓解运动疲劳、促进运动机能等功能类型,开发新一代功能运动医药产品。开发针对体育活动、全民健身、家庭应急备用、外出旅游等小片装的预防、急救特效药。
制定不同规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配备体育场馆设施、健身器材、体疗师数量的国家标准。推动有条件的运动健康休闲场所(度假村),开设老年慢病防治和养老服务。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运动处方服务试点。
提升运动咨询服务水平。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运动咨询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互联网+运动咨询的多种模式和可能。推进健身教练、球类教练移动APP私教一对一服务。大力开展基于互联网、移动APP终端平台的运动处方、运动场馆信息、球友信息等服务。
[1]张叶涵.长三角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市体育局计财处委托课题,2014.
[2]黄海燕.“十三五”我国体育产业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
G807.1
A
2095-2813(2017)10(a)-01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156
杭州市201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项目编号:M17JC054)。
邵明虎(1981—),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