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065-01
近几年来,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不能局限于传递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并且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文是密切相关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知识,能够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激发初中生的语文课堂的兴趣,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笔者就结合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一个教学难点。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接触到文言文,文言文的字词和现代社会中词语的含义有着较大的差异,初中生很难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久而久之就会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为了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文言文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笔者安排了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晏子、楚王、两个士兵、还有囚犯,同时安排一个学生结合情境来叙述旁白。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之后,将原来的故事情节加以延伸,融入了更加生活化的细节,包括肢体语言、生活化的台词、服装和道具。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完全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这样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之间的合作配合能力也得到提高。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生通过编写剧本,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了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很好的再现了当时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参与生活化实践,为教学提供素材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重难点,很多学生对写作文有畏惧的心理,老师也对于写作的教学比较头疼,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然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他们的生活经历以及积累的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把生活化的内容引入到语文作文课堂中去, 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快乐,感受平凡的意义。学生对于生活有了真切的感悟,写作文时情感就会更为真实,内容更为充实。让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的重要源泉,学生作文中无话可说正是因为缺乏刻骨铭心的生活来源。因此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感受生活的五彩斑斓,感受生活的热情美好,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热爱山水、热爱名胜古迹;热爱父母、热爱老师;热爱动植物、热爱种植、热爱参观访问等,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爱,有了丰厚的生活体验,头脑中才会储备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之后,为了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就让他们回家留心观察父母给他们做的每一件事细小的事情,并用心去体会。学生回家认真观察父母给他们做的每一件平凡的事情,之后写的文章都很真实,富有情感。
三、开展生活化活动,让学生生成体验
语文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然而语文老师要意识到教材不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生活化的內容在语文教材中是很有限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语文教学资源。在社会、家庭、学习,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很好的语文教学的源泉。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语文的课本知识,让他们体会生活的真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例如在学习中,语文老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能够更为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语文老师还可以将活动延伸到学校之外,例如让学生回家多做各种家务事,并及时记录下来;让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拓宽他们的生活事业,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语文老师要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生活环境,在语文课堂中贯穿更多地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并且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和学习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为学生更为轻松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初中语文老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将生活和语文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活初中生,让他们感悟生活化语文的魅力。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